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脂,与乳腺癌有什么关系?如何管控它?控制目标又是多少?

 刘永毅医生 2024-05-17 发布于陕西

血脂,血液中的脂肪,相信大家对它不会感到陌生吧?健康体检时最常检查的项目之一。血脂低了,无法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血脂高了也不行,它会在血管壁逐渐沉积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粥样硬化?像粥一样粘在血管壁,以至于患高血压、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那么,血脂与乳腺癌有什么关系?严格地说,与围绝经期、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有什么关系?

✍血脂升高的原因

♦️我们国家年龄在45岁以上的乳腺癌患者占比高达69.75%,意味着超过半数的乳腺癌患者正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期。在这一特殊的生理阶段,雌激素水平降低,血脂异常发生率也显著上升。

♦️化疗也会使乳腺癌患者的血脂水平上升。据研究表明,相较于仅采用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那些包含➡️紫杉类药物的方案对患者血脂的影响更为显著。

♦️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水平的影响尤为明显。患者卵巢功能已经衰退,雌激素的分泌量本身就较低,加之内分泌治疗,雌激素水平会进一步下降,➡️影响脂肪代谢,➡️以至于血脂水平升高。

✍血脂检测

血脂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

在众多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乳腺癌患者特别需要关注的一项。作为血脂家族中的一员,LDL-C的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输送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但是当其水平过高时,便会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所谓的“坏胆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我们国家女性吸烟的情况不是很多,但必须注意二手烟对我们的伤害,远离烟草。

♦️饮食结构调整,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优先选择全谷物或高纤维食物,鱼类也好。同时,应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酒精和糖的摄入量。

♦️维持理想体重,通过运动、控制饮食以及行为训练等方式,保持体质指数BMI在20kg/m²至24kg/m²的范围内,并确保腰围小于80cm。

♦️运动锻炼,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车、游泳、跳舞等。

✍药物干预、血脂监测

📎他汀类是临床中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且他汀类药物与内分泌药物间无相互作用,其他降脂药物则多在必要时作为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的选择。

📎换药,与芳香化酶抑制剂非甾体类药物比较,甾体类药物降低了36%的血脂事件发生风险,必要时也可以考虑换成他莫昔芬治疗。

➡️监测血脂水平,推荐高危患者6个月检测1次空腹血脂,普通患者6-12个月检测1次空腹血脂。

✍降脂目标

注意,⚠️除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外,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及以上),👉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体质指数超过29kg/m²的肥胖状况,以及👉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等5种情况。

♦️超高危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若存在以下任一情形,属于超高危血脂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事件发生过两次及以上;

📎冠状动脉内出现多支血管病变;

📎最近发生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作;

📎心脏、脑部或外周血管床中存在多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超过4.9mmol/L(即190mg/dl);

📎患有糖尿病。

血脂理想的控制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低于1.4mmol/L,并且相较基线水平,其降低幅度应达到或超过50%。

♦️极高危血脂水平

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同时罹患糖尿病与高血压,或者📎仅患有糖尿病但伴随至少一项其他危险因素,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高于3.4 mmol/L(即130 mg/dl)时。

血脂理想的控制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低于1.8 mmol/L,并且相较于基线水平,降低幅度应至少达到50%。

♦️高危血脂水平

📎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若同时伴随至少两项其他危险因素,并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到或超过2.6mmol/L(即100mg/dl)。

📎3期或4期的慢性肾脏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达到或超过4.9mmol/L(即190mg/dl),

血脂理想控制的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该低于2.6mmol/L。

✍中低危血脂水平

📎高血压

📎存在0至3项其他危险因素

血脂理想控制的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保持在低于3.0 mmol/L的范围内。

血脂水平异常,是我们对付乳腺癌过程中的“绊脚石”,须加以重视!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措施以控制血脂水平,为战胜乳腺癌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2022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