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渡人者自渡之!一群普通教育者的故事

 名师说 2024-05-17 发布于广东

4月29日晚,平日里宁静的校园沉浸在一片欢歌笑语中——德琳学校高中部第四届“善美杯”才艺大赛上演巅峰对决。

最终,来自高一(1)班的陈家升以一首经典粤语歌曲《海阔天空》勇夺“十大歌手”桂冠。其动情的演绎,优雅的台风,使现场上千师生瞬间化为“粉丝”。

在这些“粉丝”中,生活老师陈尊娴堪称“铁粉”:她不仅精心为他推荐演出服装,亲自为他系好领结,还亲自到场为他呐喊助威,朋友圈分享更是一刻不停。

而载誉归来的冠军同样对她充满深情。陈家升开玩笑说,与陈老师早已超越了“兄弟”的感情,“她像家长一样,我们都想叫她干妈。”

陈家升(左),陈尊娴(中间)

这样的师生情,在德琳高中可以说只是冰山一。令人感动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平凡的、传奇的、奋进的、温暖的、感人的……

人们很难给这些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添加一个简单标签。但让我们惊讶的是,这所学校,从校领导、教师、家长乃至宿管,对教育竟有一种清晰而高度统一的认识。

正是在这样的共识之下,师生得以快速发展、成长,规则得以建立,关系因之和谐,学校的发展也有了强大的动力。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 四个德琳人的故事 ,展现一所学校的办学思考与探索。

在德琳高中当生活老师,

是怎样一种体验?

可以想象到的答案之一是: 压力大。

⇩⇩⇩

以陈尊娴为例,她目前负责管理高一两个班大约70名男生,一共12间宿舍。虽然上的是白班,每晚11点就可以下班,但如果学生有个头疼脑热,整晚起来照顾也是司空见惯。有时周末值班,大半个月没回家的情况也有。

此外,德琳的管理素以严格见称,尤其重视学生饮食、睡眠等习惯培养。比如,学校规定学生早上6:08必须起床,晚上22:18熄灯。早上如何把每个学生都“撬”起来,晚上又如何阻止他们熬夜搞“小动作”?都是需要斗智斗勇的事情。

饮食方面,学校不仅对早中晚餐用餐时间进行严格规定,生活老师还会在场为学生服务,同时,也监督学生健康饮食。学生返校时,也要对行李进行检查,以杜绝手机和不健康食品。

面向如此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作为生活老师的陈尊娴不仅游刃有余,还乐在其中。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她真爱这份事业,真爱这群孩子。

中师毕业的陈尊娴,此前有20余年当幼儿园保育员的经验。她笑着说,自己对德琳向往已久。“如果不是因为家里孩子小,我几年前就来了!”

2022年6月,最小的孩子上初中并能独立自主了,陈尊娴毅然加入德琳,成为学校46名生活老师之一。

两年来,她先后带过三批共两百多名学生。每次接手新的一批学生,她都要求自己用最短时间熟悉每个孩子。

她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下午五点半到六点五十,是我接触学生的黄金时间。有些孩子很活跃,一进宿舍就唱歌;有的不喜欢说话;有的受了委屈,会闷闷不乐躺在床上……”

穿梭于各个宿舍间,陈尊娴真心赞美、鼓励表现好的孩子,也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跟他们一起应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每天早上例牌的“叫起”更需要软硬兼施。起床铃声响起后,陈尊娴会风风火火走进宿舍,一边关空调、开灯,一边提高嗓门喊着:“我的小鸟,我的少年们,快快起床了,不要像我老人家一样慢吞吞!”

经过一番“空袭”后,如果还有个别赖床的,她会予以最后“通牒”:“还在赖床的同学快起来了,不然你的大名就要在走廊光荣响起了!”陈尊娴说,她会用尽各种办法,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她的指令,“千万不要让他们因为起床的事烦躁一整天。”

当然,陈尊娴的用心、用情远不仅此:她会详细记录每一天工作的情况,反思得失;学生生日时,她会专门送上生日蛋糕,并写上长长的一篇祝福;她朋友圈里的主角永远是学生,而主题永远是鼓励与赞美,来学校不到两年,她已两次获邀在家长会上分享,最近一次发言,她几乎把所有孩子都赞了个遍……

