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课程化设计必修下一单元写作审题指导(中)

 郑州一中侯巍 2024-05-17 发布于河南

作文课程化设计

必修下一单元审题指导2

本资料运用了课题研究《给予学生核心发展的高中作业课程化设计的实践研究——以高中作文课程化为例》中的成果推广范例模式。

王琳琳







第二部分  二元作文常见类型及审题技法

【考查能力】:

考查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与加工,文化传承与理解,逻辑推理、判断与论证,语言建构与运用等能力。

【把握二元关系,深度立意】

【思维基础】

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 

【概念理解】

1.关系型作文:

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论证过程中应该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点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二元命题:

所谓二元对立性材料作文,又称矛盾型材料作文题,指的是题目中有截然不同的多种观点。或题目材料反映出矛盾错杂的社会现象。写作要据此展开。考试命题形式:

(1)明考:

材料一 :XXX说…… ;有人/言……

材料二 :XXX说…… ;有人/言……

(2)暗考:

材料在表述中暗示了二元话题,比如出现了“热议、利弊、矛盾”等词语,“你做何选择?”

(3)高考真题中的作文命题形式:

①考题明确给出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一个并列式短语。如,2021全国甲卷: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

②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有关键句提醒。如,2020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③从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话题。如,2021上海卷: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2021新高考I卷: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二元关系型作文特点】

1.二元关系型作文思辨性强,思维含量高。二元关系型话题作文要求考生辩证地、立体地分析二者关系,找出二者的有机联系,提升了高考作文检测的思维含量。

2.二元关系型作文限制性强。一元话题限制相对较少,围绕话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很容易拟写分论,但二元关系型作文不能只谈话题,还要辩证分析二者的关系。

3.二元关系型作文逃逸性强。“青年、精神、创新”是作文的三大母题很常见,但放在不同的情境中会和情境中其他主题构成不同的话题关系,如“创新”可以和“发展”组合、可以“文化”组合,避免了作文宿构的问题。

【常见的二元关系和典例】

1并列共存关系(二者并存,都有合理性)。如:“理性与感性”、“德与才”、“谦虚与表现”。

2对立统一关系(二者对立又统一,可以相互转化)。如:“异想天开与脚踏实地”、“平凡与伟大”、“成功与失败”。

3制约型关系如:“自由与规则”、“一步与一生”等。

4主从关系(一个主流价值,一个非主流)。如:“个人与时代”、“小我与大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5取舍关系(谁更具有合理性)。如:“自信与自负”、“关爱与偏见”、“向前看与向钱看”。

【分类指导】

审题立意三问:

1.材料话语的核心意思是什么?能写出哪几个关键词?

2.这些关键词在内容和逻辑方面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命题人为什么要把它们组织在一起?——连接点)

3.这篇作文要完成哪些特定的任务才能得高分?

审题立意三注意:

1、正确理解概念内涵/关键词是进行思辨的基础;

2、判断存在的逻辑关系(思辨关系)是思辨的关键。

3、审题要遵循“三审一定”的流程:审材料、审情境(任务)、审逻辑、定立意。

注意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思辩双方存在的逻辑关系——如果逻辑关系都不清楚,还谈什么思辩?

(一)并列共存型

《理性与血性齐飞  青年逐梦想前行》(话题“理性与血性”)

理性为灯,血性为路,提灯行路明方向,助力青年坚定信念实现梦想。

理性为弓,血性为箭,搭弓射箭指远方,助力青年逐梦前行实现理想。

理性为帆,血性为风,扬帆乘风可远航,助力青年劈波斩浪实现理想。

《歌严谨不朽 颂浪漫永恒》

严谨铸造大国重器,浪漫展现中国情怀,古今梦想延续牢记初心使命。

严谨追求科技进步,浪漫坚守文化自信,软硬实力并举提升综合国力。

严谨彰显匠人精神,浪漫绽放人文魅力,理性感性齐飞打造盛世中国。

(二)对立统一型

《强弱无定势 自强绽芳华》(2021新高考I卷,毛泽东谈“体育之效”,话题“强与弱”)

