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章邯在战场占优势的情况下,向项羽投降

 yusufu0704 2024-05-20 发布于上海

连载系列——秦末汉初风云录

连载系列——秦末汉初风云录开篇!秦汉风云三十年,无数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灭

第一章:

秦始皇吃了没历史经验的亏,身后事没安排好,让胡亥捡了宝

蒙氏三代(蒙骜 蒙武 蒙恬蒙毅),一个齐国家族在秦国奋斗的故事

秦始皇给胡亥留下了哪些帝国遗产?

胡亥继承的大秦帝国,看似强大,其实处处漏风

胡亥登基后做了哪些事情,加速了大秦帝国的灭亡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为什么说陈胜称王,犯了农民起义的大忌

张耳、陈馀献计陈胜:缓称王,复六国,直取咸阳

乱世中的门当户对:才华男配富贵女!白手起家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个好岳父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后,造反的积极分子不是农民,是少年

陈胜兵分六路,志在天下!周文大军直取咸阳,章邯天才方案挽救秦朝大厦将倾

武臣听从张耳、陈馀建议,自立为赵王,企图与胡亥、陈胜三分天下

大秦守护神章邯东出函谷关,全歼吴广大军,形势逆转

陈胜称王后遗症接踵而来,各路分兵纷纷拥兵自立,陈胜败迹显露

反秦集团出现争权夺利,各军阀互相残杀,陈胜领袖地位形同虚设

章邯大军直扑陈胜大本营,陈胜败亡!6个月的造反生涯就此结束

第三章:

赵高为什么容不得李斯:搞人和搞事,终究走不到一块

好酒好色的刘邦,为什么能成为沛县造反队伍的带头大哥

项梁项羽是如何起家的?江东八千子弟对项羽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邦遭老乡背叛看不起,但却被旷世奇才张良看中,这是为何?

项梁项羽以小吃大:天下英豪率军加入项家军,项家军八千变六万

项羽为什么要屠城?

范增为什么不建议项梁自立为王?称王靠的是血统还是实力?

千古第一贤王魏咎:为保百姓性命甘愿投降,为保个人尊严宁死不当俘虏

项梁两度击败章邯!为何楚军的处境却变得更危险

秦楚定陶之战,占尽上风的项梁为什么被章邯逆袭

项梁死后,楚怀王如何打压项羽、夺取楚军最高指挥权

巨鹿之战:项羽战神附体

章邯王离在巨鹿之战中的战略布局:围点打援,寻求与反秦联军决战

怀王之约:既是军事布局,也是政治算计

面对宋义的死亡威胁,项羽如何先发制人,夺回楚军指挥权

巨鹿之战中,项羽如何有勇有谋、率领楚军以少胜多击溃20万秦军

第三章 项羽、刘邦灭秦

第十六节 巨鹿之战(五)

项羽率领楚军以少胜多击溃20万秦军,解了巨鹿之围,但仗还要继续打,章邯的20万大军就在不远处。

也就是说,巨鹿之战还有下半场。

01

鉴于项羽的神勇无敌,无人不钦佩,项羽就成为了反秦联军公认的领袖,统领山东六国所有军队,跟章邯一决雌雄。

此时,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兵力20万,章邯这边,也是20万项羽神勇,章邯也不是吃素,两人的军事才华都是当时最顶尖的。

这下半场的仗,双方是势均力敌。

图片

我们来看看,章邯和项羽都是如何部署的。

章邯这边,因为军事判断失误,没有驰援王离,导致当时谋划的围点打援策略彻底失败,但幸运的是,章邯手里的20万大军仍在,驻守的棘原也仍在,从敖仓输送粮食的通道也仍在。

也就是说,章邯手里,有兵、有粮,而且守着的是坚固的军事工事。

图片

而项羽这边,打王离时,兵贵神速,九战九捷,但轮到打章邯,却慢了下来。

战场瞬息万变,指挥官的策略也要跟着变。

打王离时,项羽是杀宋义夺权,又是以少打多,所以项羽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尽快地击败王离,然后让友军们看到希望,加入到战场上,所以项羽破釜沉舟,把自己和楚军置之死地而后生。

现在,项羽已经是公认的联军领袖,地位不可动摇,再用冒险的进军策略,显然不划算。

项羽不是赌徒,头脑清晰得很,该梭哈时,绝不含糊,但形势变时,该保守还是得保守。

图片

所以双方就这样对峙了起来。

02

但从局面看,时间更有利于章邯。

章邯背靠的是大秦帝国,有足够的后勤补给能力。

但项羽带领的联军是吃一顿少一顿。

所以只要拖下去,章邯就能把项羽拖垮,到那时章邯再倾巢出动,项羽必败无疑。

图片

之前章邯打败项羽的叔叔项梁,就是这样的策略。

章邯仗着军事工事守着不出战,项梁多次攻城失败,等项梁大军松懈后,章邯夜里偷袭,击溃了楚军。

章邯的计谋不高明,但很实用。

项羽当然也知道时间不在自己这边,但没办法,章邯是工兵出身,特别会修建军事工事,眼前的秦军大营不好打。

03

但天要亡秦,章邯再能打,也拦不住天意。

战局之内,章邯占上风,但战局之外,章邯心里就没底了。

图片

章邯与项羽在阵前对峙,远在咸阳的秦二世和赵高就坐不住了,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但叛军就是扑灭不了,你章邯到底想干嘛,是想掏空朝廷自肥吗?

