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59】平时成绩很不错,一到大考就暴雷怎么办?

 阅读写作赵老师 2024-05-17 发布于上海

笑嘻嘻的大白甜

@阅读写作赵老师  

老师,我们家孩子平时测试的时候,做得可好了。为什么一到关键性的考试就掉链子呢?

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老母亲老父亲的心声和疑惑。

今天咱们就解答一下。

赵老师

有问有答有方案

平时学得都挺好,一考就乱糟糟,特别是遇到一些重大考试。

这可如何是好,今天赵老师帮你来分析一下。

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01

第一,思维敏捷造成的假象。

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敏捷,短期记忆力惊人。上课的时候也会和有很好的配合,这给老师甚至是孩子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孩子课堂掌握的情况还不错。

这也给孩子一种假象,觉得自己是个人才,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但这类孩子是成也是思维敏捷,败也是思维敏捷。

此话怎讲?那是因为思维敏捷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基础题简单题不愿意下功夫去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高手低”,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这类题太简单,一眼就看出来了。

俗话说得好:学不是目的,用才是目的。赵老师步提倡题海战术,但一定的练习还是必须要有的。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双减减的是机械性、重复性,花时间没效果的作业,不是没有作业。

当然有些杠精非得说不能布置作业,我也不和你杠,反正都是你对。孩子是你的,责任人是你。

我们做题要保证正确率,是需要一定量的重复练习的,即使是简单题,你少了这个步骤,脑瓜子再好使,也照样会出错,因为大脑缺乏和手眼的配合练习,你眼中看到的题目,经过大脑的解析,然后通过手来完成。

这一系列的动作如果没有经过训练,中间是会容易出错的,但你因为缺乏练习,你会高估你实际做题的正确率,实际上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

所以在考试中,出现很多本不该错的错误,那么考试分比想象中低就是很正常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嘴会了,脑子没会。

做老师或做家长的,常常问孩子听懂了没?会了没?一般的回答都是很令人满意的:会啦!

于是问与答的双方都愉快地结束了对话。直到下次考试的时候,看到一个个红叉叉,双方都有点怀疑人生。

不是说会了吗?怎么还错?

会不会,不是嘴说了算。要检测,要复述,要运用。

所以你下次不要问他记住了没,撕一张纸默写,他能够写出来就是记住了,他写不出来就是没记住,你问他干啥,非要浪费时间的互动吗?毫无意义。理解了没?你让他举个例子就行了,你能举一反三就是理解了。不要问“会了没”,做相关的题目,能做出来就会了。

下次不要问孩子们记住了,直接默写。

不要问理解了没,直接让举例子。

不要问会了没,直接做题。

02

第二,就是平时会走捷径或“作弊”。

各位爸妈,你注意到没有,孩子平时在做作业或做题时,遇到没有掌握得很好或不太熟的知识点,很少会仔细思考,二是通过查笔记(以为记笔记,就是记在脑子里了)或问爸妈的方式就给混过去了(还有就是偷偷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实际上,知识点其实还是没掌握,但作业或练习又完成了,自己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点有缺漏,还以为自己学得挺好。

我们举个例子

写作文,很多同学是看到题目直摇头,拿起笔来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于是最后求助于网络或作文书。

现在chatGP很火,听说有些脑子很灵的孩子,开始运用新工具了。

老师看不到过程,看结果,直接是竖起大拇指。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就露馅了,原形毕露。

03

第三,时间把控不到位。

平时写作业时没有明显时间限制的,晚上作业写到十点多的也大有人在。是作业多吗?不是!而是写作业速度慢。

但考试是有时间的呀,到了交卷时间,没做完也得交。

所以,平时就要注意练专注力、练速度。

番茄钟用起来。

04

第四,心态不稳。

心理不够强大,心态波动太大,考试容易考砸。

这种情况确实让人伤心,平时也好好学了,该下的功夫也下了。如果平时不努力,考试没考好,心里上也不会产生负担。不好好学,考不好正常。

好好学了,考不好,很糟心。

所以,需要平时通过刻意训练来调整。比如可以通过限时做题,或模拟考场监考模式做试卷等方式来改善。

另外,也有一些同学,逢考紧张,就因为之前有心理阴影,一考不好就会受批评。还有的同学,考前生病,身体不舒服,肯定会影响发挥。

所以,考试不仅仅是考知识掌握程度,还考心理素质,还考身体素质!

这个我想说的是:

各位爸妈,考试是检测哪里薄弱,发现问题。

我们要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董宇辉最新演讲: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视频+文字稿)



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一棵树的成长过程,

最诚实,最外显,

浇灌什么,就长出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