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金匮要略》笔录第八十二篇

 感悟_johnson 2024-05-15 发布于广东

------------------------------------------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²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馀,以且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这个呢表实用。

前边的处方是虚症的黄汗用的,这个处方呢,是实症的黄汗用的。

虚和实差异在哪里?诸位看一下。

如果黄,这个黄汗的病呢,两个胫,足胫,足脚,小腿的地方,小腿的地方呢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你把它当成膝盖,这个是属于历节,所以如果说病人流汗流的很多,黄汗,脚膝盖很冷,那这种呢历节,历节代表里面是寒湿的,这个是历节,跟黄汗没有关系。

那如果吃东西以后,吃东西的同时呢,汗流出很多,常常一到了黄昏的时候,盗汗,这是荣气也。为什么黄昏会盗汗?到了黄昏的时候和清晨刚好是相反的。黄昏的时候,中午以后阴开始盛,阳开始慢慢衰败,到了黄昏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阳是要入阴的,这时候阴气开始旺;清晨的时候,我们人醒过来,是阴气很盛,阳气慢慢慢慢在里面,慢慢慢慢出来,所以你会醒过来。所以到了暮的时候,到了黄昏以后,那有盗汗,代表阳要入阴的时候没有办法入阴,往外走,这是荣气,血气。

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身必甲错,就是皮肤很干燥,白皮肤好像干癣一样,或者整块是干的,白色的皮屑会脱落下来。

发热不止者,因为这个有热嘛,湿热,一定会生恶疮。我们身上会有恶疮都是湿热症,湿热太盛。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呢一流汗他就会很轻松。久久必身润,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这种讲的都是什么?燥热、湿热的症状,湿热的症状。那这一种呢,黄汗呢也是一样,堵在这个表,因为表实,因为表实,无法发汗,没有办法正常的得汗,因为得汗就解了嘛,得汗就,汗出就好了。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得汗,这个时候引起三焦系统里面的水分呢也没有办法排泄出去,这是个表实的现象。如果说这种人有流汗,黄汗就不会发。

那这种黄汗呢因为实症,所以用桂枝汤,直接用桂枝汤给他发汗,发汗的同时用黄芪,所以黄芪可以退黄,不是阴黄,就是肝胆的黄,而是我们黄汗的黄,黄芪可以退黄。

这个地方呢有个重点,腰以上汗出,下无汗,有但头汗出,身上没有汗,头上出汗;腰以上出汗,下半身没有汗。这种都是什么?都是有湿在里面,身体都有湿在里面。

所以当你有湿的时候,赶快就要把湿排掉。

排湿的方法很多啊,我们有白术茯苓可以排湿,当然如果你很胖,吃了白术茯苓我胃口大开,对不对?结果胃口大开的时候,湿是排掉了,人也变胖了。那老师,我用苦温,苦药和温药配合在一起来化湿,这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乌梅丸,就是苦温化湿的药。那还有像排湿的药,像我们这边呢实症,腰以上汗出但头汗出你给我防己黄芪汤之类的,这个腰以上汗出我们是桂枝汤加黄芪。

处方的时候诸位看,你看他就是表实嘛,所以身会疼重,为什么会疼?因为汗水没有办法透发。那三焦里面呢,三焦是水道系统,它也不停地制造营养,制造营养到表又透发不了,透发不了。实际上腰以上的汗,这个只是被逼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是表虚的。那如果是正常人流汗的话,应该是全身透发的汗。

所以第二个处方呢,是表实的时候用它。

诸位看一下这个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桂枝芍药比如你各用三钱,黄芪呢,减量嘛,就不像我们前面讲的,因为你黄芪如果加了量,比桂枝白芍多的时候,病人不会,不容易流汗。希望汗解,结果你又去止他的汗,所以你如果是医生,一个是太精太了解药了哦。你要想害你的敌人,给他发表又加了炮附子啊加黄芪在里面,发不出来啊,很痛很难过,对不对?然后等他痛苦两个礼拜,你再给她发汗发表;那还有就是不懂,对不对?不懂嘛,结果开错处方,像这里的黄耆要减量,一定要减量,不能跟前面的一样。减量以后呢,你桂枝、芍药哦,桂枝汤一解肌的时候(解肌肉的肌),解肌了以后,汗透发了,黄耆呢,去黄,黄耆去这个三焦的黄呢,不是肝胆的黄,而是三焦的黄。

