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日课405丨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

 新用户7922tYMY 2024-05-20 发布于北京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庄子》第405讲。欢迎留言交流。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祸之长也兹萃,其反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庄子·徐无鬼》22

所以眼睛过于明察会有危险,耳朵过于灵敏会有危险,心智过于追逐外物会有危险。成玄英疏曰:

夫视目所见,听耳所闻,任心所逐,若目求离朱之明,耳索师旷之聪,心逐无崖之知,欲不危殆,其可得乎!

千里眼、顺风耳、万事通,总是令人羡慕。但是看得太清楚,想得太明白,又能怎样呢?徒然自寻烦恼,将自己卷入不必要的是非之中而已。聪明人,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想的不想。即使看透,也不去说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是迂腐,而是大智慧。

凡是思虑过度就会产生危险,危险一旦形成,就来不及悔改。

成玄英疏曰:

夫运分别之智,出于藏府而自伐能者,必致危亡也。故虽有成功,不还周给而改悔矣。

最窝心的莫过于在在错误的事情上投入太多精力,因为事情本身就是错的,投入的越多错的也就越多。等你发现危险,想要掉头,已经晚了。

祸患也滋长得越来越多,要返回自然状态就必须下苦功,要达到效果,就需要很长时间。宣颖注曰:

欲返自然,须备学力。果于自克亦待日久,言败之速救之难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无论是祸还是福,都是在潜移默化中,以我们看不见的速度,日积月累,在不经意的某一个时刻给你惊喜或者惊吓。这就是为什么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却也很重要。正如夸美纽斯所言:

自然不性急,它只慢慢前进。比如一只鸟儿并不把它的卵放在火上,去使它们快些孵化出来,而让它们在自然温度的影响下慢慢地发展。后来它也并不把食物填它的小鸟,去使它们快些长大(因为这种办法反而会阻遏它们的生长),而是小心地为它们选择食物,按照它们的脆弱的消化力所能支持的分量慢慢地给它们。

但人们却把耳目心智当成宝贝,不是太可悲吗!所以亡国杀人的事端没有停止,这是不知道探索根由的缘故。成玄英疏曰:

贪土地为己有大宝,取之无道,国破家亡,残害黎元无数,无穷已也。世有明人,是为龟镜。不知问祸败所由,唯恶贫贱,愚之至也。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2016年11月以来,我们每天一课,逐字逐句,读完12部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荀子》《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声律启蒙》《家塾教学法》《朱子读书法》等。《庄子》《曾国藩家书》正在讲读中。欢迎你的加入。

每天一课读经典,做一个儒雅的现代人。

日课温故 
荀子温故(全)32篇477讲
老子道德经日课(全)附阅读书目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孟子温故(全) 14篇305讲附阅读书目
古本《大学》(全)36讲
《中庸》日课(全)60讲

涵泳诵读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上平十五卷全 (诵读版)
日诵丨声律启蒙 下平 十五卷全  何处春朝风景好,谁家秋夜月华圆

家风传承
家训丨曾国藩教子书(全)
家训《聪训斋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家训《澄怀园语》全文丨父子双宰相、六代翰林,曾国藩倍加推崇的家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