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科麻醉】凝血系统的成熟

 新用户9297xop8 2024-05-20 发布于北京

LUFFY儿科专场

凝血系统的成熟

凝血因子、血小板和纤溶蛋白均不能透过胎盘屏障,胎儿大约在妊娠11周开始合成这些物质。在胎儿未来的发育过程中,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成熟是相互平行的,从而精确地维持止血过程的平衡。尽管这些系统在不断的发育成熟,但是在胎儿出生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这些物质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

有研究学者详细记录了健康早产儿(胎龄30-36周)和足月儿(胎龄>37周)从出生到6月龄时的血浆凝血因子和凝血抑制物的水平。在出生1天时,血浆中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和接触因子[Ⅻ、Ⅺ、高分子激肽原和激肽释放酶]均显著低于成人值,但大部分凝血因子会在6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同样,几种抗凝血因子(AT、PC和PS)和纤维溶解因子(纤溶酶原和tPA)的水平也与凝血因子的情况类似。相反,纤维蛋白原、FV、FⅧ、FXⅢ、vWF和血小板计数水平在出生第1天就非常接近成人值,并且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的水平也是如此。

在胎儿凝血系统的发育过程中,除了这些数量问题外还存在质量问题,因此有研究提出了“胎儿纤维蛋白原”这一概念”,并且根据血栓弹力图数据、测定的纤维蛋白原活性与抗原水平的差异,以及新生儿和成人纤维蛋白原显微结构的差异,研究人员推测婴幼儿存在纤维蛋白原功能受损的情况。另外,通过比较FⅫ、PK、PC和纤溶酶原的生物活性与血浆水平,发现它们可能也存在先天不足,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绝对的。此外,有文献报道了出生48h内的新生儿有血小板聚集障碍的情况。

对婴幼儿的凝血试验研究表明,不管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都出现了延长,并且在3-6月龄时才会发育到成人水平,而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在出生时同样也出现了延长,但是在几天内就能达到成人水平。解释凝血系统的成熟问题很复杂,且没有证据表明新生儿、婴儿和儿童的自发性出血、创伤后出血或术中出血的风险要比成人高。事实上,血栓弹力图已经告诉我们,即便是新生儿也有完整的凝血系统。虽然婴幼儿早期凝血系统不成熟,但是止血还是可以维持微弱的平衡。

文章:吴雅君

排版:肉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