所以呢,大家现在了解了,我们在,大家很知道补气时候我们会加黄耆,补血的时候当归。什么叫补气,气就是水,气就是水,所以我们水要汽化掉就是靠黄耆。

所以人家说中医呢不科学,讲什么气,气又看不到摸不到,你说的哦?那如果你看得到摸得到你相不相信?那要看得到摸得到我就相信,你跟他说,你嘴巴对着镜子吹一下,呵一下就是气。怎么那么笨呢?明明就有气说没有气,那个就是气嘛,不然告诉我什么是气。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即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矢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方:

桂枝、生姜各三两,细辛、甘草、麻黄各二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二枚右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下面这个段落呢,在经方上,在历史上呢一直是个迷团。很多经方家来解释,那,我试着让你了解我们什么时候要用这个处方。

这个整个讲的是一个气分,气分。

大家看,寸口脉就是阳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胃脉呢(跌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呢,即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呢,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呢,这个营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什么叫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这个讲什么东西?我画个图给你看。

《黄帝内经》里面写得很清楚,当医生不知阴阳,不能当医生,不能看病。

阴阳怎么看它?大家都,我讲出来都是你耳熟能详的,你们都读过。腹为阴,胸为阳,对不对?是不是就有了?

什么叫做腹为阴?写个81234567888字你写的时候,你看我的方向,箭头是这个样子,肚脐呢是阴阳的交汇点。所以,下面是阴呢,它走的方向呢是这样子走,阴的走的方向,为了帮助你们记忆,看里面的时候,大肠是不是在里面的时候,大肠是不是升再横再降?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所以大便这样走的,顺着阴脉这样走。你如果逆着走就不成为阴,所以,你按照大肠巡行的方向你就可以记得这是阴走的方向,所以阴这样走一圈以后回到阳,阳再从这边开始,从肚脐跨上去以后到肋间再回头走这边下来,这是阴阳的大气一转。

正常人,当一个医生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叫做正常人。你要了解正常才知道病情是转坏还是转好。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医呢把人定为正常的标准,那是太低了。所以验血报告你都在指数以内,实际上脚冷手冷,里面还有很多痰很多饮在里面,很多浮饮啊流饮在里面,定得太低了。中医呢,一直没有把健康的标准找出来。

健康的标准出来以后,如果阴阳气是这样转的时候,阳中就会有阴,阴中就会有阳,因为阴阳是非常的协调。所以头面,上面是阳,但是你摸到是冷的,是阴嘛。下面呢,是阴,照理说是寒的,可是,实际上下面是热的,所以正常的人呢是上面是冷的,下面是热的。不正常的人,老师,我怎么搞的,上半身是热的,下半身都是冷的,这时候就开始动手,千万别等到肿得很大了,还不自知,还在那边晃,对不对?还觉得没什么?那你年轻气盛啦,等到哪天你阳衰了你就知道了。所以,开始有病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有动作。

这个阴阳气在转的时候,分两症,第一个:气分,这里讲的是气分,待会我要回头再讲血分给你听。讲到血分的时候就会分析到阴实证,包括肝硬化,脾脏的,包括肺癌啊,统统在里面,那是血分,这里讲的是气分。

我们现在有了这个基本的概念以后,诸位来回头看,营卫不利,他这个卫气,什么意思?简单,我画一下,当你的胃气太冷了,太寒的时候,再加上肺,胸腔也是寒的时候,寒的时候,上下都是寒,这个时候我们饮水入胃,不管你吃的食物到胃里面去,这个胃呢消化掉,它没有办法完全消化掉,因为是气分。什么叫气分?就是,肠胃就是气分。气分的力量不够,所以你喝进去的水呢没有办法汽化出来。这个时候五脏,肝心脾肺肾,并不是有病的状态之下,有重病的状态之下,这是你没有办法把水、汽化掉,小肠也没有办法把这个完全蒸化掉。这个当你的水无法化为气的时候,这个水比较冷,就是比较可以看得到,不是气啊,是水。这时候慢慢累积在,水就没有办法入脏啊,没有办法进入肝脏,没有办法进入脾脏,没有办法进入肾脏,肺脏又冷,这个时候呢,就是开始了,开始了。

胸腔肋骨这边到腹腔这边,刚好在循这肋骨这一圈呢成为一个大圆盘。为什么边有硬块在这边?就是因为寒,寒造成了这个水没有办法汽化,结果肚子变得很大。所以我们可以看这个症状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是气分,是阳不够才造成的问题。所以,因为阳不够,所以阴才会积在这里面,阴积,津液累积在这个地方

所以呢,现在诸位回头看条辨,这个手脚逆冷,我们手脚跟胃有关系,手脚的温度热的,代表肠胃是热的,手脚的温度比较常常是手冷脚冷的肠胃都比较冷,尤其是脚,因为你的胃经呢到脚上面去。当营卫气血不利的时候,我们上焦把它定为气,下焦把它定为血,营卫不利的时候,腹满胁鸣:肚子胀满,胸胁,这个肋骨这边呢会有水声,这个时候相逐气转,阴阳气呢,本来要循环的,结果过去又上不去,

