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频繁提及这个词时,得注意了

 听故事思人生 2024-05-19 发布于广东
经看过这样一个小片段:

某一天,刘妈妈下班后接女儿放学回家,妈妈了解到女儿这次期中考试还不错,于是打算带她到一家餐厅吃饭。

于是,她们就开展了以下谈话:

母亲温柔地对孩子说:“宝贝,这次考试表现得不错,你今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吧!“

孩子满心欢喜地回应:“太好了,妈妈,我想要炸鸡翅。”

母亲却断然拒绝:“不可以!”

孩子困惑地追问:“妈妈,您不是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吗?”

母亲解释道:“炸鸡翅虽好,但是时油炸食品,对健康无益。除了炸鸡翅,其他任何美食你都可以选择。”

孩子思索片刻后说:“那……我想要一份冰淇淋。”

母亲再次否决:“也不行!”

孩子显得不悦:“不是说可以任意选择吗?”

母亲耐心地解释:“冰淇淋虽甜,却是冷冻食品,对健康不利。除了炸鸡翅和冰淇淋外,其他任何食物你都可以挑选。”

孩子嘟囔着说:“随便……”

你是否留意到,当孩子说出”随便“时,并非源自他内心的宽宏大量,而是因为她的自主选择权被一次次无情地剥夺。当她的选择权被剥夺的时候,她实际上失去了自我。

这种剥夺,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于肉体上的虐待,但在精神层面上,它同样具有破坏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懦弱、顺从、讨好他人,甚至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频繁地使用“随便”这个词,表明孩子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可能正在受到侵蚀

一个经常说“随便”的孩子,往往是在表达一种无力感和缺乏自主性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由于长期缺乏决策的机会,或者是在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意见和选择经常被忽视或否定。

这样的环境可能导致孩子逐渐失去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依赖和被动。 

因此,当孩子频繁使用“随便”这个词时,这种现象不容忽视,这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因为它可能预示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存在问题。 

同样,成年人如果经常使用“随便”这个词,也可能反映出其缺乏自信和决断力。这种行为模式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压力或个人经历中的挫折和失败,导致个体在心理上产生自我怀疑和逃避决策的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其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密切相关。当一个人的自我被剥夺,即他或她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或者在重要决策中缺乏发言权时,这可能导致心理创伤,进而影响其人际关系和整体生活质量。

孩子总是说随便该怎么办?

1.信任孩子,敢于放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勇于实践真正的放手政策,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与自主决策权。有些父母虽然内心已有主意,但在形式上仍会询问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的想法与自己不符,便急于反驳。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反而可能损害亲子间的情感联系,导致孩子逐渐习惯于用“随便”的态度来应对问题。 

2.多给孩子承担职责的机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对孩子的“随便”态度感到忧虑,担心他们缺乏抱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真正有效的培养方式并非口头上的教导,如“你必须自己想办法”或“你要有主见”,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锻炼他们。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机会,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让他们真正的去“干”,不放过生活中任何一个能干事的机会,让他们承担起责任,让他们负责到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才能让孩子的能力自然生长出来。

3.重视孩子自身的价值

生活中,许多孩子倾尽全力,只为赢得父母的认可。然而,不少父母却在不经意间,试图将孩子塑造成符合众人期待的模样。只有父母真心地尊重孩子,他们才能拥有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他们才不会以“随便”来敷衍父母,更不会以“随便”来敷衍自己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