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穴的探寻

 顺势而为frfi8r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如何探查有病的穴位

How to probe diseased acupuncture points

病穴查的好疾病治的快
医生用拇指或中指指腹,通过对经络腧穴或相关部位的触压,感知指下的异常反应,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穴位,也叫查病穴。

 病穴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针刺病穴疗效更好,只是针刺时比较疼一点。 病穴的分布特点有规律可循,为了便于掌握,我们将病穴分为经筋病和脏腑病两大类。
 经筋病即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按西医解剖来寻找,一般在肌肉的起止点、肌腹,韧带在骨面的附着点等,在病变处可触及压痛、肿胀、紧张、隆突、硬结、条索或偏歪的棘突、错缝的凹陷、高起的关节突等。 
脏腑病按照经络穴位来找,触诊时注意手下的感觉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久暂。一般来讲,疼痛憋胀、隆起高突为实证;酸麻松软、空虚凹陷为虚证;手下寒凉、甚至冒冷气者为寒证,皮肤发热肿胀为热证。压痛表浅为病轻、新病;压痛深在病位较深,出现硬结或条索状物说明病程较长。 

脏腑病多反映在背俞穴、募穴;脏病在原穴,腑病在下合穴,脏腑同病在络穴,急性病在郄穴。气病在膻中、气海、云门,血病在膈俞、肝俞、期门,脏病在章门、肩井,腑病在中脘、足三里。 

在穴位触诊中,背部触诊非常重要。一般是沿着五条线先后顺序进行触诊:第一条线即督脉;
第二条线为华佗夹脊;
第三条线是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线、即背俞穴线;
第四条线是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二线;
第五条线在第三、第四条线之间,即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与第二条线之间,第五条线上的穴位又叫根穴,如胃俞与胃仓的中点叫作胃根穴。
俗话说治病要去根,就要去找这条线上的穴位了。 关于穴位压痛等阳性反应,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述很多。老一点的针灸医生大多重视穴位的触诊,河北邢台有一位针灸奇人王豫新先生,他用手指在你背上一摸,就能说出你的病来。要当一名好的针灸医生,就一定要掌握好经络穴位触诊法。详见彭静山《针灸秘验》中“经络的触诊”,盖国才《中国穴位诊断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