因为这边堵到了。这中间呢整个隔呢,中膈这样子堵到,中膈堵到了,因为寒嘛,堵到了。结果,阴气在下面转,又没办法转回成阳气在上面转,我们人身上转得是这个8,一直这样动的,一直这样动的,还有中间隔掉了,隔掉以后呢就变成气在这里转这个,自己在转自己,就是阴在下面,阳在上面。

这个呢: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这个是上面是寒的,所以是感觉到身体是冷的,也是寒的,感觉到身体肌肉麻痹不仁;这个腹部呢,脾主少腹,腹呢是这个少腹,是脾脏在管,所以脾主肌肉,所以当你腹部是寒的时候,肌肉会麻痹,会有这种现象。那阴阳呢一定要相得,就是阴阳一定要互相,一定要得,才能够循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练功夫,九转旋功,希望大家能够以肚脐为中心在旋转的意思在这里。当阴阳气要相得,大气一转,这个寒气才会散掉。

实症呢放屁放得多,虚则遗溺。因为实症的时候寒湿很盛,诸位看,实症呢因为小肠这边呢阴气很盛,但是没有办法化升成阳,食物堵在里面,堵久了以后自然而然就排气,因为食物里面呢很多五谷杂粮啊会产生很多沼气。那如果是虚证的话,那里面是寒的,所以小便没有办法汽化出来,都漏出来的,这个叫做气分。

我现在讲的因为它是气分,这是气走的方向。气走的方向是阳不足,造成阴才会累积在里面。所以我们开的处方要怎么样?要行阳要升阳的药,要阳的药才能开在里面,这是基本上的一个概念。

当你有气分的时候,心下坚大如盘,就是心的下方啦,诸位可以看到环绕肚脐一圈硬邦邦的坚大如盘。那边如旋盘,为什么?因为寒湿梗在这边,这是因为肠胃里面的津液呢,就化生的营养没有办法进入脏,变成梗到在这个地方。那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症

把白芍拿掉,因为白芍是阴药。我们知道它是阴太盛了,你怎么会还会用白芍把阴增加,增加阴的分量?不要,把白芍拿掉。因为要行阳,靠桂枝。

所以,我一直在跟诸位讲,调整人身上的阴阳,就看,整个经方里面讲的是桂枝白芍。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处方是阳虚,所以我们把白芍拿掉,加重用桂枝,桂枝一上去以后硬把它打下来,桂枝可以把心火导到小肠里面来。麻黄,为什么?也是行阳,也是阳药,细辛附子通通是阳药。这是少阴证,少阴证专门去下焦的寒实。

寒实跟阴实不一样,我待会介绍阴实给你看。现在是气分,气分的时候通通是寒实。实,我们知道东西堵到了,我们要把它化解。寒呢,像冰块一样,我们要把它融解掉。所以才会有麻黄附子细辛汤

好,用这个药,这个药吃下去以后呢一剂就知。肚子就水都退掉了,水都退掉了,所以,气分,阳气就,吃下去阳气就很壮。

那处方的时候,诸位看:桂枝三钱,生姜,细辛呢、麻黄二,炮附子一,就一钱,这个处方呢用六碗水煮两碗,你用七碗水也可以,看你的剂量。我刚刚一再跟诸位强调,读经方的时候,后面的说明你可以参考它,不一定要真正按照剂量,按照这个剂量都汉朝的剂量。所以你要看病人的大小来决定,像你看我的体格可以用到麻黄三钱,麻黄四钱我心脏都受不了了,麻黄五钱我都要扁你了。你要害我嘛,害我,怎么可以害我?这个这个,所以看剂量。那看那体格比较小的两钱嘛,小baby半钱,加减就是这样。

那这个呢,像我前面一再跟大家强调,这个先煮麻黄,这种都是我们在临床时候都是把麻黄剂量放小一点,一次煮完就好了。

当汗出,吃完以后,(如)虫行皮中,为什么啊?因为阴阳气大气在转,大气在转的话,阴阳会协调,皮肤也有阴阳,肌肉也有阴阳,什么地方都存在阴阳,对不对?所以才会有虫行在皮肤中间。

比如说脾脏,脾脏也有阴阳啊,脾脏的外面,有它的膜把脾脏保护住,所以脾的阴不会出来,也有阳在那边,所以一行阳的时候,脾脏的阳也会跟着动。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