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逍遥_书斋 2024-05-18 发布于河南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上的奇迹,在这样异常艰苦、复杂的环境下,闯过敌人层层包围圈,找到了落脚点,完成了长征。

红军三大主力之所以能够完成大会师,胜利到达陕北,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红军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够迅速调整战略战术,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红军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其次,红军在长征途中不扰民,不侵占老百姓的财物,积极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重大意义,得到了沿途群众的拥护,这是红军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最后,红军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和指挥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在长征途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为红军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总之,红军三大主力能够完成大会师,胜利到达陕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这25个人对红军长征的影响最大,贡献也最大:

1、毛泽东

没有毛泽东就没有长征的胜利,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神机妙算,为长征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毛泽东

他对长征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通道会议、到黎平会议,再到遵义会议,他力挽狂澜,实现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战略大转移。

二是运筹帷幄,用兵如神,他高超运用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创造了世界战史奇观。通道转兵、抢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都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神来之笔,使红军胜利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三是他领导共产党、工农红军创造出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在他的努力下,确定了北上抗日方针,将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大西北,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农红军的伟大转折。

2、张闻天

张闻天在长征途中,慢慢认识和理解到主席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接受了他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遵义会议之后,张闻天被推举为GRP(总负责),他不仅全力支持主席,而且还保证了他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和领导权。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张闻天

3、周恩来

中央红军准备开始长征时,李德没有把主席列入战略转移干部名单,留在中央苏区打游击。在周恩来的强烈反对和争取下,最终同意主席随红军主力转移。如果没有周恩来的极力争取,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周恩来

周恩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参加者之一、时任红三军团政委的杨尚昆后来回忆说:恩来同志在遵义会议期间所做的努力,起到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正如毛泽东同志会后所说的那样,如果周恩来同志不同意,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

4、王稼祥

在长征途中,王稼祥不顾身体的伤痛,在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坚持履行中革军委副主席的职责,参加中革军委的每一次会议,并在会议上坚持自己的观点,每次都明确提出要支持主席的战略部署,从而保证了主席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王稼祥

5、朱 德

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人中,只有朱德经历了长征的全过程。从一方面军突围转移,到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再到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最后在西北实现三大主力的大会师,朱德作为红军总司令,始终站在红军队伍的前头,指挥并鼓舞着全军将士。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朱德

他为红军战胜千难万险、克服种种危机,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并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遵义会议上,会上支持主席的正确主张,并强烈要求恢复主席对红军的军事指挥。

由于朱德坚决争取了红二、六军团到甘孜会师,并促成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才有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的会师。这是朱德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6、彭德怀

在湘江战役中,彭德怀亲临渡江点界首南光华铺指挥部队与敌血战三昼夜,顽强地阻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后卫部队过江的任务。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彭德怀

他还率部会同兄弟部队进行了三渡赤水河、四渡赤水河之战,并乘胜向南疾进,迅速南渡乌江。随后,彭德怀率领部队威逼贵阳,进军云南,震惊昆明,巧渡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夺取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为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遵义会议之后,他指挥了娄山关战役,这是红一方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胜仗。

7、贺 龙

贺龙虽然不是军校“正规生”,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磨练出令人惊叹的作战指挥本领,尤其擅长“以弱胜强”。最让人称道的当属他在长征中的三次“神来之笔”: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贺龙

第一次是声东击西,打算进入贵州,而先挺进湘中。第二次是乌蒙山中打转转,趁敌不备冲出敌人包围圈。第三次是先假装进攻昆明,再巧渡金沙江。特别是乌蒙山大回旋,更是经常被军事专家们津津乐道,深入研究。

这三次声东击西,掩护了红一方面军的转移。

在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旗帜鲜明的提出一起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粉碎了张特立(张国焘)分裂红军的做法。

8、徐向前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能否明智果决地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是一个难题。徐向前在他身经百战、戎马一生而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曾经遭遇过两次重大的十字路口让他抉择。一次是大革命末期危难之际首遇方向信仰大抉择,另一次则是艰险无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路线问题的大抉择。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徐向前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向前是非分明,旗帜鲜明的站在红一方面军这边,全力支持中革军委创建陕甘边根据地的决策。

在收到张特立(张国焘)的密电后,他说到: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谁敢乱来,军法从事!

