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认为是i人,别人却说你很e:你可能是“a人”

 新用户61809075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目前对中间性格的研究还很有限,但大部分人既不是i人,也不是e人。

撰文 | 汉娜·舒尔特海斯(Hannah Schultheiss)

翻译 | 魏书豪

编辑 | 二七

 
莱昂纳德·贝尔(Leonard Baier)是德国小镇的一名平面设计师,他总能找到聊天的话题,所以如果你想找人参加聚会,那他会是最佳人选。如果他独自去酒吧,甚至还能结识几个新朋友。但与此同时,他也喜欢独自待在公寓里,“关上门,享受一些安宁和平静”。例如,在与朋友相处一段时间后,他也很希望能有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
 
贝尔正好符合中间性格(ambiversion)——他并非彻底的外向型(extroversion)或内向型(introversion),或者说他并不属于我们常说的“e人”“i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一般来说,我们会认为i人从独处中获取大部分能量,而e人从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能量;i人更容易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压力,而e人会享受他人的陪伴。但对贝尔来说,这些情况不是绝对的,有时他与别人在一起时会感到舒适和放松,但在另外一些时候,他也会为社交感到紧张。
 
贝尔并不是个例。柏林洪堡大学人格方面的研究者延斯·阿森多夫(Jens Asendorf)表示:“90%的人都介于内向型与外向型之间,”那些偏外向的人也会偶尔喜欢独处,同时,“每个人都需要社交,内向的人也会偶尔与他人互动。”
 
换句话说,大多数人可能都是“a人”。但很难清晰地分辨“i人”“e人”和“a人”,心理学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说,“没有一条清晰的定义将中间性格与内向型和外向型区分开来。”
 
如果你根据人们的特质把他们放在连续谱中,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处于中间位置,很少有人位于两极。用统计学术语来说,人类个性的维度符合正态分布。除了内向、中间和外向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维度。“你可以创造更多的子类别,例如,轻度外向和轻度内向,”考夫曼说。
 

中间性格才是最好的?

 
一个“a人”可能会同时体现出“e人”和“i人”的某些特质:如果是一个周五的夜晚,贝尔的朋友突然来访,约他出去聚会,贝尔当即就能穿上外套准备出发。但如果这个晚上并没有人来找他,贝尔也不会烦恼。相反,他会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看剧或是画画,享受独处的快乐。考夫曼表示:“中间性格的人心态更灵活,这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考夫曼认为:“总的来说,这三类性格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相反,每种性格都有独特的优缺点,这取决于面对的具体情况。例如,尽管有些研究表明外向型的人比内向型的人更快乐,但某些研究人员反驳说,这反映了社会偏见:更看重外向型的特质。
 
那么中间性格有什么好处呢?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涉及这一方面,其中就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亚当·格朗(Adam Grant)2013年的一项研究。在该研究中,在企业的客服中心,中间性格员工的平均销售收入高于外向型或内向型性格的同事。格朗观察到,这些中间性格的人更能适应不同的沟通对象。他们热情而自信,足以让人信服——但不会表现出过度兴奋或自信的状态。相反,他们会听取顾客的意见,并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
 
一项发表于2016年的研究发现,与外向型学生相比,生物专业中内向型和中间型的学生在学术上通常表现得稍好一些。研究者写道,中间型的人可能结合了两种极端性格的特点,他们可以像内向者一样专注于学习,但又能像外向者一样与同学社交。与此同时,在越南进行的一项针对68名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2023年发表)发现,其中22名自认为是中间性格的学生呈现出了外向和内向相结合的特质。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例如是快速浏览新信息,还是通过提问他人来提高理解力,或是使用记忆辅助工具(例如用不同色彩标记的笔记)。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组织架构领域的研究者卡尔·莫勒(Karl Moore)2012年在《福布斯》(Forbes)杂志中写道,除了学术领域,在商业环境中,内向和外向的结合可能有助于带来最佳决策。外向的人被认为是天生的领导者,能够激励人们追随,但缺点在于他们往往缺乏倾听;内向的管理者会更关注他们的员工,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空间。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常见但被忽视

 
尽管对中间性格的赞誉颇多,但相关的科学研究仍然相对匮乏。多年来,这一概念一直未受到重视。该术语最早由心理学家埃德蒙·史密斯·康克林(Edmund Smith Conklin)于1923年提出,当时他试图定义内向和外向。然而之后这个术语就被遗忘了。直到几十年后,英国心理学家汉斯·于尔根·艾森克(Hans Jürgen Eysenck)在人格模型中重新引入了这一概念。
 
研究者缺乏对一领域的兴趣,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按照定义,中间性格通常没有特别显著或令人难忘的个性特征。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恩·戴维森(Ian Davidson)在2017年的一篇论文中解释说,提出“中间性格”这一术语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处于两极之间的人。

相比之下,目前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明显的内向型或外向型性格上。尽管已经做了许多调查工作,但对于位于连续谱中部50%区间的人,几乎没有进行过单独分析。考夫曼对此表示遗憾:“全面观察所有数据是良好的科学素养,但许多人更喜欢寻找简单的答案,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以他们所感受、思考和行动的方式行事。”换句话说,关注极端情况可以使某些研究过程变得更容易。
 
但是忽视中间性格的人可能会带来问题。人们经常会误解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的实际含义,这需要更细致地理解这些概念。例如,许多人会认为内向型性格等于容易害羞、不喜欢他人,甚至是社交焦虑。“这与害怕社交毫无关系,”阿森多夫说。相反,正如他在《个性心理学》(Psychology of Personality)一书中所指出的,内向型的人只是更喜欢独处时间。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另一个危险之处在于,如果人们不理解中间性格的存在,就会将自己和他人简单地归类为极端的内向型或外向型。这样的话,他们可能更加确信自己的性格是天生的,并且是僵化、不变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失去对人类复杂性的认识,而人类复杂性“充满了相互矛盾的性格特征”,考夫曼说。
 
事实上,性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2000年,一项关于152项纵向研究的分析发现, 我们在内向-外向等性格维度上的定位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人格特质确实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于稳定,但直到50岁之后才会达到最稳定的状态。
 
无论一个人是什么性格,最好的选择是强调他们性格中积极的一面。“正如研究向我们揭示的那样,如果想要快乐,你首先应该接受自己,”考夫曼说。
 
贝尔就是一个例子,他很高兴自己既不是极端的“e人”,也不是极端的“i人”。在工作中,他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和6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直到11岁才有自己的房间,所以他习惯于被很多人包围。然而,贝尔仍然记得小时候他是如何努力为自己寻找独处时间的。当家里人忙于其他事情时,他就会带狗狗一起散步。如今,当他想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时,仍然会选择亲近大自然。这些短暂的休息对贝尔来说很重要,太多的计划和会议让他感到压力很大。“最重要的是,我能够随性地生活,”他说。
 
原文链接:
https://www./article/extrovert-or-introvert-most-people-are-actually-ambiverts/

-电商广告-
图片

《环球科学》2024年5月新刊正在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