朝廷派出使者来到前线,调查章邯不出战的理由。

章邯苦口婆心跟使者解释。

为了让秦二世和赵高更加清楚自己的军事部署,还派了部将司马欣跟着使者回咸阳,让司马欣亲自跟皇帝和权臣解释。

图片

章邯的军事部署没有问题,秦二世和赵高都不是傻子,只要解释清楚,他们是会认可的。

所以章邯派出信任的手下到咸阳做解释,非常有必要,这能消除皇帝对前线将领的猜疑。

司马欣之前我们有提到过,当年项梁在栎阳犯罪,而司马欣就是在栎阳做官,项梁为了脱罪,就找了一名叫曹咎秦朝官员,让曹咎给司马欣写信,放过自己。

司马欣和项梁就有了这份交情,没想到的是,多年之后,项梁成为了反秦领袖,司马欣做了章邯的部将。

图片

司马欣去到咸阳,想面见皇帝,但在宫外等了数天都不得召见。

司马欣是越等越慌。

前线十万火急,皇帝和权臣又晾着自己,司马欣是既着急、又无助,关键是,这件事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就不由多想了——朝廷会不会知道了当年我帮助项梁这件事?朝廷会不会怕章邯拥兵自重,想借叛军之手灭掉章邯和其军队?朝廷会不会把自己抓起来......

本来就是简单的前线军事部署汇报,变成了猜疑链。

司马欣越想越心慌,不等了,当机立断撤出咸阳,为了不被抓回来,司马欣换了另外一条路出咸阳。

图片

赵高听到司马欣跑了,马上派人去追,还好司马欣有先见之明不走寻常路,赵高的人没追上。

赵高这是做啥子呢?司马欣等你那么多天,你不召见,司马欣跑了,你又派人去追。

可能是赵高整人整出习惯了,不管什么事、什么人,都要整下,不整不舒服。

晾着司马欣,让他着急,让他胡思乱想,等心理崩溃一瞬间,再出手安抚,给司马欣吃定心丸,司马欣这个人就被赵高彻底拿捏了

人在心理崩溃后,特别需要安慰,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大病一场、经历过生死后,特别迷信,因为迷信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能他平静下来。

图片

可惜赵高整人时机不对啊,都啥时候,大秦帝国摇摇欲坠,这个时候还玩弄权术,玩出火了吧。

04

司马欣回到前线后,立场就动摇了,跟章邯说:“现在朝廷是赵高说了算,但凡有能力的人都被赵高整死了,因为赵高容不得有人威胁他的地位。现在我们带兵平叛,打输了,自然难逃一死;但打赢了,功劳过大,必然被赵高猜忌,最终结果也是被整死,蒙恬蒙毅两兄弟、李斯不就是这样被赵高弄死的么。反正现在我们的处境是,左右都是死,将军你可要想清楚啊。”

章邯明白司马欣的意思,继续给朝廷卖命,打赢打输都是死,但如果反了,还有一线生机。

司马欣分析得很对,章邯也接受,毕竟章邯本来就是朝廷当官,赵高的手段,他清楚得很。

图片

但章邯与其他人不同,其他秦将、秦吏投降了,身家性命、荣华富贵还在,自己不行啊。

山东六国的叛军,都被章邯打趴过,反秦联军的首任领袖项梁就死在自己手里,项梁的侄子项羽现在又是反秦联军的新领袖,投降后,项羽能容得下自己么?就算现在容得下,等灭秦大业成功后,项羽会不会秋后算账呢?

章邯手里沾着太多反秦义军的血,难哦。

图片

就在这时,反秦联军这边的陈馀送来了一封劝降信,信中说道:白起蒙恬为秦立下泼天的军功,秦赏无可赏、封无可封,最后找个理由把他们杀了。如今章将军带兵平叛三年了,打了不少胜仗,立了不少军功,但也死了不少秦兵,关键是起义军依然没被扑灭。如果秦二世和赵高要找理由杀你,理由太充足了。加上章将军一直在外打仗,没在咸阳打点人脉,真到朝廷要杀你时,有谁会为你说情呢?总之,你有功,会被诛,没功,也会被诛。现在是天要亡秦,只要不蠢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章将军怎么就想不明白呢?章将军不如带兵加入我们,一起反秦,分地称王,做一方诸侯,何必继续给秦帝国卖命呢?