赤日煌煌,其芒未央,吾辈青年当以踔厉奋发的自强之志,转弱为强绽放青春芳华。

流光濡染,峥嵘芳华,吾辈青年当以久久为功的自强之心,转弱为强绽放青春芳华。

且携长剑,踏歌而行,吾辈青年当以昂扬进取的自强之姿,转弱为强绽放青春芳华。

(三)制约型

无规则 不自由

规则为自由指明方向,方向正确才不会迷失。

规则为自由划定界限,界限清晰才不会越矩。

规则为自由提供保障,有所保障才不会懈怠。

【模拟预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只局限于当下,而应从一个纵向的时间维度去分析、判断。新闻的眼光,要“近视”:需要与时代脉搏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作为青年人,你觉得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审题指导】

(1)明确概念(是什么):

①关键词:

“历史的眼光”和“新闻的眼光”;“远视”和“近视”

②正确理解概念内涵

阐释内涵:

“历史的眼光”,意味着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去观察、思考,其好处可能在于能使我们看问题更全面、更客观、更清晰。如古人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具体内涵:回顾历史(总结性)、着眼于未来(前瞻性)。

新闻的眼光,要求我们紧贴时代的脉搏,与时代保持足够的温度。

具体内涵:及时性、新鲜性、敏锐性,与时俱进。

(2)明确关系+怎么做

①思辨逻辑关系——并列共存

作为青年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新闻的参与者。在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时,既要具备历史的眼光,又要具备新闻的眼光。

②抓关键词“历史眼光”和“新闻眼光”,立意:

立足当下,关注未来: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立足于当下,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同时也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保持历史感,珍惜当下:看待时代,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历史感,珍惜当下时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为未来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国际视野: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动态。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立意角度:立足当下、关注未来,保持历史感、珍惜当下,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国际视野等。

③拟定点睛之标题

《放眼时代,近观生活》

《近观当下而不囿于当下》

《远视不忘历史,近视立足当下》

《携近视与远视,共赴新时代》

《看清远道方向,守得脚下三寸》

【建构范文】

《远视承历史使命  近视续时代华章》

岁月倥偬,鹤归华表。以“远视”眼光纵览华夏史册,善于分析、判断,承历史使命。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以“近视”眼光紧贴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续时代华章。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唯有将“远视”和“近视”相结合,方能处于时代洪流当中不被左右,踏浪前行。

《看清远道方向,守得脚下三寸》

抬头是远方,肩负山与海。

低头是自我,不问星与月。

“极娱游于暇日”,“觉宇宙之无穷”,远望近看,二者相辅相成。

修改: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抬头“远视”,肩负山与海。

逸兴遄飞,识盈虚之有数。低头“近视”,不问星与月。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携远望与近观,潮于时代长河。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意思是,不考虑细小之事,就会酿成大祸;不防范细节,最终会伤大节、毁大德。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忌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辞让。

 《鸿门宴》,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道理。请以“小节与大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明确概念(是什么):

小节——

a.与原则无关的琐碎的或微不足道的小事。

b.琐细微末的操守。

c.日常的生活作风、礼貌、仪表、待人接物、言语文词等生活细节。

大德——

a.大功德,大恩,关系安危存亡的大事。

b大节,纲常伦理方面的节操,如临难不苟的节操、高远宏大的志节等。

c.高尚的品德,方向性、原则性的道德价值,如家国情怀、舍己为人、守望相助、奉献精神等等。

d.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

(2)明确关系+怎么做

“小节与大德”的关系中,包含着“量变与质变”、“局部与整体”等逻辑关系。(对立统一、制约型)

①当大德和小节目的一致时:

拘小节,才能养大德,行稳致远;小节以助大德,大德成就小节;小节不修,大德难成;修养小节,涵养大德,成就大业。

②当大德和小节相违背、发生矛盾时:

当小节与大德冲突时,以大德为重;成(养)大德,不拘小节;小节也会侵损大德;重小节,而不拘泥于小节。

③自己的小节与大德:

修养小节,内圣而后外王;修养小节,坚守大德;修养小节,涵养大德,成就大事;小节不修,大德不成,必招祸患;注重小节方面的修养,才能使“大德”不受亏损;“内化于心”为大德,“外化于行”重小节。

④自己的大德与他人的小节:

