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信再造腾讯

 精诚至_金石开 2024-05-16 发布于上海
带货达人 50 招,教你经营朋友圈© 由 商业新知 提供

你喜欢憋大招吗?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出手就要力压群芳?

一说话就要滴水不漏、面面俱到、有理有据,还要反复琢磨,生怕错了一点?

一行动就把事做的圆满成功、无可挑剔、喜欢一次性把结果完美呈现,想让别人对自己赞叹不已?

如果你是个小朋友,我能理解,但经历过更多历练的人,大概率不是这么认为,因为这种做法有明显的坏处。

打过游戏的都知道,放大招都要吟唱时间,而这个时候也是你最脆弱的时候,敌人一个轻拳就会把你打断。

工作中也是这样,当你憋了几天的完美方案,可能还在啰嗦介绍背景,就被打断了,因为别人没了耐心,或者压根搞错了方向,此时的你受到了极大打击,领导对你的工作也不满意。

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有一个非常的著名的思维叫 quick & dirty,强调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做到完美,而应该尽快(quick)给出一个结果,哪怕这个结果很粗糙(dirty),去验证假设,再快速迭代。

在企业研发产品时,也有一个类似概念叫 MVP(minimum available product),既最小可行性产品。

最早由 埃里克·莱斯 在《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出,指的是企业可以用最小成本,开发出可用的最小闭环产品,其功能虽然简单,但能快速验证产品在市场中的反应,方便企业迭代优化产品,以适应市场。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由 商业新知 提供

MVP 的要点有两个,一是最小化,二是可行性。

最小化指在企业投入成本上尽量压缩,开发速度最快。

可行性围绕目标用户,哪怕投入很少,产品也应该能够解决一个基本问题。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由 商业新知 提供

最小化和可行性取交集,就是 MVP。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原来这就是所有成功产品和创业者都在用的思维模型——MVP© 由 商业新知 提供

只考虑最小化,不考虑可行性,生产出来垃圾。

只考虑可行性,不考虑最小化,有可能错过最佳时机,被别人抢占先机。

不考虑最小化,也不考虑可行性,可能是大部分短命公司的通病,就是闭门造车。

MVP 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产品研发,也适用于方方面面。

随着科技发展、节奏加快、人们的耐心也在降低,如何降低试错成本,快速接近目标,MVP 重要性不言而喻,理念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已经成为显学。

生活工作处处如此,快速迭代两轮试探方向,好过精心筹备,结果被客户拒绝;买几个小样试着用,先看看效果,好过买了套装,用过两次,感觉不合适就搁置;学了驾驶本,总想着买辆车,最好一步到位,不如先租辆车练手,没准开了一段时间发现,还是打滴滴舒服。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执行力会差一些,因为做之前会尽量把所有问题想清楚,担心做不好怎么办?担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而行动力很强的人,都是先做起来,哪怕做出来的是一坨屎,也不在乎,狠狠地做,运用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辅助持续迭代优化,做时间的朋友,人生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要高估 2 年内的自己,也不要低估 5 年后的自己。

我们没必要记住 MVP 的来源,甚至名字记不清也没关系,但你需要牢记这个最小可行的思维。

有些人会说,道理我懂了,但仍然很难做到,因为从小的教育给了我们潜意识的两个认知: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

完美主义让我们把目标定的太高,理想主义让我们认为目标离的很近,如果一座山在你面前很高很近,那爬起来一定是难上加难。

完美和理想,当然让人向往,但我们更应有容错的空间,忘掉眼前的完美画面,扔掉手中的理想蓝图,允许犯错才是大智慧,不用因为不完美而感到羞耻,而应享受所有体验带给我们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