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如何高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

 三驾马车1966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如何高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

刘向军

 

要想高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需要培养语文思维。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文学类,二是实用类。文学类的课文又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类的课文又可以分为说明文、应用文。

不管文章怎么分类,都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文章都是以某种方式运用词汇来表达思想情感。阅读者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文章语言和形式的分析来了解它的思想情感。写作和阅读、作者和读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明白了上面的基本道理,也就懂得了培养语文思维去高效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基本路径。

第一是多多掌握词汇。

词汇是文章的物质材料。任何一篇好的课文都是作者匠心独具地把一个一个词汇巧妙地组织起来的结果。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一个个词汇。如果词汇量小且对词汇掌握得肤浅的话,那么阅读起来就会举步维艰,要么不知所云,要么理解偏差。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积累词汇。

积累词汇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积累词汇的数量要多多益善,另一个是积累词汇的义项和用法,这个也要多多益善。前者侧重词汇的数量,后者侧重词汇的质量,二者同等重要。对一个新鲜的词汇,不认识它不行,只认识它也不行,必须对它的基本义、引申义与语境义有足够的积累才行。

在积累词汇上有一个简便而有效的办法:把语文课本上所有重要词汇的注释全部记熟,放在语境中准确理解。

第二是了解写作的基本形式。

写作形式是相对于语言词汇这个内容而言的,它指的是语言的组织方式、表达规律与表达技巧。任何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它之所以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熟练地掌握了一些写作形式。

对中学生而言,需要了解的写作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类:一是常用的三种结构形式——总分结构、并列结构、递进结构,二是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八九种,三是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尾呼应、画龙点睛、伏笔铺垫、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20多种。

常见常考的写作形式是很有限的,掌握起来也很容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笔记——记录每一种形式的概念、定义、典型例子,而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主动地运用这些规律和技巧,把它当作一把钥匙,让它更充分有效地打开文章思想和情感的大门。

第三是积淀文章的思想和情感。

思想和情感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这是作者运用词汇和写作形式最终要告诉读者的东西,也是读者最需要了解的内容。

生活有多丰富,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就有多丰富;历史有多悠久,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就有多厚重。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典型,正所谓文学即人学。

中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困难,除了有词汇上的困难和写作形式上的困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和处境不熟悉。比如在唐诗中,边塞诗、闺怨诗、思乡诗、怀古诗阅读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多读,二是总结。多读不同时代、各类主题的文学作品,自然就会对古人的思想和情感亲近起来。经常反思总结,对某一时代、某一类主题的作品的思想情感就会熟悉起来。

语文是最有趣的学科,因为它具有无比的灵动性。但是,如果只是被动地去接受它的话,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始终培养、强化、运用这样的习惯:哪些词汇值得掌握?这篇课文究竟写的是什么?究竟是怎么写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始终以思考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语文,就能够走进文章的深处,就能与作者产生更多的共鸣,就能感到读课文的更多乐趣。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就拥有了良好的语文思维,就能够高效地理解和阅读课文了。

2024.5.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