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谜题,周恩来与毛泽东的隆中对

 昵称21405352 2023-11-01 发布于湖南

编号:2023-17

史海谜题,周恩来与毛泽东的隆中对

文/冷观

湘黔桂边界凭吊湘江战役旧址,祭奠为中国革命胜利而壮烈牺牲的红军将士,使我们这一些长征迷,又增加了感性见识和理性认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决定战略转移。

长征出发前,不仅博古觉得毛主席是个刺儿头,老爱提不同意见,不想让毛主席一块走,就是毛主席本人,自己也不想离开根据地。

因为前三次反围剿,都是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指挥的,胜了。

第四次反围剿,是周恩来和朱德按照毛主席的军事原则和作战方略指挥的,也胜了。

只有第五次反围剿,是博古等中央领导在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在上海待不下去了,到达中央苏区后按照李德的错误军事方略指挥的,败了。

失败的原因,大家看得很清,就是剥夺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导致的。

所以,毛主席觉得是你们斗不过蒋介石,而不是我斗不过。因此,他也想留下来重新打游击,实现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战略宏图。

当时,周恩来是党内高层中唯一和蒋介石打过交道的领导人。他很清楚中央高层能够与蒋介石斗智斗勇的只有毛主席,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蒋介石的对手,要想红军不被消灭,毛主席必须随红军转移。

于是,周恩来专门找到毛主席深谈两天两夜,终于说动了毛主席同意随中央红军共同转移。

湘江战役前,毛主席反复劝说博古等主要领导,不能突破湘江向北进军钻入蒋介石的口袋中,应该避开国民党军队的重兵集结地。可是博古和李德就是不听,结果导致了湘江战役红军兵力的重大折损。

图片

突破湘江后,红军到达资源县越城岭老山界脚下的油榨坪,军委中央临时会议研究向何处去,周恩来请本来不是领导的毛泽东出山参加了会议。

图片

会上毛主席不顾博古和李德的强烈反对,力主向西进军,参会的多数中央领导都同意毛主席意见。于是军委中央下令全军翻越老山界,向贵州进军。

到了黎平后,博古、李德还是顽固主张向北进军,毛主席继续与他们争论,力主不能向北,只能向西。
最后多数成员都支持毛主席意见,中革军委以朱、周名义下达命令,万万火急命令红军向瓮安、遵义方向前进。

图片

长征时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1943 年11月27日在延安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时回忆说:
'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主席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循二方面军原路西进渡乌江北上。'

图片

我决定采取毛主席的意见”,说明当时周恩来具有军事指挥上的最后决定权。
黎平会议后,不到一个月召开了遵义会议,周恩来作了军事指挥路线错误的检讨,和政治局多数领导一起力挺增选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
再后来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军事指挥三人团,虽说刚开始名义上周恩来还是军事指挥的最终决定者,但实际上周恩来全部都是听毛主席的。因此,从遵义会议后实际领导人成了毛泽东,战略转移变成了长征。
长征从此变成了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代名词。
长征出发前,周恩来和毛主席两天两夜谈了什么,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没有讲过,党史资料上也只是讲有这件事,不讲内容。

资深党史资料研究学者认为,这次深谈是决定中国命运的谈话,可以认为是红军版的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隆中对”。

遵义会议前周恩来在党内军内职务都高于毛主席,之后逐渐成为了辅佐毛主席的助手,而且是主动的。

可见,在这次深谈中周恩来是交了底的。而在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兑现了他的承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