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和鲁迅结婚,却给鲁迅生下唯一的子嗣,鲁迅称她为“害马”

 快乐老年435 2024-05-17

1968年3月2日的深夜,已经70岁的许广平正在奋笔疾书。

此时的她心情激荡,全身都在微微颤抖。就在不久前,鲁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派人传来消息:鲁迅的全部手稿突然被盗了!

许广平惊怒不已,连忙写信给周总理寻求帮助。

可她没想到,这将会是她人生中的最后几小时。这位陪伴了鲁迅10年,为他生下唯一子嗣,最终也没有名分的女子去世了。

作为鲁迅唯一的红颜知己,许广平又有着怎样的精彩人生?

出身名门的叛逆者

许广平的家族在广州可谓是赫赫有名,出过大盐商许拜庭、名臣许应骙等杰出人物。

这等大家族,封建思想极其浓厚,家规严厉,没想到却出现了许广平这样的奇葩。

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在家族中受排挤,自身对新学感兴趣,在他的影响下,女儿也自小就接受了开放、民主的新思想。

在大多数女孩在家里学女红时,许广平和男孩子一样上学,自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当家人想要给她缠足时,许广平愤怒地反抗,据理力争,最终逃过一劫。

许广平的反抗,让外人视她为怪胎,不缠足将来怎么嫁得出去呢?许广平对此不屑一顾,表示自己将来会自由恋爱,用不着别人操心。

在她心中,自己未来的伴侣自然是由自己选择,两情相悦才是王道。

正因如此,在她得知自己刚出生没多久就被许了娃娃亲时,才会那么地愤怒。

原来,早在许广平出生3天后,父亲就把她许给了土豪地主马家。

那马家在当地名声极差,马家父子几人都是鱼肉乡里的货色,许广平怎么愿意嫁到那种地方去呢?

于是,她立马站起来抗争,表示誓死不嫁。父亲等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再加上马家的名声越来越差,他们也后悔了。

可马家得理不饶人,在许广平长大后多次上门催促完婚,许炳枟都避而不见。马家人急了,还把许家吿上官府,惊动了不少人。

最后,在家族的努力下,这件事被暂时平息。许广平则趁机北上,跑天津投靠远房姑妈去了。

在天津,许广平进入了直隶女师就读,积极参与民主运动,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关于解放妇女的文章。

1922年,许广平又考进了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成了该校的知名校友。

也就是在这一年,许广平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

许广平来到北京不久,就遇到了自己的表亲李小辉,他正在北大求学。

两人本就年纪相仿,作为同乡和远亲更是有不少话题可聊。在多次交流来往中,两个年轻人不由自主地坠入了爱河。

可两人在一起没多久,命运就把他们无情地拆散了。

1923年,许广平在照顾同学妹妹时不幸染病,校医诊断为扁桃体炎,只开了些消炎的药。但许广平吃药后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

李小辉心中焦急,多次前来探望。幸亏有人请了外国医生,诊断出是猩红热,对症下药这才救了许广平一命。

可就在许广平慢慢康复时,李小辉却传来了噩耗。猩红热是传染病,李小辉在探望许广平后也患病了,他发作地更快,在许广平还没有醒来时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久久不能走出阴霾,直到鲁迅的出现。

害马与白象

鲁迅的大作,许广平是早有拜读过的。当听说鲁迅先生要来学校讲课时,许广平也不禁有了期待。

第一堂课鲁迅就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穿着打补丁的长衫,留着一嘴浓密胡须,一口绍兴普通话的就是鲁迅?

