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加于阴谓之汗”—汗证论治

 安徽名医张守光 2021-12-05

“今天我们讲汗证,汗具体是个什么?汗叫汗液,是津液经过阳气的蒸腾,气化,从汗孔排出体外的一种液体。

在《素问·阴阳别论》里就提到了'阳加于阴谓之汗’,在《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了'五脏化液,心为汗’,《灵枢·厥气篇》提到'腠理开发,汗出溱溱,是谓津,出汗是什么?是津液。

《医碥·汗》里把汗说的更明白,提到了'汗者,水也,肾之所主也,内藏则为液,上升则为津,下降则为尿,外泄则为汗’,也是按照《内经》里的,认为它是津液,认为是人体内的体液。

《灵枢·营卫生气篇》提到了'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就是血汗同源,明确指出了汗是人体津液的一种,与血有关,就是现在讲的出血以后血容量不足,大出汗以后引起来脱水、电解质紊乱,故而称为血汗同源。

图片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生理现象,天热穿厚了要出汗,喝汤了,太热了太急了要出汗,喝酒了兴奋了要出汗,吃羊肉火锅还出汗,对不对?情绪激动了要出汗,劳累奔走了要出汗,都会自然出汗,这些都属于正常,不属于病态,都不属于自汗。

汗证是指人体的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导致汗液外泄的一种病症。

《素问·经脉别论篇》提到了'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这是五脏的汗。

《素问·举痛论篇》提到了'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炅指明亮的日光,热的意思。

汉代张仲景将外感病汗出分为多种,并指出了汗的性质、程度,将手足絷絷汗出、自汗出、大汗出、微汗、汗出而喘、盗汗等列为推断疾病的病机,有在表在里、有寒有热、属实属虚的不同,并创制了很多名方,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清热生津的白虎汤、通下泻火的承气汤、利湿退黄的茵陈蒿汤、回阳固脱的四逆汤等,《伤寒杂病论》里治汗证的方子可太多了。

到了宋朝,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高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他把自汗盗汗以及正常的出汗,分的很清楚。

明朝朱丹溪《丹溪心法》中提到'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也把自汗盗汗进行了区分。

元代张景岳《景岳全书》对汗证作了系统整理,在理论认识及治疗方药上都有发展提高,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是其多数而言,这是大法,'此其大法,固不可不知也’,又来个但是'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那就是说自汗也有阴虚,盗汗也有气虚阳虚的,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辨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提到了'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这是治则方面。

汗证的范围较广,可以见于现代医学的各种疾病,且可作为主要症状,如甲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低血糖、虚脱、休克以及结核病出现的盗汗等,如表现出汗过多的症状皆可参考本病。

图片

病因病机我列了大概有四条,第一是营卫不和,《伤寒论》提及'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这是表虚,还有的营卫不和体现在卫气不足,卫气是什么呢?卫气的功能是顾护津液不使外泄,卫气的卫,就是护卫的意思,然肺主气,属于卫,主皮毛,肺气亏虚了,肌表疏松了,腠理不固了,也可以见自汗,比如王肯堂提到肺气虚时讲到'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营卫而津脱也’,这就是营卫不和,里面还概括了肺卫气虚。

第二个里热炽盛的,这个里热炽盛,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染风湿(风湿热,也是内里热);或感受暑热(中暑了),或邪热内郁,肺热炽盛,就如麻杏石甘汤证,汗出而喘,迫津外出;或胃热炽盛,津伤肠燥,如阳明腑实之大承气汤证,大汗出、脉洪大,痞满躁实坚都有了,亦可迫津外泄而汗出。

亦有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湿热熏蒸肌表而出现头汗出,手足汗出,有些小孩专门来看手汗出、脚汗出,手湿淋淋跟淌水的了,此时应泻其脾胃,也就好转了,典型的脾胃积热。还有湿热久郁肝胆则引起黄汗,这属于茵陈蒿汤证,其在肝炎初期阶段,肝胆郁火较盛时即可应用。

第三个是阴虚火旺心阴不足、肾精亏虚,则阴虚生内热,虚火扰津,不能自藏而外泻,多见于盗汗,也有冲任失调,肾经虚火上炎,症见一阵阵出汗,比如更年期综合征,我们就经常使用二仙汤加地骨皮、牡丹皮、白芍、生地,效果特别好,往往很快就能解决了。

