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藏式念珠与鉴别

 无欲则刚0727 2013-11-11


   我们这里谈的念珠主要和西藏密宗佛教信仰相关,几乎所有的西藏艺术品都是与宗教相关联的,珠子也不例外。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及宗教传播的影响,西藏地区的艺术风格与中亚及印度地区的美术风格相似。西藏9世纪以后的艺术品,尤其像珠饰一类的个人装饰品几乎没有在考古层中发现,多以传世的形式出现。而对于传世品的断代大多建立在文献记载以及民间传说的基础之上,无法通过墓葬考古或者遗迹考古的形式来辨别,因此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西藏的珠子拥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宗教背景,极为引人注目,同时也是珠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念珠与密宗佛教密不可分,在谈起珠子之前,必然要先了解西藏密宗。藏传佛教始于公元7世纪中叶,由印度、尼泊尔和中国内陆同时传入,有内陆传入的主要是大乘佛教,由印度、尼泊尔传入的主要是密教。佛教传入西藏后,与当地的原始宗教苯教经过抵触融合,形成了有浓厚的地域特点的宗教,即为我们今天见到的“藏密”。随着密教一同传入西藏的还有印度、尼泊尔地区的美术风格以及珠饰,密教一向以本尊之修法为重点,重视造像和修持,根据仪轨对此有特殊且严格的规定。几乎所有有形之物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因而在西藏所有的物体都深藏着浓厚的佛教象征意义。
    念珠在梵语中称mala,其名称源于印度贵族璎珞缠身的装饰风格。西藏密宗所使用的念珠,除去实用的计念工具功能以外,有着浓重的装饰意义,大概也与念珠的起源相关。藏传佛教的念珠是在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后形成的,是与西藏本土宗教和珠饰传统的结合,在材质和装饰风格上行了自己独特风貌。佛教的念珠在颗数上代表着不同的意义:108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54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4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1080颗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36颗与18颗的含义,一般认为与108颗相同,是为了便于携带,三分108颗为36颗,或者六分108颗为18颗,并没有其他奥义。而记颗数与表征意义之间的差别,仅仅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赋予的配合,并非源自原典经文。
    念珠经常附加有母珠、数取、记子、记子留等,以配合念诵时计数之用。以108颗串成的念珠为例,附加的母珠有一颗或二颗两种,母珠又称达摩珠,即民间称之为“佛头”和“佛塔”的珠子。取珠又称为四天珠,是附加于108颗中间的四颗隔珠。密教念珠通常在第7颗与第21颗之后插入数取。记子又称弟子珠,西藏则多称之为计数器,一般常见的为10颗,另有20颗记子与40颗记子的计数器并不常见。计数器通常串在佛头的另一端,以10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计子头通常是一端为“金刚铃”,另一端为“金刚杵”,铃代表阴性,杵代表阳性,计数时铃代表百遍,杵代表千遍。根据《金刚顶瑜伽念珠经》记载,诸珠表示观世音菩萨,母珠代表无量寿佛货修行成满之佛果,故念珠到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还,否则即犯越法罪。

    西藏地区念珠的材质多种多样,从大类上来看,主要有菩提类、木珠类、玻璃水晶类、骨珠象牙类、珊瑚蜜蜡类等。其中菩提类主要有:星月菩提、金刚菩提、凤眼菩提及菩提根(也叫做大象皮);木珠类主要是紫檀木和六道木两种;骨珠则包罗了牛骨、鹿骨及人骨等。藏传念珠的形状主要有算盘珠、桶珠、片珠这三种类型,通常打磨工艺通常比较细腻,但由于常年诵念经文时拨动磨损,藏传念珠截面上一般都不平直,截面通常为斜面。如上文中说起的那样,传世的珠子很难准确的确定其年份,因此,关注藏传念珠的断代,我们这里不做过多的描述,下文仅对单纯的新老区别介绍几点特征:

    1、孔道:藏传念珠通常是大孔道,往往超乎孔道与珠体的比例,尤其是材质相对较软的念珠尤为突出。念珠孔道内壁十分的光滑,这是由于绳子与孔道内壁常年摩擦造成的,用强光看时,孔道内壁成镜面反射,看不到任何钻孔痕迹。孔道外缘处常见绳子常年摩擦的勒痕,如细微的喇叭口外扩,这种趋势极为细微,有造假者人为磨损出喇叭口,却往往过犹不及,痕迹十分明显,不难分辨。打孔处的截面上也是如此,通常光洁如镜,都因常年在手中掐念造成,很难模仿,是辨别念珠新旧的重要特征。

    2、边缘磨损:念珠边缘的磨损非常有特点,由于念珠在掐念过程中,珠体之间会有相互的摩擦,长此以往造成了这种形式的磨损。这种磨损与现代打磨工艺中的“倒角”工艺并不相同,倒角通常是大弧面,非常的直观,而这种自然磨损在直观上是很难察觉的,但用手掐念时会感觉珠体边缘十分的润滑,与新珠子截然不同。这种磨损是经年累月的掐念过程中形成的,再细腻的现代工艺也实难效仿。收藏者细心观察之下应当都会由此心得。

    3、润透度:珠体的润透度主要是针对菩提类念珠与骨质、牙质等有机材质类的念珠而言。能实现润透的珠子,一定是质地坚实的,也就是通常说的密度较高的籽粒。通常来讲,一条新珠子经过把玩后,首先改变的是珠体的光洁成都,然后是珠体的颜色,最后才是润透程度。以最常见的菩提类念珠为例,年份最好的念珠在用强光观察珠体时,通常有“入光”的现象,表层质地完全润透,这样的念珠为上品,也十分难得。念珠的润透程度通常是判断念珠年份的一个重要参照标准,尤其是菩提一类的念珠虽然属于草木,质地较软,但能真正完美的体现出润透的实属凤毛麟角。
$ A' G1 [+ S6 x6 B- ^3 e: U
    4、色泽质地:多数材质的念珠在色泽上均以红色为佳,但形成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朱砂供星月、庙挂念珠、大象皮念珠等等,其中无论是否出自本意均涉及染色工艺,目前有很多新仿念珠也效仿染色,因此单纯的从颜色上辨别新旧实不可取的,通常要将色泽与念珠质地结合起来观察。年份好的念珠,质地上一定会有瓷化的现象,表层包浆厚重,光气十足。这是由于西藏地区的人们将念珠用作计念工具,长时间于指间掐念,并不像我们一样长时间佩戴在身上,所以,有很多念珠包浆丰厚但颜色并不深。
5 |* b9 `+ j2 Y/ 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