虽然外形上鲁迅看起来不像学者,但课堂的内容却实在是有趣。鲁迅那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讲解很快就让许广平钦佩不已。

或许就是在这时,许广平逐渐对鲁迅有了好感,只是她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一直到1925年,这份感情才最终爆发。

那时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是杨荫榆,这位女士强调秩序,管理粗暴,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学生和老师都对她没有什么好感。

鲁迅也受不了她的专制,在1924年辞去了教师职务。在杨荫榆的压迫下,学生们奋起反抗,通过自治会向教育部提出撤掉杨荫榆的请求。

但政府和杨荫榆沆瀣一气,公开支持杨荫榆整顿学风。

学校内部暗流涌动,学生人人自危。就在这时,许广平想到了鲁迅,大胆地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向他求教。

鲁迅对这位独立青春的学生很有印象,马上给她写了回信,鼓励她不要放弃,坚定信念和专制主义战斗。

许广平对鲁迅的回信速度感到诧异,被他的热情鼓励感动,此后经常向他写信。

随着两人书信来往日益频繁,两人感情开始升温,许广平有时还会登门拜访。在这期间,许广平带领学生继续抗议,成了倒杨学生中的骨干。

很快,在政府的支持下,杨荫榆宣布开除许广平、刘和珍等学生。北洋政府更是派人前去抓捕带头的几位学生,为了避难,许广平在鲁迅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这段经历大大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感情,许广平逐渐明了自己的心意,这位一向大胆的女子居然主动向鲁迅发起了追求。

1925年,许广平用“平林”为笔名,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同行者》。她表示自己将不惧人间的冷漠与指责,“一心一意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这种近乎告白的话语,让鲁迅心里也失了分寸。

要知道,许广平名义上曾是他的学生,两人还相差了17岁。更重要的是,鲁迅是结了婚的,是有妇之夫。

当年家里人为他指定了一门婚事,还把他从日本骗回来完婚,新娘大他3岁,名叫朱安。鲁迅迫于压力成婚,却在洞房花烛夜独自去书房睡觉,没两天就离开了家。

朱安

他对朱安没有任何感情,却又不敢和她离婚,因为那时被休弃的女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在,鲁迅面对许广平的追求才有些犹豫不决,其实他心里也喜欢对方,只是抹不开面子。

可许广平不在乎这些,她打小就叛逆,在她看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有什么可指摘的呢?

在许广平的热烈追求下,鲁迅最终还是沦陷了。

鲁迅曾被林语堂认为是一只“白象”,稀有少见。许广平则被杨荫榆称为害群之马,鲁迅觉得两人的称号很有意思,总是在给对方写信时自称“白象”,称呼对方为“害马”。

甚至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旧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夜为害马剪去鬃毛。”

把夜里为爱人剪头发,比喻为替马剪去鬃毛,鲁迅先生确实是浪漫有趣。

没有走到尽头的爱情

鲁迅和许广平相恋没多久,两人就因为工作而分开——许广平去了广州,鲁迅则去了厦门。后来,鲁迅辞去了厦门大学的教职,追随爱情也来到了广州。

可随后反动派在广州的屠杀,却让鲁迅十分愤慨,再次辞去了广州的职务,带着许广平去了上海定居。

两人的相恋,因为身份的缘故被很多人非议,也让远在绍兴老家的朱安痛苦万分。许广平是个磊落女子,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对朱安却一直心怀愧疚。

不久,许广平有了身孕,她既开心又有些惭愧。自己明明不是鲁迅的妻子,却将为他生下孩子,心里的不安越发浓厚。

有一次,许广平竟然用力拍打自己的肚子,吓得鲁迅出了一身冷汗。多亏了家人们的劝告,许广平的心情才逐渐平复,最终生下了一个小男孩。

鲁迅给孩子取名为“海婴”,夫妻俩对这个孩子倾注了满满的爱。由于鲁迅是大忙人,照料孩子的事情自然更多地被许广平干了,除此以外,她还为鲁迅校对文稿、整理资料,是鲁迅背后的女人。

当鲁迅被反动派通缉后,许广平也是不离不弃,带着孩子跟随丈夫东奔西走。

鲁迅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有严重的肺病和胃病,再加上常年熬夜伏案工作,病情越发严重。

