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门冬汤治疗失眠案

 昵称55264393 2024-05-19 发布于陕西

  石某,女,46岁,2024.1.22初诊

主诉:昼夜不眠3天。半月前患感冒,愈后出现眠差、口燥咽干、咳嗽。

  刻下症:昼夜不眠,口燥咽干,上呼吸道灼热感,眼涩紧皱感,偶有呛咳少痰。口中咸,喜凉,烧心,平素食后嗳气,二便可。患者精神差,扁桃体Ⅱ°,舌红苔白腻,齿印轻,双寸浮细稍数,关尺沉细。

  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处方麦门冬汤加减。

  天冬30g,山药10g,姜半夏10g,太子参10g,大枣10g,甘草6g,陈皮15g,桔梗10g,颗粒剂,二剂,开水冲服,日一剂。

  按:口燥咽干,眼涩,上呼道灼热感,喜凉,昼夜不眠,舌红,辨为阳明病。食后嗳气,苔白腻边齿印为太阴病。结合寸浮细稍数、关尺沉细,属津虚内热夹饮表现,综上所述辨为阳明太阴合病。方中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健胃益气生津液,半夏和胃降逆化饮,陈皮行气化饮消水谷,桔梗化痰利咽。天冬与麦冬功效相近,都属清凉滋润药。《长沙药解》曰:“天冬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天冬润泽寒凉,清金化水之力,十倍麦冬,土燥水枯者甚为相宜。”因缺麦冬,故暂以天冬代麦冬。

  胡希恕先生解读《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1条:“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上气,指咳逆喘息而言。火逆上气,谓此喘咳由火逆所致。咽喉不利,指咽喉津液枯燥,痰涎胶着不去。若止其火逆下其气,则宜麦门冬汤主之。一个“逆”字言明了这个气逆于上,但有热,所以咽喉是缺少津液的那种干,而且痰涎胶着不去,咯吐不利。止逆下气,言本方的作用降逆下气,同时滋养津液。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

  2024.1.24日,二诊:患者自诉睡眠改善,当天下午服药半剂,小睡20分钟即感觉疲惫感好转,咽干口燥、灼热感也有减轻,服药一剂当晚睡眠8小时,服第二剂后睡眠5小时。

  刻下症:睡眠改善,口燥咽干、上呼吸道灼热感已不明显,咳嗽已,有少量粘痰,口中咸、眼涩减轻,食后易嗳气,食多胃脘胀,二便可,舌红苔白腻边齿印,左脉沉细,右细稍数,辨六经为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为麦门冬汤合茯苓饮加减。

  麦冬45g,姜半夏15g,党参10g,粳米15g,炙甘草6g,大枣4枚,桔梗10g,茯苓15g,苍术10g,陈皮18g,枳实10g,生姜10g,玄参10g,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患者服两剂后,失眠,口燥咽干,灼热感,口中咸,眼干涩诸症减轻明显。食后嗳气,食多胃脘胀,为里虚太阴病明显,符合茯苓饮方证。扁桃体体Ⅱ°,加桔梗、玄参消肿散结化痰,有玄麦甘桔汤之意。

  2024.1.31日,三诊:口燥咽干,灼热感,眼涩紧皱感已,睡眠如常,白天还能睡一觉。嗳气减,胃脘胀未作,舌淡红苔薄白,齿印不明显,脉沉细。临近春节患者不想再服中药,嘱其清淡饮食,忌口辛辣油腻生冷刺激食物。

  患者两日后又来诊,自诉昨晚又失眠,详细询问,告知月经快来了,有经前失眠的习惯,伴有心烦胸胀,待月经至则睡眠正常,予小柴胡汤加味一剂,嘱其服完无改善再来复诊,患者未来复诊。两月后回访,患者嗳气已,睡眠如常,经前失眠已。

  体会:一、此案患者主诉失眠来诊,但从其兼证口燥咽干、眼涩、上呼吸道灼热感、咳逆少痰,整体分析符合麦门冬汤方证:咳逆上气,咽干口燥者。此案患者主诉失眠症状突出只是麦门冬汤方证的一个延伸,但其病机是一致的,即津液里虚,虚火上炎,热扰心神所致。所以首诊并未考虑其他常用治疗失眠的方或药。

  二、临床辨证见到某病或某症,不能机械套方,见到口苦就辨为柴胡剂,失眠就想到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是不可取的,不辨证而草率的套方如同削足适履,大多疗效不尽人意。麦门冬汤和黄连阿胶汤都属阴虚里热阳明病。麦门冬汤偏于津液虚、虚火夹痰而见口燥咽干,咳逆少痰者。黄连阿胶汤偏于阴血虚里热盛而见心烦悸、失眠、手足热、口苦明显,或诸失血和下痢便脓血者。

  胡希恕先生称:方证是六经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方证是否对应。冯世伦教授在临床带教中也反复强调:中医治病,辨证而不辨病,经方临证辨证主要是依据症状反应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临床治疗当遵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原则,在辨方证时同时必须兼顾病因辨证,详细审明六经归属,辨明阴阳寒热虚实三毒兼挟,使方证无矛盾的统一,方可收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