正是徐向前说的这句话,使得红军避免了重大损失。

9、林 彪

1934年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分四个纵队,从兴安、全州之间渡过湘江,但后续部队因辎重过多,行动缓慢,未及时通过,错过了黄金时间,国民党部队抓住良机发起猛烈进攻。

林彪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一部分、红四师参与了这场战役。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林彪

一位中共党史专家称:“林彪、聂荣臻指挥的红一军团在湘江战役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不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领导人就有可能被俘,中国革命也有可能在此失败。”

湘江战役中的三大阻击战分别是新圩阻击战、觉山铺阻击战、光华铺阻击战。

10、刘伯承

黎平会议作出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设想,并调刘伯承任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亲自指挥,创造性地用竹排架设浮桥,使全部红军顺利飞跃乌江天险,并迅速攻克猪场、团溪,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智取遵义,强夺娄山关。刘伯承率部靠智谋夺取遵义,大快人心,使红军战士看到了希望,也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刘伯承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时,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

11、叶剑英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地区会师,中革军委决定集中主力北上,创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张国焘不同意中革军委的这一决定,他采取拖延手段,企图阻止部队北上。

为了阻止张特立(张国焘)的错误做法,中革军委决定采取组织手段,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兼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叶剑英坚决执行中央北上的指示,坚持团结红四方面军的同志。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叶剑英

1935年9月8日,张特立(张国焘)电令陈昌浩率部南下。电报送达叶剑英手中时,陈昌浩正在讲话,叶剑英见到电报后知道事关重大,使以上厕所为名立即把电报送给毛泽东看,嘱其立即离开此地,迅速到红三军团去。

毛泽东见到电报后,知道事态已经非常严重,当即与王稼祥、周恩来等开会商议,并果断地决定,率红一、三军团单独北上。叶剑英的这一机智行动,使党中央及时脱离险境。

12、林伯渠

长征途中,林伯渠担任红军总供给部长兼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筹粮筹款,保证部队的粮秣供给。

他一路克服重重困难,为军队筹款筹粮,为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战士筑起了一座“可移动粮仓”,以他严谨细致的专业态度,照亮了漫漫长征之路。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林伯渠

13、罗炳辉

1935年1月起,罗炳辉参与四渡赤水作战,3月27日,奉命率红九军团离开主力部队进行佯动以牵制追兵,在成功达到战略目的后,独立在贵州、四川和云南边境地区活动52天,行程1000多公里,最后在四川西昌境内与红军主力部队重新汇合,这段时间配合和掩护了红军主力部队的行动。

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假扮红军主力,疑似佯兵,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部队。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罗炳辉

14、徐海东

红军在长征途中都尝试过建立根据地,都因敌人力量的强大、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军战略目标的转变而先后放弃。长征途中建立的唯一一块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建立的鄂豫陕根据地。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徐海东

在徐海东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2个县、13个区、40多个乡、300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和鄂豫陕边苏维埃政府。此时,红军发展到3700余人,地方武装游击师和抗捐军发展到2000余人,鄂豫陕苏区初步形成,人口近50万。

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不仅牵制国民党军一部分兵力,还扩大了红军队伍。其后,他们长征到达陕北,组成了红十五军团,并且重大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奠定了基础。

15、李先念

长征途中,李先念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6月在懋功胜利会师。他向毛泽东同志详细汇报了川西北形势和红四方面军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8月,参与指挥包座战斗,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在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他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志,同张特立(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斗争。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李先念

16、陈 赓

在长征途中,陈赓是红军干部团团长, 负责保卫中央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安全。

他们率干部团为保卫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安全英勇作战。为了实现巧渡金沙江的任务,他们率部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60华里,抢占金沙江重要渡口皎平渡,消灭驻守敌人。接着,经过激战, 一举拿下皎平渡以北40里的通安州,保证了中央红军数万大军顺利渡过金沙江。从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陈赓

17、李天佑

在长征途中的湘江之战中,红三军团红5师师长李天佑在广西灌阳新圩阻击阵地坚守3天3夜,血战到底,保住了红军向湘江前进的通道,从左翼掩护中央机关纵队渡过湘江,让李天佑在红一方面军名声大噪。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李天佑

18、杨得志

在长征途中,杨得志领导的红1团一直担当着开路先锋或掩护后卫的重任,强渡大渡河就是他的杰作。

作为红一军团第一师第1团团长的杨得志,同政治委员黎林率部从江西瑞金地区出发,一马当先,为中央纵队开辟道路:不分昼夜强行军,袭新田、占剑河、越施秉、过黄平,连战皆捷;强渡乌江天险,全歼嵩明县城守敌;渡金沙江,抄近路,模范执行民族政策,保证中央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奇袭安顺场渡口,组织十七勇士强渡惊涛骇浪、险滩密布的大渡河,抢占滩头阵地,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杨得志

19、杨成武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杨成武率领英雄的红4团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一方面军的一把尖刀,屡建奇功,威震敌胆。

杨得志和杨成武,两位长征路上的领头“杨”。红军强渡乌江时,他们俩一个在上游,一个在下游。杨得志强渡大渡河,杨成武则率部飞夺泸定桥,在红军生死存亡之际打出了一条生路。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长征时期的杨成武

作为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的杨成武,先后同团长耿飚、继任团长黄开湘率领所部昼夜兼程, 血战湘江,率先突破乌江,为中央红军开辟前进通道;迅速抢占娄山关、桐梓,保卫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智取禄劝、武定、元谋, 佯攻昆明, 屡战屡胜;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昼夜奔袭240 里,组织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打开红军主力北上的生命通道。