1

于是,陈尊娴成为德琳生活老师中外号最多的那一个,同学们正式场合尊称她为陈老师,私下底则叫她尊尊、老陈、娴姐甚至兄弟、干妈。

2

于是,在她心情不佳时,学生会把她拉进宿舍,为她弹唱一曲,在校运会上获得了冠、亚军,他们回到宿舍的第一件事是把奖牌挂在她脖子上。

3

于是,当她受委屈时,学生们会给她写上厚厚一叠短信,深情的告白让她倍感欣慰与幸福;曾经赖床的学生毕业后感激地对她说,“亲爱的尊尊,拯救了千千万万个懒觉大王,没有你就没有早起的我。”

4

于是,一批又一批她曾经带过的孩子们,在考上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会专程来学校看望“陈妈妈”,让她感到一种桃李满天下的幸福。

优秀毕业生:邹彩霞(左),王迦(右)

一所学校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名学生,那她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名教师。在德琳高中,眭亮就是被改变的体育老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育老师就是经常“被生病”,游离于学校主流教学之外,更与管理岗位、重大课题等无缘的“弱势群体”。

在进入德琳学校之前,眭亮老师也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角色。“那时候的工作就局限于上一下课,跟学生的互动也很少。”2020年7月,前来德琳高中面试的他,瞬间被干净的校园、亲和的校领导以及干事创业的氛围所吸引,并很快办理了入职手续。从此,体育教师眭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

他很快发现,在德琳学校,体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数英,因为校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学生的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其他都等于零。”这里的体育采取模块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至少有一项体育爱好或专长。学校严格落实早操、课间操“两操”制度,每个学生每天跑步不少于1200米。这里的体育老师也有了更多施展空间。“早中晚巡查宿舍,以及学生食堂就餐监督,我们体育老师都会参与。”

已经是学校学生处主任助理、高二年级长的眭亮老师说,在德琳,他与学生的接触越来越多,对教育也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

比如学校非常重视的养成教育。学校开办之初,就落实“以规导行,以行养习,养习成性,养性成德”的养成教育理念,而“四大能力”“五大良习”是最重要的抓手。

1

“四大能力”

“四大能力”是指健康管理能力、环境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2

“五大良习”

“五大良习”是指大声朗读良习、善做笔记良习、即时学习良习、反思纠错良习和善用思维导图良习。

对德琳的“严”,眭亮老师也印象深刻。他曾带过一位学生,因为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一入学家长就找过来,希望对他“网开一面”。眭亮老师经过科学评估后,给这位学生豁免了一些高强度和高难度的运动项目,但仍要求他每节课必须跑完5圈。“学生并不是跑不了,而是习惯了不跑。一开始很不适应,我就跟着他一起跑。”

直到有一天,眭亮老师无意中看到这位学生竟跟同学们在一起打篮球。“当时真的很欣慰和开心,立刻表扬了他。”在他看来,学校最重要的价值,不是传授知识,让学生考个高分,而是培养学生的品行和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走进社会。

在眭亮老师看来,德琳不仅对学生严格,对老师也同样严格。但这种严格,不是冷冰冰的制度要求,而是从上而下携手共进形成的一种“自来卷”的氛围。

“学校每天六点半出操,校长几乎一天不落地到场跟学生一起跑。晚上他总是加班到很晚,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老师哪敢偷懒?”但当有人建议校长对迟到、早退的老师进行罚款时,他却明确予以拒绝。“他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要像工厂那样来管理老师。”

有人说,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只需看学生毕业后会不会经常回来。让眭亮老师欣慰的是,虽然德琳管得很严,而他也是严格校规的执行者之一,但回母校来看他和其他同事的学生还有很多。他带过一位非常调皮也颇叛逆的学生,在校时确实让人头疼。“但他毕业后已经回来过四五次了,是回校最频繁的一位。”

日语老师陈娟是德琳高中创办那年,也就是2020年入职的,属于学校的创校元老了。但她坦言,自己入职时还是一名小白。来德琳之前,她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过一年,没有人指导,她就按照大学老师的方法来上课。“有种闭门造车的感觉。”

后来经人推荐,她辗转来到德琳面试。两个小时的车程确实让她发怵,但陈娟老师还是毅然决然抓住了这个重要的机会。“那时候,我急需有指引我方向的地方和人,而德琳就是这样的地方。”转眼三年多过去了,曾经的小白已经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成果丰硕的年级备课组长。

“在机构的时候,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这里则是团队作战、共同进步。”陈娟老师笃定地说,自己的成长首先得益于身边优秀而团结的同事。德琳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日语教师团队,仅仅是陈娟老师所在的高二日语科组就有十来个人,加上分管教学的专家型副校长,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相得益彰。“教研的时候总能碰撞出很多火花,让我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德琳高中还有许许多多促进教师成长的“支架”。

