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帝故里高平触古看今 羊头山石窟颇具北魏遗风

 我心飞翔gvqwh5 2024-05-17 发布于安徽

   晋城市高平市羊头山,山峰挺拔,松林茂密,有“岭限二郡,麓跨三邑”之称,“羊头夕照”为高平八景之一。
   这里是神农炎帝的故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炎帝文化历史遗存数量最多。此外,山腰至山顶有开凿于北魏年间的40余处洞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部分洞窟内雕满佛像,洞外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精细。本期《山西青年报》带大家登顶高平市羊头山,寻北魏石窟、游开化古寺、访姬氏民居,梦回长平不夜城。

炎帝故里高平触古看今 羊头山石窟颇具北魏遗风

沙石岩体开凿石窟
  羊头山亦称“首阳山”,因山巅巨石酷似羊头而得名,地处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有“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之美誉。登上羊头山,只见主峰高耸,山峦秀丽,古柏参天。除留存有大量炎帝历史遗存外,羊头山还有北魏时期的石窟群。
   羊头山的地质环境比较特殊,山上没有大面积裸露的陡直岩面,而是有许多类似小山包的沙石岩体。羊头山石窟正是利用这些突起的岩体进行开凿的,有的在山巅,有的在山腰;有的为窟,有的为龛。
   羊头山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较云冈石窟年代稍晚,是羊头山历史遗物中的精华所在。据记载,山上大大小小的石窟有40余处,洞窟大小不等,多为长方形,顺着山腰至山顶散落的巨大石块雕凿而成。通常为一石一窟,个别为一石两窟或三窟,较大窟龛有22个,小型佛龛则有80多个。其建造形制和独特风格,是研究佛教传播路线和石窟建造史的重要实物资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故里高平触古看今 羊头山石窟颇具北魏遗风

洞窟倾倒不知何故
  羊头山石窟在开凿年代上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大致推定为北魏孝文帝太和晚期至宣武帝景明初;第二期,也是羊头山石窟开凿的高潮期,其年代大致在北魏晚期;第三期则是北齐和隋朝时期;第四期从造像样式和铭记上看属唐朝开凿。
   羊头山石窟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居多,除释迦、多宝二佛龛外,开窟造像的形制、风格及题材都较为统一。虽然窟内造像的头部多数被毁坏,但是衣饰流畅,风范犹存。三号窟和五号窟在羊头山诸窟中是最精彩的。三号窟门外两侧雕的是菩萨造像,面部表情风化比较严重,但仍能看出菩萨的发型是高髻,衣饰飘带流畅自然。五号窟是羊头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组窟龛造像,特点是一石开三窟,里面雕刻的是释迦、多宝两座佛像,可以看出佛像身体比较纤瘦,手臂很长,都已超过了膝盖,给人一种比例失调的感觉,秀骨清像,是典型的北魏风格。九号窟也很奇特,当地人称其为“油篓洞”,窟内四壁共雕小佛龛百余个,每行间均刻有供养人题名。此窟不知何故,竟然为倾倒状,游客见了都称奇。
   因羊头山石窟兼具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特点,石窟、石塔、造像碑奠定了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而种种因缘际会,炎帝文化、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也在这里交织重叠,更是传达着一种古人对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

炎帝故里高平触古看今 羊头山石窟颇具北魏遗风

置身“全国之最”触古看今
  作为晋城的北大门,高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神农炎帝故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炎帝文化历史遗存数量最多,公祭、民祭源远流长,民间传说与风情习俗流传广泛,连续举办了八届“问祖炎帝·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先后被授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神农炎帝文化研究基地”;这里是长平之战发生地,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奠定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中华民族从这里走向统一;这里是中国古建博物馆,现有国保单位22处,宋金以前的古建筑超过长江以南的总和;这里是上党梆子之乡,上党梆子五朵梅花奖得主悉数根扎于此;这里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八路军总部、115师344旅旅部及朱德、彭德怀、左权、徐海东、黄克诚等将帅曾在高平指挥作战,留下了光辉足迹。
   在国保单位中有4个“全国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我国最早的木结构民间住宅建筑,开化寺壁画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二郎庙金代古戏台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戏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拥有我国目前唯一的断梁结构。
   触古看今,尽享旖旎。游走于跨越千年的文物古迹中,置身于精品景点和旅游线路中,太行山水里的高平,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近年来,高平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景点和旅游路线,形成了寻根问祖一日游、半日游旅游路线。同时,深入挖掘民间工艺,扶持发展了刺绣、剪纸、雕塑、根雕、黑陶、珐华等一批特色文化企业,保护传承了打铁花、地方戏、九莲灯、鼓书、高平秧歌、八音会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体验特色文化提供了保障。

炎帝故里高平触古看今 羊头山石窟颇具北魏遗风

山水相宜促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夏天,地处高平市边缘的七佛山亮起了星光盏盏,山脚的山门城楼也亮起了璀璨灯光,一场以秦军伐赵为历史背景,上党人民保卫家园的历史实景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灯光秀、盛世街景、古代武士巡游,还有威亚钢索上的“散花仙女”,无不体现了演出的用心与精细。
   通过 《梦回长平》实景剧的演出,“梦回长平不夜城”为众人所熟知,“长平之战”也被更多人所了解。该街区以赵国古城为主体,呈现了赵国长平古城演绎区、创意街区、科技灯光区、游乐区四大功能区域,不少游人来到这里开启夜生活。而“长平之战”文化IP正逐渐成为高平市首屈一指的具有高辨识度的流量明星。
   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成为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连起了高平市的80个农业园区、10个旅游景区、18个文保单位。其中,以“丹水之源 慢享釜山”为主题打造的“釜山1978”大时代风格商业步行古街,大力发展以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果蔬采摘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在距离釜山村不到两公里的贾村村,枕泉山庄项目已初见成效,木屋林立、小桥流水、景色宜人,别具一番江南风情。
   今年以来,高平市坚决按照晋城市委深入实施“四大牵引性工程”的总体要求,将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以山水为底色、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探索出多元化“文旅 康养”路径,加快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自然和谐、人文厚重、便利交通,让高平市的文旅康养资源优势愈发凸显。(本报记者 田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