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喘汤加减临床应用-摘

 柴桂苓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定喘汤源于《摄氏众妙方》一书,由白果、麻黄、苏子、冬花、半夏、桑白皮、杏仁、甘草、黄芩九味药组成,总观其方实为素有痰滞,郁而化热,肺气上逆而设,具有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效,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现举例如下:

1.支气管哮喘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肺部过敏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哮喘”、“哮证”范畴,一般认为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有关。

例1王××, 男, 68岁, 1964年11月8日就诊。主诉患喘病已达30余年,多在冬春季发作,一般服用氨茶验或麻黄素即可缓解,经西医多次诊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近年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曾用副肾素暂行缓解。端坐呼吸,痰白黄稠,胸脘烦闷,口渴心烦,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肺失肃降、痰火郁肺,治以清热宣肺、利气平喘。用定喘汤加减: 麻黄、苏子、冬花、黄芩、麦冬、橘红、桑白皮、杏仁、莱菔子各12克, 葶苈子、贝母各9克, 金银花、沙参各15克。用药三剂,哮喘基本控制,咳痰爽利,舌质红、薄白苔,脉弦细数。以上方与地黄丸加减: 炙麻黄、苏子各9克, 桑白皮、麦冬、百合、茯苓、橘红、沙参、山萸肉、黄芪各12克, 瓜蒌10克, 山药20克, 贝母9克,连用六剂临床治愈。

例2朱××, 男, 44岁, 1982年1月8日就诊。每遇冷受凉即发,恶寒怕风,鼻流清涕,呼吸喘促,喉中哮鸣,痰稀白沫,逐年加重,曾多次住院治疗。近期发病,胸胁胀满,肢体不温,咳嗽喘息,端坐呼吸,舌质淡红,薄白苔,脉紧。辨证为寒邪犯肺、气机失利、痰饮咳喘,治以温肺化痰、散寒平喘。定喘汤加减: 生麻黄、半夏、桔梗、杏仁、桂枝各9克, 冬花、苏子、白芥子各12克, 五味子、川贝各6克, 细辛、甘草各3克。连服五剂,症状缓解,继用上方与六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15克, 黄芪、橘红、桑白皮、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各12克, 白术、半夏、炙冬花、炙甘草、白芍、杏仁、川贝、五味子各9克,服药七剂,以巩固疗效。

2.喘息型支气管炎

本病是支气管炎的一种,是由细菌、病毒感染或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和周围组织的炎症,具有喘息症状,常伴有哮鸣音,属祖国医学“咳喘”范畴。

缪××, 男, 12岁, 1983年10月26日初诊。两周前受凉致咳嗽,反复发作,恶寒发热,痰多、色白质粘,胸闷气喘,喉中痰鸣,稍活动则气喘更为明显,夜不能安卧,怕冷喜热饮,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滑。辨证为寒饮伏肺、肺失肃降,治法温肺逐饮、化痰平喘。用定喘汤加减: 生麻黄、南星、半夏、前胡、冬花、桂枝、桑白皮、紫苑、橘红、杏仁、五味子各9克, 葶苈子6克, 甘草3克,服药七剂,临床治愈。

本方是治疗咳喘的常用方剂,特别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因病程日久必然导致肺、脾、肾三脏虚弱,因此在治标的同时需加入固本之剂。如出现肺脾气虚,可与六君子汤配合加减运用; 肺肾阴虚,可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运用; 肺肾阴虚,可与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运用,这样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