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膜外导管拔不出来?看看几十年前的前辈是怎么处理的~

 麻醉MG 2024-05-17 发布于山东

常言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每天都做硬膜外麻醉,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其中,导管拔不出来就是大家都遇到过的情况。

平时,看着台上大佬在那里讲怎么怎么处理,当时心领神会,以为很简单。可是,一旦自己碰到,第一时间就是懵。特别急的时候,额头上也会出汗。

关于硬膜外穿刺技术,我们不得不服的是,几十年前的前辈技术非常厉害。现如今,越是大医院其硬膜外技术可能越退化了。

那么,如果硬膜外导管拔不出来了,当时的前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1.因肌肉痉挛所致者:首先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因素,以防两侧骶棘肌收缩而增加拔管困难。继之局部按摩、轻叩或热敷,或以0.5%普鲁卡因封闭,亦可采用针刺法。

注意:当时还有普鲁卡因,

之后以90 mm长的针灸针,在导管所在椎间隙旁开1.5cm处(双侧)以75度角向脊柱中线刺入4~6 cm,快速刺入皮肤后,捻、转、提、插交错进行,频率150~200次/分。待医者感到针下沉紧,息者诉有酸、麻、胀、重时,可将导管轻轻拔出。

当时,也有人提出使用肌松药,但操作管理复杂,不宜作为首选,非必要时勿用。

如条件允许,可将病人连同导管送回病房,嘱病人平卧,24小时后再行拔出。

2.因导管打结所致者,如导管结不大,松动皮肤即可拔出,对某些拔管极为困观者,即使按摩、封闭、导管内注局麻药等,临床仍有断入体内的情况。

对此,可用冰箱内贮存的生理盐水10 mI,经导管内注入。边注边拔,因为冷可使导管的可塑性稳定,导管不再变薄,导管不再延伸,周围组织相对冷缩、管壁与组织间的靡擦力降低,可增加拔管力量而不使导管断裂。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材料可能会遇冷变脆。

若仍无效,可采用钢丝管芯插入法,将消毒的钢丝管芯插入导管内,连同导管一并拔出。此法筒便易行、可增加导管的韧性和拉力。

3.因导管质量所致者:可用穿刺针引导法,即将穿刺针斜面蚀平磨光,内外涂上石蜡袖,将导管在距皮肤15 cm处剪断,在无菌操作下,经充分局麻,将导管从针口插入,再从针尾拉出,轻轻拉直导管,使穿刺针借助导管引导重新经原穿刺孔内进入,边进针边试拔管,此时应审慎进针,以免误断导管。

4.因穿刺方向偏斜或椎间隙狭窄所致者:强调恢复穿刺时的体位,如仍不能拔出,亦可选用钢丝管芯插入法成带管回病房,24小时后拔出。

怎么样?看到前辈们的处理,是不是非常佩服而又不可思议?

如果用今天的认知来看,也许有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切都是在摸索,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经阶段。

请把这篇文章留在你的朋友圈,让更多麻醉朋友看到,让大家了解这一重要历史。

学术文章、科普文章约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