比如集体备课制度。在德琳高中,每周二下午是各科组雷打不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名主备课人负责制作1.0版本的学案,再发给所有备课组成员讨论、修改,最终形成2.0版本的定稿。主备课人由所有老师轮流担任,这就促使大家都去学习和琢磨。统一的导学案确保了每节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每位老师在实施过程中又可以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可以说既统一又个性化。

“备课的时候,大家会进行充分讨论,吵得面红耳赤也是经常的事。”陈娟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课是永远备不完的,永远有新的东西可以加进去。“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备课,也是每一个老师成长的课堂。”

互相听课,也是德琳推崇的一种做法。德琳每周都有各科的公开课。一学期下来,人均听课达到三四十节。其次就是参加各种比赛。学校会为大家提供很多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比如公开课、示范课等。

来德琳三年多,陈娟老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极大提升,从教之路走得更加稳健与笃定,而她也收获了为人师者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她坦言自己是一个比较严格的老师,在涉及班级、校规方面是不能讨价还价的。但她同时也很乐意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跟学生做朋友。她会在假日里偷偷给学生准备小礼品,备考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她会给班上每个学生发两个解压玩具。

在德琳最难忘的事情,则是去年与首届毕业生的告别。那是陈娟老师带了三年的孩子。当大家拿着行李逐一走出校园,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在她面前哭成了泪人。“那时候真的很感动。作为老师的价值感和幸福感一下子涌过来。我觉得老师的成就感,不一定在于学生有多牛,而在于他们对你的感情,对你的肯定和怀念。”

“她有时候超级严厉,但在我看来更像个姐姐一样。在我那段最困难的时候,班主任经常在晚自习走廊上单独陪我聊天。她会跟我说,今天你可以不用写作业,你可以去打球我看着你。这些话组合起来,真的无疑对于我来说是绝杀……我现在仍然怀念那个我口中骂的高三。”

这是一位德琳毕业生在大学课堂上分享的一段话。他口中那位“超级严厉”又“像个姐姐”的班主任,就是去年第一次带高三的生物老师年欣欣。

年欣欣老师同样对这位同学印象深刻。“这是一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就是受挫能力比较弱。”年欣欣说,他一模、二模的成绩都没有过本科线,急得掉眼泪。她穷尽各种办法鼓励他,最后连激将法都用上了。“最后他在高考中考出了最好的成绩,超过本科线7分。”

在年欣欣老师看来,虽然德琳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也参差不齐,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一直都很和谐。“确实学生的基础会弱一些,有的学习习惯也不好,但他们都很听话。你告诉他们方法,他们乐意去做;你关注他们,他们动力会很足。”

年欣欣老师说,德琳非常重视家长的意见,一直把家长当做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但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有自己的原则和底气。“校长经常跟我们说,只要我们认为是符合教育规律,是对的,就大胆去做。学校会极力维护老师的权利。这让我们很安心。”

在班级管理上,年欣欣老师承认她是比较严格的。“如果学生违反了班级或者学校规定,我是会严格执行处罚的。如果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学生会认为规则是没有威力的。”

有了规则,自主才更可靠。年欣欣老师会把主题班会、家长会这样的活动交给学生全权组织,甚至连换座位这样的事也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她清晰记得去年高三学生组织的那场家长会。同学们联系每一个家长,让他们录制祝福视频在班上播放,学生们则向她借手机,每个人都给家长发了语音留言。“整个活动非常感人,也给了大家很大的力量。”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心的深处。”这是年欣欣老师信奉的教育格言。这位2020年入职德琳高中的年轻教师,在这里不断成长。2022年三四月间,曾连夺龙岗区线上教学案例微课比赛一等奖、龙岗区2022年高考命题大赛二等奖等荣誉。

“在德琳校园里,我把精研当成快乐。因为我深信,知识输出与技术应用需要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提升教育温度。我们相信爱的教育能改变学生,而我的践行一直在路上。我必将以本次获奖为新起点,迎着惟奋斗者进,惟钻研者强的劲头,践行心心相印的温暖教育。”

百闻不如一见

深圳市德琳学校高中部校长张辉

与您相约明晚直播间

欢迎大家扫码预约~

5月18日19:30

我们和您不见不散!

作者、编辑:名师说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