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典型玛瑙珠饰

 巍峨贺兰 2024-05-20 发布于宁夏

所谓西玛不是什么术语学名,是当前俗称,指西周玛瑙。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首都宗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和雒邑(今河南洛阳)。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区因战乱而衰败,周平王东迁成周。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

图片

耀眼的西周玛瑙竹节管珠,几乎绝技,一颗难求。

西周时期的玛瑙珠饰在选料上有一定的相似,有酒红、橘红等色调,通透度相对适中明度相对鲜亮,六棱或者八棱为多,孔道大,并有着强烈的水光,外表鲜红且通透,形成玻璃沁,行内俗称西玛。西周相对于东周而言,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西周说的是一个历史时期,当然对于西玛的界定不一定非得是西周的,靠前靠后一点都符合,因为在那一时期的玛瑙都有毫无争议的鲜明特征。

图片

爆老西周玛瑙

西周玛瑙加工成形成后会有一种面面俱到的感觉,这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只有进行了无数次的新老对比后才能找到,这是由当时的工艺和工具的落后决定的,当时人们要把一块玛瑙石加工成玛瑙珠,用的是减法,是用落后的工具不断锤打让玛瑙石接近于工匠想要形状,然后尽量打磨成形。所以在玛瑙珠表面有弧度的地方都会留存衔接不是很好的痕迹,不像用现代工具加工过的那样光滑平稳,面和面之间衔接很直接。

图片

酒红色西周玛瑙

西玛的孔道有强烈的水光,光线下观察其孔道内壁,有一种水面微波粼粼的感觉,这也是由其钻孔工艺所决定的,这也是让造假仿制者望尘莫及的。当时要打孔所用的工具旋转全靠人力,没有电动工具,人工在钻孔时在孔道内壁形成的旋纹是不规则的,有粗有细有深有浅。而且没有经过长期的穿绳佩带,内壁不经过长年累月佩戴无法形成包浆,而人工钻孔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孔道刨光的过程,再经长期穿绳佩带时自然打磨,老珠孔道内壁的水光也就形成了。

图片

西玛的孔道,西玛的孔道有着强烈的水光

再者老珠子表面的打磨就西周玛瑙而言,在面面俱到的每个面上,都是相当光滑的,说白了就是平滑,还是返水光,这也是古人要比今人心平气静的具体表现。老珠子经长累月的在表面形成千丝万缕磨损痕迹,我们称这种痕迹为牛毛纹,老珠子表面形成的牛毛纹是杂乱无章、富有层次的。

图片

西周玛瑙

图片

老珠子表面形成的牛毛纹肯定是杂乱无章、富有层次的。

最后说一下西玛的质变感,这是决定西马是否是真品的关键。如果这关过不了,基本可以不用往下鉴别,这种质还需要多看真品质感,这种感觉大致可以理解为'硬塑料质感',真正的西玛给人的感觉就是染色硬塑料,没有耀眼的生光,它的美它的光华经几千年后已经很内敛,是大美的大家风范。

图片

西周玛瑙一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