陈馀讲的道理,和司马欣差不多,章邯也明白,但两者都没打消章邯的疑虑,那就是如今的反秦联军领袖项羽,容不容得下自己。

图片

不过既然反秦联军那边有劝降的意思,章邯也就先试探下,于是派出使者去找项羽,探探口风。

使者走出秦将大营,直奔项羽军中,但章邯没等来使者的回信,等来的却是项羽的军队。

05

章邯的求和,让项羽看到了机会,不管怎样,章邯始终是自己的杀叔仇人,但凡有机会,项羽心里肯定是希望团灭章邯20万大军。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

1.项羽见章邯大军坚守不出,所以就派陈馀写信劝降,麻痹章邯,让秦军放松警惕,章邯果真派出使者,说明章邯战意出现动摇。

2.项羽马上派蒲将军,急行军绕到章邯大军侧翼,撕开了秦军防御的一个口子。接着,项羽率主力正面直扑秦军,秦军连吃败仗。

图片

但章邯不是吃素的,短时间连败两仗,章邯并不惊慌,也没有撤军,而是坚守大营,稳住了军心,项羽和蒲将军没有取得进一步的胜利。

章邯应该是吸取了王离的教训,王离本来处于优势,但就是在项羽九战九捷的凌厉攻势下,失去了判断力,撤出了阵地,结果被加入的联军追杀。如果王离坚持跟项羽硬碰硬,王离这20万大军未必输得那么惨。

06

好了,章邯和项羽,又回到了继续对峙的局面上。

这次交锋,也不是没有收获。

项羽是彻底明白了,是打不赢章邯的,这就让双方都真心实意地希望和谈。

章邯虽然被偷袭,但也没记仇,再次派人去见项羽,希望和谈。

图片

项羽召见各诸侯联军主将来商议,说:“现在军中缺粮,再打下去对我方不利,要不就跟章邯和谈吧。”

众主将也同意项羽的观点,缺粮是事实,章邯的战斗力强,打不赢,也是事实,于是一致同意和谈。

图片

就这样,双方在殷墟举行了订盟仪式。

订盟仪式严格来说不是投降仪式,章邯和项羽是握手言和,然后组成联盟,一致反秦。

章邯的部将和手里的20万秦军也不是名义上的降兵,而是加入了反秦联军,成为了其中一部分。

虽然章邯年纪和名气都比项羽大,但仍尊项羽为联军领袖。

图片

章邯见到项羽后,是落下了老泪,痛斥赵高如何如何迫害忠臣良将,导致自己不得不弃暗投明。

在这里,章邯也是保留了面子,自己不是因为打不过项羽而投降,而是因为奸臣当道,我加入反秦联军,也是替天行道,光明正大的行为。

项羽也是识大体,一把扶起章邯,两个曾经的仇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

项羽说,暴秦无道,章将军如今弃暗投明,实为大义。

07

接着项羽拉着章邯的手,在高台上,向联军主将们宣布,封章邯为雍王。

雍城是秦国故都,立章邯为雍王,相当于承诺,只要打入关中,灭了秦朝,那么关中之地,就由章邯来当王统治。

这里,项羽其实做了一件越权的事情。

项羽的职位,顶多是楚军上将军,因为能打,被推举为反秦联军领袖,他连王都不是,但却给章邯封王了。

封王,只有天子有资格。

图片

在这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联军里也没有人反对,这就暗示,项羽已然从联军的军事领袖,成为了天下共主。

此时,项羽不过24岁。

杀宋义,当楚军上将军;败王离,成为联军领袖;降章邯,成为天下共主。

项羽这一年,是开了挂,一路从黄毛小子,到至尊地位。

08

项羽对章邯也没有完全放下戒心,封了雍王后,就把章邯留在楚军中,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监管,然后拜司马欣为统领20万秦军的上将军,并且作为先头部队西进关中。

司马欣曾经和项梁有一段渊源,救过项梁的命,得到项羽的信任这是自然,加上司马欣本就是章邯的部将,他接管章邯的军队,也利于安定秦军军心。

图片

问题来了,章邯司马欣因为害怕赵高而投降项羽,但20万秦兵呢?他们可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现在让他们掉转枪头攻打自己的国家,推翻自己的国家,章邯和司马欣是如何说服20万秦兵的呢?

其实,在古代,老百姓是没有什么家国情怀的,都是讨生活。血统、大义、正统、王位......底层的老百姓并不关心,谁来当王,不照样要纳粮服兵役。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朝廷对老百姓就是极度压榨,要么耕田,要么打仗,不是战死沙场,就是累死在田野。

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修长城、修直道、修皇陵、修阿房宫、伐匈奴、征岭南,老百姓过的日子比之前还苦。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这20万秦兵,说把压在你们头上的赵氏嬴姓一族给杀掉,换个好国王,从此过上好日子,这些人是会相信的。

毕竟,换个王,情况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章邯和司马欣只要把道理讲清楚,20万秦兵是愿意当反秦急先锋的。

09

好了,随着章邯率领20万秦军倒戈,秦帝国是彻底失去了平叛的本钱。

而项羽手里,江东子弟亲兵八千,楚军数万,其他诸侯联军十多万,新加入的秦军20万。

项羽直接间接指挥40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关中。

秦帝国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巨鹿之战打完了,结果是秦帝国40万平叛大军,20万被打散,20万投降,更打出了一个天下共主——项羽。

图片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刘邦这边,看看刘邦是如何领先项羽挺入关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