早有医生劝他尽早接受治疗,并戒除抽烟,但鲁迅不以为意,统统拒绝。

许广平虽然和丈夫感情好,但两人年龄相差大,与丈夫相处时总是多了一份小心,她劝鲁迅戒烟也没有丝毫作用。

1936年,鲁迅病重,家人本想送他出国就医,但鲁迅还是拒绝了。这或许和他的经济状况有关,鲁迅晚年因为看病、抽烟等花费颇多,恐怕负担不起出国医治的费用了。

3月18日那天,鲁迅病得说不出话来,许广平请来医生,却已经无力回天。拼着最后的一丝力气,鲁迅想要留在亲人身边。直到此时,他依然拒绝去医院就诊。

第二天凌晨,鲁迅在睡梦中去世了。他看起来很安详,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哪怕许广平再怎么呼唤也没有反应。

小海婴当时7岁,每天都要起得很早去上学,但那天他醒来时却已经要迟到了。小海婴不知道为什么没人叫醒他,还想着去学校读书。妈妈红着眼睛告诉他:“爸爸不在了。”

海婴看着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父亲,也跟着流下了眼泪。

鲁迅没有留下遗嘱,但他在病重时写过一篇《死》,里面就有他提前写好的几段话,许广平认为这就是鲁迅提前写好的遗嘱。

其中有一句,许广平不管看几遍都要落泪:忘记我,过自己的生活。

她十分确信这就是写给她的,可是忘掉鲁迅是多么艰难的事情啊!

许广平一向很听丈夫的话。但她要再久违地叛逆一次了。她想要做点什么,为鲁迅完成未竟的事业。

鲁迅去世以后

从爱人去世以后,许广平就一边抚养儿子,一边汇集校对鲁迅的文稿。

这份工作十分繁杂,因为鲁迅一生的作品数量超过700万字,要对它们进行整理出版实在是很困难。

尤其是没多久日军就侵占了上海,许广平的处境变得很艰难。早在淞沪抗战爆发时,就有人劝许广平赶快离开上海,但被她拒绝了。

鲁迅的作品都留在居所,一时没有办法全部带走,要是匆忙离开,路上难免遗失。而且海婴还有哮喘,一路逃亡实在不知道会不会有不良影响。

综合考虑,许广平最终决定留下来。抗战期间,许广平继续整理鲁迅旧作,同时积极参加反日的文化斗争,还为抗日将士募捐。

值得一提的是,许广平在此期间还秘密保护了诸多被日军通缉的中国文人,像郑振铎就被许广平保护了4年。

1941年12月,日军冲进了许广平的住所,把她带走严刑拷打。他们早已知晓许广平的身份,怀疑她和被通缉的共产党人有关联,对她严刑拷打。

被日军施以酷刑的许广平没有屈服,她没有供出任何人,默默坚持了下来。外界得知许广平被抓后,也开始积极营救,最终在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的帮助下,许广平得以被保释。

她出狱的那天,两条腿一瘸一拐,身心憔悴,连头发都白了许多。

出狱后,许广平依旧坚守在第一阵线,担任上海妇女联谊会主席,支持学生运动,把多年来整理研究的成果交给我党。

1961年,许广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相信鲁迅如果还在,也会和她一起加入。

她把这一天认为是有历史意义的一天,能够更好地为历史、为国家和人民做有益的事。

这位操劳了多年的老太太身体也不太好了,患上了心脏病,但依然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直到1968年发生的那件事。当时老太太在家中休息,却突然得知鲁迅的手稿被人全部盗走。她顾不得身体,连忙写信给周总理,同时找好友商量对策。

没想到说着说着,许广平就不由自主地摸向了胸口,气都喘不上来。

守在身边的周海婴赶紧为她吃硝酸甘油,但许广平还是没有了知觉。等送到医院急救时,又因为医生坚持要病历卡拖延了治疗时机,最终死在了医院。

周总理得知后,严厉批评了医院的做法,对许广平的遗体鞠躬道别。

最终,鲁迅的手稿都被追了回来,但许广平的生命却永远回不来了。

这位鲁迅生前的唯一伴侣,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愿“白象”和“害马”在天堂继续相互守候,不再分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