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先生:不识人心,不足以读中国书

 老庄友华 2024-05-17 发布于海南

点击上方  钱穆与中国文化  即可关注


图片
孔子以仁设教,孝弟忠恕,皆本人心。知与行、学与思并重,无一语不可从事于实证。其全部思想体系之境界,早已明白超出了神学与形上学,而以社会学心理学为其主要骨干。

至战国时,孟子提倡性善论,心性之学成为儒学中心。庄老道家,持论取材,多言宇宙自然,较之儒家,若偏外向。其实庄老思想,亦一本人心为出发,一依人心为归宿,与儒家无大相异。庄子内篇七篇首逍遥游,鲲鹏与蜩与学鸠,皆以喻人心。

故曰:“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所言虽皆外物,实指人心。又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亦皆注重人之内心立言。卒篇应帝王则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所重在内心不在外物,更可知。

又曰:“中央之帝为浑沌,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倏与忽试为浑沌凿窍,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倏忽之与浑沌,皆以言人心。人心怀藏知识,若蕴而不发,则为浑沌。若发而向外,乃见其为倏忽。是亦专就此心之内蕴与外发言。姑举此始末两篇以概其余。可知凡不识人心,即不足以读庄子书。

老子五千言亦无不然。如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此亦重内心,轻外物,主张节缩省减外面人事以内养其心。又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尤见其由内及外由近及远之意。若以老子此言绳律近代西方之科学发展史,而以认识人心为要归,亦所谓其出弥远而其知弥少矣。弥远在物,弥少在心。今日西方科学家之求知人心,亦一本于外。如巴甫洛夫以狗,弗洛伊德以人之肉体之病,此皆由外以知内,由非我与非我之常以知我,夫又何从得之。

——钱穆先生《晚学盲言》

图片


钱穆(18951990),史学大师、国学大师。著有《国史大纲》《国史新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研究法》等1700余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
钱先生说: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