第四个是阳气亏虚的素体阳气亏虚或大病初愈,肺气、心气、心阳、肾阳等亏虚,均可使津液失去固护而出汗,那么《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提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亏虚不能固护阴液,致使津液外溢,但是还有种亡阳的情况,高热暴泻、阴阳离厥时也可以出现亡阳汗出、冷汗淋漓这种虚脱症状。这是它的四个病因病机。

图片

在诊断方面,凡是不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津液汗出者均可诊断。要排除肺痨、风湿热、甲亢等器质性病变,结核要拍片子、痰培养,风湿热要借助抗O、血沉、实验室检查等手段。

在鉴别诊断时,要鉴别自汗、盗汗、黄汗这几类。

辨证要点呢,重点是辨虚实,凡由阳虚、阴虚引起的都属于虚证,凡是属于外邪、湿热、内火引起的盗汗、自汗属于实证。

再辨类别,有自汗、盗汗、战汗、绝汗、黄汗。

自汗呢,平时出汗,气虚阳虚引起的,一动就出汗,平时易出汗。盗汗则睡着就出汗、一醒来立即就止,盗汗虽是阴虚内热引起的,但往往阳虚气虚兼而有之。

战汗是疾病将愈时,正气抗邪,正邪交争发热,其有两个归途,一个是汗出脉静身凉,疾病向愈,一个是出汗之后加重了。

还有个绝汗,是病情危重时出汗,大小便失禁,正气欲脱,不一会儿四肢厥冷,人就走了;还有个黄汗,黄疸时出汗。

治疗原则,治疗当根据病机的不同而定,使气血阴阳恢复调和状态,可分为调和营卫、清里泄热、滋阴降火、补血养心、益气固脱、回阳敛阴等

图片

这个自汗的分型证治第一个是营卫不和,用桂枝汤,'伤寒第一方',表虚受了风寒了,腠理不密,营卫失调,症见自汗、畏风、时有轻度的寒热、或者脉缓、苔白,宜调和营卫。

桂枝汤在《伤寒论》里面很多条文都提到了,'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是第12条,还有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那么'阳浮而阴弱'指的是脉象,也指病机,讲脉象的浮缓,卫阳浮盛,营阴失守,受了风寒之后,卫气抗邪则发热脉浮,卫气受邪,失于密布,卫气不固,导致了营阴失守,泄露于外,故见自汗。

所以说桂枝汤用桂枝辛温通阳散寒,芍药酸寒敛阴和营,这两个药配伍,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外散风寒,内敛营阴,再加上生姜、大枣益脾养胃,助桂芍调和营卫,炙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诸药,所以说炙甘草与桂枝相伍,辛甘化阳,与芍药相伍,甘酸化阴,所以说这是个阴阳调和的方,它不仅能治营卫不和的盗汗,而且内科多种杂病都能用,那么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之说。

这个方,大家仔细的学,大胆的用,属于'伤寒第一方',我们经常对整个有机能紊乱的,不是表证用桂枝汤的也很多,用于风湿的、虚弱的、虚劳证、说不上来的病,用这个方效果很好,'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小建中、大建中、黄芪建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都是桂枝汤的变化,所以说桂枝汤用处广。

在用桂枝汤的时候,汗出太多,可以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气虚的加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可以加人参;阴阳两虚的,加熟地、当归、黄芪、白术。

第二个呢,是里热炽盛,邪热熏蒸出现自汗、蒸蒸汗出、面赤烘热、口干口苦、喜冷饮、尿黄、苔黄、脉象弦数,这个胸腹胀闷,心烦不安,大便干结,比如属腑实燥结的,宜通腑泄热,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大家根据症状去用。

没有大便燥结的可选竹叶石膏汤,这个阴虚内火的,是气分的热,选竹叶石膏汤;若口苦面赤,尿黄,肝胆湿热的可以选龙胆泻肝汤;比如尿黄目黄小便黄,蒸蒸汗出,胆红素增高,肝功能不好,可以选茵陈蒿汤,这是里热炽盛的。