以自身大德,容他人小节;不关注他人小节,毁掉自身大德,以至于大业;律己要严,待人以宽。

(3)【拟定点睛之标题】

《重视小节,成就大德》

《以小节之善,成大德之全》

《小节行稳,大德致远》

《拘小节以行稳,养大德而致远》

《立大德以明其志,拘小节以修其身》

《虑以大德,行以小节》

《修养大德,兼顾小节》

《不重小节,终亏大德》

《不修“小节”,难成“大德”》

《小节与大德齐行,做时代有为青年》

《重小节以立身,养大德以行远》

《守小节立身做人,养大德行稳致远》

《宽人之“小过”,成己之“大德”》

《于小节中尽显大德之美》

《成大德时不问秋毫之微》

3.(2024年郑州三测)(现象类+二元思辨型;一元+二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步骤】:

找到现象中的关键词:“阳光”和“阴影”。

理解其内涵,并辨析其逻辑关系。

明确任务,区分维度,写出论点。

1、理解概念

在作文中,“阳光”和“阴影”都是喻体,要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文审题中,理解概念内涵让立意更精准,理解概念外延则让立意更深刻、更丰富。

“阳光”:

内涵:光明、温暖、希望、活力、美好。

外延:它代表生活中充满希望美好的未来与向往,照亮我们的前行路,让我们方向清晰,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它代表阳光下温暖与光明的一面,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勇往直前;她也代表我们内心中主观的一面,积极、乐观、正向、向上等。

“阴影”:

内涵:阴暗、冷寂、困顿。

外延:它代表生活中当下的困扰和困境,让我们感到迷茫、困惑,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它代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让我们气馁和失望;它代表生活中见不得光的“黑洞”,引人堕落,诱人犯罪;它代表世界上阴暗冷漠的一面现实,充满算计压榨与勾心斗角,让我们心灰意冷,甚至心生绝望;它也代表我们内心中主观的一面,消极、沮丧、躺平、绝望等。

2、辨析关系:

阴影在阳光背后。阴影的存在是因为阳光的存在。二者相辅相承,相互转化,辩证统一。

3、确定立意:

根据自身情况(如在自己熟悉、擅长、喜欢的内容和层面),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选择合适的方向,寻找合适的维度,进行立意构思,确定立意。

维度一:“阳光”和“阴影”是什么。

(阳光就是乐观积极的心态,阴影就是校级沮丧,甚至绝望;阳光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阴影就是挫折磨难困境;阳光就是温暖和救赎,阴影就是冷漠与欺诈;阳光就是向上的力量,阴影就是引人堕落的力量。)

(相应的,“迎向阳光”,指的是保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追求生活中的光明和温暖,做积极向上的人。“不会有阴影”指的把“阴影”的困扰和阻绊抛在身后,以积极的心态追求幸福和成功,让人生沐浴阳光,并非指消灭“阴影”。”)

维度二:为什么“迎向阳光,就不会有阴影”。

(当阳光照在脸上,我们就会感到温暖、会看到希望,生活中那些“阴影”就会显得微不足道,甚至于随风消散;当我们面向阳光,就会发现那些困扰我们的“阴影”只是陪衬,只是生活送给我们的磨砺,让我们更加坚定向光而行;当我们主动追寻光明,主动靠近美好,主动积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就会有助于摆脱消沉,度过困境,拥抱一万个美好的未来。)

维度三:怎么做才能“迎向阳光,不会有阴影”。

(面对生活中的阴影,我们不能逃避和抱怨,应勇敢地迎向阳光,让光明洒满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有乐观积极的心态,做积极向上的人,把“阴影”抛在身后,主动追求幸福和成功,让人生沐浴阳光。)

维度四:“迎向阳光”,不仅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更能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民族的大道之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并倡议吾辈青年人,向光而动,逐光而行,并以青春向阳之力为之努力。

【注意】:

现象类作文的写作,不能仅停留在现象本身,思辨型作文也不能局限于对哲理的理解与分析。

要注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素养要求,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

如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献词中写的:“太阳照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中。为什么我们总是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深爱着;为什么我们总是充满能量,因为我们深爱着;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寻找,因为我们深爱着。爱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他们善良,正直,也知道如何互相照顾。”

三、【优秀标题】:

《青春向阳 锦绣芳华》

《光影腾辉,尘世生香》

《青春向阳开,人生无阴霾》

《我若向阳,岁月何伤》

《面向阳光,自无阴影》

《心自向阳,不惧忧伤》

《心若向阳,万里晴朗》

《青春向阳,阴影何妨》

《我心向阳,无惧阴影》

《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向阳向上,逆风飞翔》

《长夜定黑凉,向阳迎曙光》

《心若向阳开,青春多自在》

《心向太阳,把“影”照亮》

END

遇语文
遇见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