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单讲讲栀子这味中药栀子苦寒清热,主胃中热气,主治症状的面赤、酒

 慢性病健康馆 2024-05-16 发布于四川
简单讲讲栀子这味中药

栀子苦寒清热,主胃中热气,主治症状的面赤、酒糟鼻等都是面部症状,栀子还可应用于面部痤疮等。

栀子苦寒清热,从脏腑辨证来看,偏于心火、肝火(茵陈蒿汤的肝胆湿热),同时具有利小便作用,说栀子导热下行,有更形象的说栀子能引三焦之火曲屈下行从小便而走,如《得配本草》曰:栀子,主屈曲下行,泻三焦之郁火。《本草备要》曰:栀子,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

栀子清热、利小便,所以在湿热证的时候,栀子应用非常的广泛,湿热类发黄的方剂如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中都有栀子。在《金匮要略》的黄疸篇,发黄的方剂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方同样有栀子。

后世脏腑辨证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清心的时候要利小便,而栀子恰恰同时具备清心火、利小便的作用,可以使心火下移小肠,在心火炽盛的时候,栀子也是常用药。栀子主要是清阳明热,栀子也有清心火作用,所以《伤寒论》中栀子豉汤的症状,如虚烦不得眠、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烦热、身热、虚烦等等,都是阳明内热而偏于心热,热扰心神。后世的凉膈散、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都有栀子。

黄连、栀子都清心火。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黄连、栀子都清心火。一者在于黄连清心火力量大,多用于心火亢盛,而栀子清心火力量小,所以条文称之为虚烦。二者,黄连、黄芩苦寒清热的同时,有燥湿止泻作用,因此肠道湿热证比较适合,如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的阳明下利。而栀子清热力量不及黄连,并不燥湿止泻,但同时有利小便作用,所以《本草备要》曰:泻心肺之邪热,使之屈曲下行,从小便出。同样可以用于脏腑辨证认为的湿热证偏于肝胆热、心、小肠热,如小便淋漓涩痛等。

暑多夹湿。暑季多湿热证型,明代医家王纶在《明医杂著》提到“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因此,夏季的时候,栀子应用的也比较广泛,相比较之下,在北方的夏季,农村很多人会泡水一壶栀子茶来清暑,不用黄连泡茶喝,一方面在于栀子口感胜于黄连,同时栀子也有利小便、清利湿热的作用,更适合暑多夹湿的特点。

我发现,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其实就那么几个。《伤寒论》阳明病是里实热证,治法是吐、下、清,其中下法的药物也是用寒性的药物,所以阳明病重要的药物就是清热解毒类的,核心药物就是大黄、石膏、芩连柏、栀子。大黄主要用于阳明腑实证,以下法为主,当然也有清热解毒作用,甚至在体质壮实的情况下,可以以泻代清。石膏的代表方是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清透阳明里热。和表证相配伍的时候多用石膏。芩连柏、栀子是临床中常用的苦寒类的清热解毒药物。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连解毒汤,当前中成药有三黄片,三黄片的成分就是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连素)、黄芩,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很多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里面大多包含有芩连柏或栀子,如牛黄清心丸,除了牛黄,还有黄连、黄芩、栀子等。

注意:栀子毕竟是苦寒之药,没实热者切不可久用。#中医##健康科普##来点儿干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