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辑·国医大师】吕景山:90岁的针灸大师告诉你几组治疑难杂症的常用对穴

 顺势而为frfi8r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吕景山(1934—),河南偃师人,党共中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吕景山师从“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先生。“精研对药,创用对穴”,独创“无痛进针,同步行针”手法。其著作《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山西省1983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后该著作经过多次修订、增辑,最终定名为《施今墨对药》。该书一版再版,共发行了包括日文版、韩文版、繁体字版在内的7个版本。吕景山编著的《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于1986年出版,首开针灸腧穴配伍之先河,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程莘农赐墨宝“针灸正宗”表示祝贺,影响颇大。





大椎、身柱

大椎为督脉腧穴,又为手、足三阳经之会穴,纯阳主表,既有宣通诸阳、调和营卫、疏散表邪、解肌清热、行气利水之功,又有除寒祛邪、通经活络、行血止痛之效。身柱为督脉腧穴,为一身之支柱,既有搜风顺气,祛邪退热之功,又有强壮腰脊、镇静安神、息风止惊之效。二药伍用,清热祛风、息风止惊、强壮腰脊、通络止痛之力益彰。主治疟疾,症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者,小儿高热惊风诸症,阴虚骨蒸潮热等症。

大椎、身柱伍用,原为治疗疟疾而设。有位老战士说:早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我得了疟疾病,持续两个多月不愈,嗣后,在太行山上有位乡村医生给我在背部先针刺,后拔火罐,连治两天,竟治好了我的病,经他指给我看的针刺部位,大体与大椎、身柱相仿。阴虚骨蒸潮热者,宜鱼际、太溪参合,太溪补水中之土,润燥生津;鱼际泻金中之火,扶正益肾是也。






合谷、足三里

合谷为大肠经原穴,五行属火;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五行属土。二穴伍用,有火土相生之妙用。合谷清经主气,以升散为主;足三里重浊下行,以降浊为要。二穴同用,一升一降,清升浊降,升降协合,调理肠胃,理气止痛,消胀除满,降浊通便,整肠止泻之功益彰。

合谷、足三里伍用,原为治疗脾胃不健,升降功能紊乱,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硬结,或大便初硬后溏,或大便泄泻等而设。近几年来,也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属胃肠型,阳明有郁热之象者,屡见功效。吕景山在临床中体会,诸凡外感病证,多因内有郁热,外感风热,风寒之邪,内外相合,病乃发矣。治疗之时,也应清、解合法,即一面解表散邪,一面清泄里热。若能守法施治,灵活变通,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归来、太冲
归来,又名溪谷、溪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穴居天枢穴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既可纳气归原(归根),又可治气分病(男子囊缩,女子阴挺),而使其复原,故名归来。本穴具有疏调下焦气机,以行气止痛、暖宫散寒、升阳举陷之功,用于治疗腹痛、疝气、睾丸肿痛、经闭、阴挺、带下、阴冷肿痛。





攒竹、三间
攒竹,又名员在、小竹、始光、眉中、光明、夜光、员柱、元柱、明光、眉本、眉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眉如竹叶,穴在眉内侧端凹陷处,为诸阳气攒聚之所,犹新竹之茂,故名攒竹。本穴具有宣泄太阳经气、祛风散邪、清热明目、通络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寒热头痛、眉棱骨痛、面赤颊痛、视物不明、流泪、目赤肿痛、雀目,眼睑动、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尸厥。





支正、飞扬
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络穴。正,正经也;支,络脉也,离走也。穴在腕后5寸,居手太阳正经之上,其支别络脉由此别走手少阴之脉,故名支正。本穴具有疏调经气、舒筋活络、解表清热、清心定志之功,用于治疗项强、肘挛、手指疼痛、头痛、目眩、颔肿、热病、发热恶寒、癫狂。





翳风、听会
翳风,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又是手、足少阳经交会穴。穴在耳后凹陷中,四周隆起,既能蔽风,又能祛风,故名翳风。本穴具有疏调三焦气机、疏风通络、清热泻火、开窍益聪、镇静止痛之功,用于治疗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目视不明、瘰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