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脘胀痛案

 必须学好中医 2024-05-16 发布于山东
原创 王金涛 林氏医门 2024-05-15 18:31 广东

病案

患者,女,80岁

就诊时间:2024年04月30日

主诉:胃脘部胀痛7天。

现病史:患者7天前吃香蕉后出现胃脘部胀痛,自行服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药物,症状缓解不明显,遂寻求中医治疗。

刻诊:胃脘胀闷,嗳气,口干,不欲食,怕风怕冷,疲倦乏力,昏昏欲睡,二便可。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六经辨证:太阴少阴厥阴合病

拟方:四逆汤、半夏泻心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药:黑顺片15克(先煎1小时),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麻黄8克,细辛6克,姜半夏12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党参10克,大枣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厚朴10克,中药3剂,水煎服,日一剂。 

2024年05月04日二诊:胃部已无明显不适,无怕风怕冷,精神好转,仍有疲倦乏力感,上楼气喘。

拟方:升陷汤、资生汤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升麻5克,北柴胡6克,桔梗8克,仙鹤草60克,怀山药30克,白术15克,炒鸡内金10克,中药5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后反馈诸症平。

按语

患者来诊时胃胀,口干为有热,同时有怕冷,考虑为寒热错杂厥阴病,方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之痞症。

如《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怕风怕冷,昏昏欲睡为表阴证,符合少阴提纲证“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疲倦乏力,舌淡润,脉沉细无力提示机体功能沉衰,选用四逆汤温肾水暖脾土。其中附子,炙甘草等量,取林师用方以土伏火之意。

二诊后患者各项症状好转,仍有疲倦乏力,气喘。考虑患者年事已高,大气下陷,气短不足。方用升陷汤益气固表,升提阳气。合资生汤补脾健胃,健运中焦善后。 

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宗气下陷。症见气短,胸闷,心悸怔忡,自汗盗汗,或微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沉细。 

资生汤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劳热方中,主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等症。所以方中用于术以健脾之阳,脾土健壮,自能助胃。山药以滋胃之阴,胃汁充足,自能纳食。鸡内金助健脾胃。

作者简介

王金涛,中医主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曾在多家医院工作,中医经验丰富。

擅长运用针灸,推拿,艾灸,中药等治疗各种疼痛慢性病,跌打损伤和中医体质调理,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擅长于经方调理各种常见病。

撰稿丨王金涛

编辑丨马煜文

校对丨曾静怡、黄怀真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