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画山水当成怡情养性的手段

 与春天同行 2024-05-16 发布于青海

张崟是清代画家,生活在清代中期。他擅画山水,画风接近明代吴门画派。从他爱画江南山水就能看出来,他重视文学修养与完善品格,把画山水当成怡情养性的手段。

张崟喜欢在山水间加入文人生活,让人感受到高雅韵味。清代画家对高雅的理解与文人气质有关,山水加上逸士就成了常见手法。

方法人人用,用后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张崟强调诗意与画境统一,哪怕用到了写实技法,也流露出天然意趣。
张崟觉得山水画应该反映出文人思想与素养,在画中实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
可以说他的理念延续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有利于摆脱正统派风格的影响,促进山水画发展。

图片

张崟 溪山观瀑
清初四王强调仿古,他们的门人弟子将仿古风格发扬光大。到了清代中期,山水画千篇一律,面貌雷同。有感于此,张崟决定画出山水的生机。
他根据随类敷彩的理念,画出江南地域特有清新美感。他很少用浓艳色彩,极力表现山水之胜得目寓心。
山水形貌需要借助笔墨表现,笔墨运用除了要有扎实的技法,还要体现出画家的兴致,由此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文人画到底应该如何画,落笔无尘俗气息就够了吗?从《溪山观瀑》可以看到,他要为山川立言,自然传神。
看着质朴的色彩,就想到那些描写江南山水的诗篇。有格调,境界高,张崟找到了“打败”四王风格的方法。

图片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诗意情怀结合写生技法,就有了自然生趣。近景写实,远景写意。近景为实境,远景为虚境。画中的虚实,让人想要走入山中,体会文人雅士的超然乐趣。
心有所悟,探寻究竟,在布局严谨的山水中看丘壑、听水声。张崟画近景用笔较重,突出山石苍润草木丰茂。
远景用笔很轻,湿笔染过画纸,营造出苍茫虚幻韵味。张崟凭借描绘江南山水的实境面貌,成为京江画派的领军人物。
他喜欢吟诗读书,也喜欢参加文人雅集,他生活中的兴趣爱好让他在创作中愈发重视清新自然美感。文人高蹈出世的情怀与淡然幽远的空间布局,让画面多了秀丽静美气质。

图片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画中有一间书屋,山水、园林、读书人,这是张崟的创作素材,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他利用优美的环境,让人羡慕文人的高洁人品。他用淡雅色彩,让人感受到文人的温和性格。
张崟是画树高手,别人画树往往粗枝大叶,他会不厌其烦地用细笔勾画枝叶。有人觉得粗笔勾勒看上去天真烂漫,才符合文人画的特点。
细笔精妙,容易让人觉得匠气。他反复强调文人情趣,这算不算败笔呢?缜密工整,元四家的作品里也可见到。
恰恰因为工整,才有了说不完的文人意趣。他把构建繁复山水的功夫用到了画树,让山水透出蓬勃之气。

图片

张崟 溪山观瀑 局部
看惯了逸笔草草的文人画,再看张崟这种绵密灵动的作品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他可以在精细中画出自然气息,也能在色彩中表现苍浑境界,不愧是开宗立派的大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