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软泥上的青荇”,是《诗经》中的“参差荇菜”吗?

 品茗客人 2024-05-18 发布于江苏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徐志摩《再别康桥》

  《荇菜,从〈诗经里走来的水中草花》推送之后,不断有朋友问:“荇菜,是徐志摩诗中的'青荇’吗?”也有朋友说:“不是这样的荇菜,可能是水芹。”

  荇菜,有多个不同的名字,甚至在现代植物分类学中,它属于什么科属都有不同的意见。

  1988版《中国植物志》第62卷给它的正式名字是“莕菜”,归为龙胆科莕菜属;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网站给它的正式名字是“荇菜”,归为睡菜科荇菜属。莕菜,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唐本草》的命名。

  这两部权威的植物分类著作都没提及荇菜或莕菜的另一个别名——青荇。

  《汉语大词典》“青荇”条的解释:即荇菜。还举了宋代曾巩《鸿雁》诗句作为例证:“鸿雁此时俦侣多,乱下沙汀恣栖宿。群依青荇唼且鸣,煖浴蒲根戏相逐。”(唼,就是“啖”,食;煖,就是暖。

  宋代之后许多诗人写到过青荇。

  与曾巩同为天禧三年(1019)出生的北宋学者刘敞,有诗句:“游鱼出没穿青荇,断蝀蜿转奔白龙。”(《过思乡岭南茂林清溪啼鸟游鱼颇有佳趣》)蝀”,读dōng,与“东”同音,虹也。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有一首小诗,也写到了“青荇”:

小立

吴承恩

小立俯盆池,参差见青荇

金鲫吹随花,时摇角中影。

  元末明初的谢应芳,在《和陶菊庄郊行》中说:“行到沧洲人寂寂,坐看青荇叶田田。荇菜的叶子覆于水面,确实是“田田”的。明朝开国元勋,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刘基刘伯温,在《次韵和谦上人秋兴》诗中唱道:“紫菱青荇鲛人舞,翠藟(lěi,音同“磊”)苍藤木客歌。”

  清末民初的一位奇女子,现代著名博物学家王世襄的母亲还填过一首特别游戏的词作。

菩萨蛮·回文

清末民初·金章

净湖秋水萦青荇。荇青萦水秋湖净。微露浥红衣。衣红浥露微。

惠庄诠妙谛。谛妙诠庄惠。斯乐我鱼知。知鱼我乐斯。

  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这些年来有不少小学生在诵读。“七阳”中就将“青荇”与“碧梧”这两种植物对举:

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

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

  回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来。

  出生于浙江海宁,幼时曾入私塾读书的徐志摩,是有着厚实的国学功底的。上面列举的一些写到“青荇”的诗句,他应该是读到过一些的。他会知道“青荇”就是“荇菜”,他应该见到过荇菜。《再别康桥》,抒发的是爱,情爱。别康桥,别爱人,用“青荇”也就是“荇菜”作为意象来表达爱,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我们不能将诗人徐志摩视植物分类学家,更不能将诗歌作为植物学著作看待的。尽管,荇菜在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也有生长。但这种水生植物只适合生长在池塘或不甚流动的河溪中(《中国植物志》1988版第62卷 414页)。康河的水流缓急如何,是不是能适合荇菜生长,不得而知。也就是说,徐志摩看到水中有植物,他便想到了荇菜。

  徐志摩认准了,在康河的柔波里,在水底软泥上油油的“招摇”着的,便是从《诗经》的首篇走来的“荇菜”。诗人不想“左右流之”“左右采之”,而愿意做一条“水草”,陪伴其侧。而到了诗的末段,诗人的情绪更是大改变,只想“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青荇”,就是《诗经》首篇《周南·关睢》中歌唱的“参差荇菜”。但不可能是诗人熟悉,江南人常吃的水芹菜。

 相关文章:

荇菜,从《诗经》里走来的水中草花

睡莲花开

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荷说莲|荷花与睡莲,是近亲,不是一家子

陆游,也是一个真正爱牡丹的文人

今日谷雨,一个总被大雨迎接的节气

识花故事|牡丹:那花开得虽好,却占不到春之先

荷包牡丹,今天终于又见到你了

春花未尽谢,新果已初成

春天,就想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