分享

中国极致产品力 | 抗衡巨头红牛,东鹏如何突破百亿?

 许战海增长战略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日本《极致产品力》落地实操详情

1998年,国内第一款维生素功能饮料“东鹏特饮”在深圳诞生,但在红牛一家独大的市场情况下举步维艰。全球能量饮料销售量自2000 年至 2016 年间复合增长率达到 13.9%,能量饮料发展成为饮料行业重要的细分品类,并呈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如何抓住明确的“能量饮料”增长风口?

如何在国内红牛一家独大的竞争环境下找到突破口?

2003年,时任销售总经理林木勤接手东鹏并进行私有化改制。东鹏的成功原因无数,但归根结底,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极致产品力”。做战略,只有站在听得到炮声的地方,才会接地气。东鹏真正把心思放在消费者身上,打造出了一款满足红牛没有占领的消费场景需求和痛点的爆款产品。

找准样板市场

2009年,林木勤重启能量饮料。虽然东鹏企业驻扎在深圳,但他却选择东莞作为第一个样板市场。为什么?1999年到2009年,东莞外来从事工业劳动力人口从161万变成336万,服务业劳动力人口从15.5万变成27万,这十年间几乎翻了一番。而这些人是什么人?大多都是司机、工人、建筑工、小时工、快递员等蓝领人群,干活时很容易又渴又累,需要补充谁和能量,刚刚好,他们就是能量饮料最大的消费人群。

针对人群的定价与包装

打磨极致产品力

针对以上东莞地区的蓝领人群,为什么巨头红牛无法做到极致产品力呢?一方面因为定价过高,当时的主流饮料价格带是1-3元,而一罐250ml的红牛却要卖到6元;另一方面是红牛包装无法满足蓝领人群的需求,蓝领人群经常在有灰尘的环境里工作,而易拉罐一旦打开,必须及时喝完,否则就会进入灰尘。正是因为发现红牛无法触及到的人群需求与痛点,东鹏找到了改进的场景化、视觉化、特性化方向。

2009年,全新包装的东鹏特饮上市,250ml的东鹏只需要3元就能买到。红牛用易拉罐,东鹏却用塑料瓶,而且还额外加了防尘外盖。而这个小小的防尘外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仅迎合了工作环境脏乱的人群需求,还在日后成为了千千万万个货车司机的专用烟灰缸、众多钓鱼爱好者酷爱的鱼饵量杯……使用场景日趋广泛。

一个爆品的光环效应

能够引领整个品牌向上

随着东鹏特饮的市场正面反馈,在250ml包装推出后,东鹏顺势推出了东鹏特饮500ml大容量规格产品,以及针对年轻和健康市场的东鹏大咖(经典拿铁、生椰拿铁、摇摇拿铁),东鹏补水啦电解质饮料(西柚口味、柠檬口味),东鹏无糖型能量饮料0糖特饮和无糖茶乌龙上茶等产品,如此多的行业份额产品在“东鹏”的品牌光环下,成了借助品牌优势和行业趋势力量前行的收割利器。

除东鹏特饮外,“其他饮料”类别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5.35%,东鹏补水啦业绩已经突破10亿元,所有其他产品业务都在“东鹏特饮”这个招牌爆品的带领下,乘胜追击,为东鹏品牌带来利润。2023年年会上,林木勤提出“东鹏将全面实施1+6多品类战略,打造中国领先的饮料集团”,计划用3-4年时间突破200亿元。

但在进军200亿的路上,许战海咨询认为不仅仅需要一个大单品,更需要“第二招牌”的力量持续进击,仅凭一个招牌产品从100亿突破到200亿的难度实属困难,但再培育出一个类似“东鹏特饮”的招牌产品才是解决之道,这需要从趋势、优势、用户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考量与战略决策。

报名日本《极致产品力》深度研学

请联系许战海咨询:

电话:13693356391(微信同步)

负责人:张贺

*报名赠送1:《主品牌进化战略》《第二招牌战略》《制造业最佳增长战略》白皮书

*报名赠送2:日本《极致产品力》增长案例集(包含Word、PPT及音频)

关于日本《极致产品力》落地实操:

关于作者 |  许战海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