在红军过草地时,受毛泽东指示,他又率领红4团作为先头团,在茫茫草地上为红军大部队开辟出一条北上行军路线。

20、陈树湘

陈树湘1905年出生于长沙。在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中,负责红五军团殿后的红三十四师,被敌军阻隔在湘江以东,陷入重重包围。

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他沉着果敢,指挥全师官兵顽强抗击,全师5000 多名官兵大部分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陈树湘塑像和陵墓

他在率部突围时腹部中弹,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 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 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和红三十四师,为掩护红军主力通过湘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21、邓 萍

红军开始长征后,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连续突破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红军主力、中共中央机关和中革军委机关突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邓萍与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纵横驰骋在黔北、川南地区,两渡赤水河,激战娄山关,直逼遵义城。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邓萍

1935年2月27日,邓萍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老城时被子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邓萍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到军团指挥部,彭德怀十分悲痛,他流着眼泪向部队下达了攻城命令:“拿下遵义城,为参谋长报仇。”

红军攻下遵义城后,红11团政治委员张爱萍挥笔写下一首挽诗:“长夜沉沉何时旦?黄埔习武求经典。北伐讨贼冒弹雨,平江起义助烽焰。'围剿’粉碎苦运筹,长征转战肩重担。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新中国成立后,遵义人民政府找到邓萍烈士的遗骸,迁葬在碧水环绕的凤凰山上。

22、曾希圣

长征途中,红军的情报机构利用破译国民党军密码,获取了大量的极其准确的军事情报, 为党中央及时作出正确决策,正确地判断敌情、指挥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好长征途中的情报保障工作,中革军委二局(情报局)局长曾希圣,把侦听破译人员分成两个梯队交替行军,第一梯队行军时,第二梯队原地坚持工作,第一梯队到达宿营地工作后,第二梯队开始行军超过第一梯队到达下一个宿营地工作,从而始终保持 24 小时不间断地侦听国民党军无线电通讯。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曾希圣

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中央红军的情报部门(主要是军委二局)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国民党军调动等信息,为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情报保障。

曾希圣对二局卓有成效的工作,毛泽东曾高度评价和称赞他: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我们和蒋介石打仗, 好像玻璃杯里押宝, 看得准,赢得了。曾希圣就是搞玻璃杯的。没有二局,长征是很难想象的。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23、曹祥仁

周恩来曾说:在江西和长征路上,侦察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关系着全军生命性的问题,那时候曹祥仁同志立了很大功劳。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曹祥仁

根据曹祥仁破译的敌报,蒋介石已经判明中央红军要与湘西的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意图,布成一个口袋形的阵势,等待红军往里钻。

毛泽东当时根据二局的情报,苦口婆心的摆明危机,力举掉头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西进。在周恩来、朱德等的支持下中革军委接受了主席的建议

土城突围之后,曹祥仁破译了敌人的密电码,掌握了敌人的行军路线、出发时间等。于是毛主席指挥行军,甩掉尾追的敌人,犹如神助,顺利地二渡赤水。此后,毛主席亲自主管军委二局一科,对外绝对封锁曹祥仁破译敌军密码的消息,毛主席活用二局情报,写下了红军运动战的如神妙笔。

24、赵章成

赵章成,是我军有名的“神炮”,在长征途中的关键时刻,一炮定乾坤,扭转了战局。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赵章成

在长征途中,赵章成的迫击炮显示了威力。乌江战斗,杨成武团第一次强渡和夜间偷渡失利之后,第二次昼间强渡,赵章成指挥3门迫击炮进行火力支援。说指挥,实际上是他自己操炮。当强渡部队靠上对岸时,赵章成经过简单的目测后,一发试射,第二发就准确击中目标,摧毁了对部队威胁很大的敌火力点。接着,他又以准确的炮击击中敌反击部队的冲锋队形,敌方反冲锋随之溃散,红一方面军渡过了天险乌江。

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战斗,运载工具只有一条小木船。第一船过河的就是“十七勇士”,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强行登上了对岸;第二船到中游时船中弹漏水,加上敌火力压制造成船工慌乱,一时难以靠近对岸,而此时的“十七勇士”被敌机枪火力压制在滩头,岌岌可危。

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开炮支援。只见赵章成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仅有的3发宝贵炮弹均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摧毁了敌3个机枪火力点,使红1团顺利抢渡大渡河。

25、梁兴初

1935年9月18日,红军陕甘支队(红一方面军)攻占甘肃哈达铺,缴获大批军粮和食盐。鉴于该地区敌军兵力薄弱、群众条件好、物资比较丰富,中共中央决定部队就地休整。

红军长征时期贡献最大的25个人

梁兴初

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红一军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率领红军先头部队在攻占哈达铺时果断地拿下了邮局,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占领的第一个邮局,他们在那里找到了许多国民党的报纸。

主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上面登载着阎锡山的讲话: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

报纸还进一步披露了红二十五、二十六军的一些情况: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已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

梁兴初立即将这一重要情报,汇报给林彪、聂荣臻二位首长,并送来了报纸。聂荣臻立刻马不停蹄的汇报给了毛泽东,主席当即做出了向陕北进军的决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