第三个肺卫气虚的出汗恶风易于感冒,平时就好感冒,面色萎黄,脉象细弱,动则气喘,苔白舌淡,这种情况多半都是肺气亏虚,卫气不固,肌表疏松,治疗宜益气固表,用玉屏风散,汗多者玉屏风加龙骨、牡蛎、浮小麦、糯稻根。

那么舌红苔少脉细数,动则气短的,那这就有阴虚的因素了,气阴两虚的,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加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总的来讲,这是个肺卫气虚,卫外不固,表卫虚。以上是自汗的三个证型。

图片

盗汗的,第一个呢是阴虚火旺,盗汗,或者伴有自汗,口唇干燥,口渴面赤,面色潮红,五心烦热,便干尿黄,这是属于阴虚内热,迫津外出,宜滋阴降火,用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是李东垣《兰室秘藏》这本书里介绍的,用熟地、当归滋阴养血,生熟地同时用,用三黄,黄连、黄芩、黄柏泻三焦实火,黄连清心热,黄芩清肺火,黄柏清肾、下焦的热。

实际上这三样上中下都管住了,肺与大肠的热黄芩最好,心火胃火用黄连最好,下焦的小便烫、小便黄,肾经的热用黄柏最好,这三样泻火的药一定要分清楚,这三个药合用泻三焦实火,效果挺好的。李东垣称此方为治盗汗之圣药,就是这个当归六黄汤

临床上我常用这个方治疗口腔溃疡有阴虚火旺的,也可以用于饮酒过多气阴两伤,内火炽盛的,好多年轻人一来就说自己盗汗,我就问他你可喝酒?喝酒,喝酒你不盗汗吗?对不对,就用当归六黄汤,益气养血泻火。

还有这个方可以治疗糖尿病盗汗,糖尿病大多都是气阴两虚啊,气虚阴虚,内火炽盛,这个当归六黄汤我经常用,效果很好。

第二个呢是心血亏虚,盗汗或兼有自汗,伴有失眠心悸,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脉象细弱,舌质是淡红的,舌苔是薄白的,那么我们用归脾汤的时候千万记住舌苔不能腻,舌苔白厚的、黄腻的一概不能用。治疗宜补心气,养心血,止盗汗,方用归脾汤。

归脾汤是《正体类要》的方子,治疗心脾气血两虚,心悸怔忡,失眠盗汗,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主血,脾统血,血汗同源,故见盗汗自汗,方中参芪术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枣仁、茯神、远志宁心安神,加广木香醒脾快胃,防止滋腻药碍胃。

这个《正体类要》出自于明朝薛己(薛立斋),原方出自宋·严用和的《济生方》,薛立斋在《内科摘要》里增加了功能,认为这个方子可以治疗惊悸、盗汗,月经漏下、不调等,所以说常用于治疗心脾两虚的崩漏症,讲这个归脾汤的时候都会讲到引血归脾。这个方子加仙鹤草、龙骨、牡蛎治疗自汗盗汗效果很好,加生熟地、仙鹤草治疗血虚崩漏也效著

图片

治疗自汗盗汗的单味药呢我列了几样,这几样单味药各有特色。

比如黄芪,治疗气虚自汗,是补气圣药,黄芪量要大,量少了没用,30g起步。

第二个是浮小麦,止汗,养心安神,味甘凉入心经。

第三是麻黄根,这个药很奇怪,我到现在还弄不太清楚,麻黄是发汗的,麻黄根却又是止汗的,本来都是在一个植物上,为啥呢,我到新疆去旅游的时候,见过地里的麻黄,它也没叶子,为啥麻黄上面的发汗,下面的止汗,这个也百思不得其解,大家可以查下资料看是什么情况,学中药的应该更清楚。

图片

图片

以上资料引自 李慧,杨会,宋珂,白云绮,聂波.浅谈麻黄与麻黄根的异同[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09):1165-1168+1178.

还有一个是瘪桃干,敛汗止血,归肺胃肝经,治疗盗汗,瘪桃干的用意估计跟山萸肉差不多

山萸肉它也是酸敛的,微温入肝肾经,滋补肝肾,止汗固脱,治疗自汗盗汗都能用到。

还有五倍子,往往是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

再一个就是糯稻根,入肺经、肾经,滋阴清热,阴虚内热可以用。这是几样治疗汗证的单味药,希望对大家有用。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