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名 | “何以上海 志在YUE读”第四讲来啦,一起探索魔都博物馆简史!

 cxag 2024-05-16
图片

何以上海 志在YUE读

“博物馆之都”形成记

“5·18国际博物馆日”就要到了,你准备打卡哪座博物馆呢?

如今的博物馆,被誉为“最有性价比的兴趣班”,是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和家长遛娃的首选地。到博物馆看展、约会打卡逐渐成为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博物馆文创在“新国潮”中破圈而出,博物馆越来越“炙手可热”,为城市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灵感,带来无限新可能。

图片
图片

01

活动信息

图片

主题

“博物馆之都”形成记

图片

时间

2024年5月18日(周六)14:00

图片

地点

徐家汇书院三楼报告厅(漕溪北路158号)

图片

参与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活动当日凭报名成功短信入场参与讲座,每个手机号限报一人)

图片

主讲人

吕志伟(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上海通志馆副研究馆员、史志研发部主任,上海方志讲师团高级讲师)

图片
图片

主办

上海方志讲师团、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上海市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

图片

5月18日,由上海方志讲师团与徐家汇书院联合策划的“何以上海  志在YUE读”系列讲座第四讲将带领大家一探地方志里的魔都博物馆简史。让我们在上海博物馆事业的发源地,解码魔都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扫描各类博物馆的馆藏特色及其亮点,展望上海“大上海博物馆计划”。

图片

02

上海地方志里的博物馆记忆

上海是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源地。1868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徐家汇创办徐家汇博物院(后改名为震旦博物院),是上海最早、也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

至新中国成立,上海共拥有亚洲文会博物院(1874年,后改名为上海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馆(1933年)、警察博物馆(1935年)、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1938年)五座博物馆。解放初期,上海着手筹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

改革开放后,以1996年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开放为标志,上海博物馆事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0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在上海召开,陆续筹建、开放了一大批博物馆、纪念馆,涵盖历史、艺术、科普、行业、专题类等类型,上海博物馆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截至2023年,上海共有备案博物馆162座。如今,上海正以“上海大博物馆计划”为目标,昂首迈向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

·

01

图片

清同治七年(1868年),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在徐家汇创办徐家汇博物院,吕班路(今重庆南路)震旦大学建立后,藏品迁入震旦博物院

02

图片

徐家汇博物馆流传下来的手绘标本图(藏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03

图片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建亚洲文会博物院(后改名为上海博物院),位于在上海圆明园路(今虎丘路)5号四、五楼

04

图片

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在江湾创建的上海市博物馆

05

图片

1959年,上海博物馆迁入河南南路16号原中汇银行大厦

06

图片

1990年代,建设中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

07

图片

上海市通志馆依据民国上海市博物馆举办的上海文献展览会编写的概要

08

图片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09

图片

上海博物馆东馆

10

图片

1999年9月11日,上海市公安博物馆开馆

11

图片

上海元代水阀遗址博物馆

12

图片

马桥文化展示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座守护中华文明的基因宝库。上海正在努力打造国内最大的博物馆“航母群”,打造有世界影响力兼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博物馆文化品牌,加速迈向“博物馆之都”。

·

2024年“志在YUE读”

讲座安排

·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