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肝胆系病症----瘿病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一、单项选择题

1.A1 型题

(1)我国关于瘿病的记载,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庄子》C.《三国志》

D.《肘后备急方》 E.《诸病源候论》

解析:战国时期的《庄子·德充符》即有“瘿”的病名。

(2)最早用海藻、昆布治疗瘿病的著作是

A.《外台秘要》 B.《儒门事亲》C.《备急千金要方》

D.《肘后备急方》 E.《吕氏春秋》

解析:晋代《肘后备急方》首先记载用昆布、海藻治疗瘿病。

(3)《本草纲目》明确指出具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功效的药物是

A.黄药子 B.贝母 C.夏枯草D.昆布E.海藻

解析: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药子有“凉血降火,消瘿解毒”的功效。

(4)首次记载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的医籍是

A.《吕氏春秋》 B.《外台秘要》C.《备急千金要方》

D.《圣济总录》 E.《外科正宗》

解析:宋代《圣济总录·瘿瘤门》云:“石瘿、泥瘿、劳瘿、忧瘿、气瘿是为五瘿。石与泥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忧、劳、气则本于七情。”其从病因角度对瘿病进行了分类。

(5)海藻玉壶汤出自

A.《卫生宝鉴》 B.《济生方》 C.《外科正宗》

D.《景岳全书》 E.《脾胃论》

解析: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论》云:“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指出瘿瘤主要由气、痰、瘀壅结而成,采用的主要治法是“行散气血”“行痰顺气”“活血散坚”,该书所载的海藻玉壶汤等方,至今仍为临床习用。

(6)瘿病多见于

A.女性 B.男性 C.青年D.壮年E.老年

解析:女以肝为先天,妇女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有密切关系,遇有情志、饮食等致病因素,常引起气郁痰结、气滞血瘀及肝郁化火等病理改变,故女性易患瘿病。

(7)瘿病的基本病机是

A.气滞、痰凝、水湿壅结颈前

B.气滞、寒痰、湿浊壅结颈前

C.血瘀、寒痰、水湿壅结颈前

D.水湿、痰火、血瘀壅结颈前

E.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解析:瘿病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凝痰聚,痰气搏结颈前,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故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8)瘿病的病位主要在

A.心、肝,与脾有关 B.肝、脾,与肾有关C.心、脾,与肝有关

D.肝、肾,与心有关 E.肝、脾,与心有关

解析: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壅结而成瘘病。瘿病日久,在损伤肝阴的同时,也会伤及心阴,出现心悸、烦躁、脉数等症。故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9)瘿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

A.气、火、痰 B.气、痰、瘀C.气、痰、火、瘀

D.气、痰、湿、食 E.气、血、痰、火、湿、食

解析:瘿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痰凝、血瘀结项前。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停炭聚,痰气搏结,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爽、瘀三者合而为患。

(10)瘿病的治则治法

A.理气化痰,活血散结 B.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C.理气化痰,消瘿散结D.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E.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解析:瘿病以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故其治疗应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

(11)瘿病肝火旺盛的治法是

A.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B.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C.清肝泻火,消瘿散结D.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E.理气活血,消瘿散结

解析:瘿病肝火旺盛的主要病机为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治当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12)瘿病心肝阴虚的证机概要为

A.气郁化火,耗伤心阴

B.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

C.气火内结,心肝之阴耗伤

D.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E.肝肾阴虚,心肝火旺

解析:瘿病心肝阴虚的证机概要为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

(13)治疗瘿病痰结血瘀证应首选

A.桃红四物汤B.海藻玉壶汤D.丹参饮E.抵挡丸C.复元活血汤

解析:塑病痰结血瘀的主要病机是痰气气交阻,血脉瘀滞,海藻玉壶汤既能理气活血,化费消楼,又能养血活血,适用于气滞、痰结、血瘀结颈前所致的瘿病。

(14)治疗瘿病肝火旺盛应首选

A.栀子清肝汤B.丹栀逍遥丸C.龙胆泻肝汤D.二冬汤E.知柏地黄汤

解析:瘿病肝火旺盛的主要病机是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栀子清肝汤功能清肝泻火,适用于肝郁化火之瘿病。

 (15)瘿病气郁痰阻的治法是

A.补益心肝,理气化痰 B.滋阴清热,宁心柔肝

C.清肝泻火,软坚散结D.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E.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解析:瘿病气郁痰阻的主要病机是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所致,治宜理气舒郁,化痰消瘿,代表方剂为四海舒郁丸。

(1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海藻玉壶汤的组成药物

A.海藻、昆布、海带 B.半夏、陈皮、青皮C.连翘、象贝母、当归

D.川芎、独活、甘草 E.夏枯草、龙胆草

解析:海藻玉壶汤能理气化痰消瘿,又能养血活血,适用于瘿病痰结血瘀,其组成为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甘草、独活、海带。

(17)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舌体颤动,脉弦细数。其治法是

A.补益心肝,理气化痰B.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C.清肝泻火,软坚散结D.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E.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瘿病心肝阴虚,其病机为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治疗应以滋阴降火、宁心柔肝为主。

(18)下列不属于瘿病痰结血瘀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结块按之较硬 B.经久不消C.胸闷纳差D.眼球突出E.苔薄白脉涩

解析:瘿病痰结血瘀常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质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19)下列属于瘿病肝火旺盛证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肿块光滑柔软B.烦热汗出C.眼球突出D.手指颤抖 E.以上皆是

解析:瘿病肝火旺盛常见临床表现为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0)治疗瘿病时大量使用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等药的依据之一是患者确系缺乏

A.B. C.D. E.

解析:许多消塞散结的药物,如海带、海藻、海爆粥,海给完等含碘量都较高,因此可以用来治疗缺碘所致的疾病,比如功能理气舒郁、化费消瘿的四海舒郁丸中就含有以上药物。

2.A2型题

(1)患者,男,40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叹息,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 B.四海舒郁丸C.丹栀逍遥散D.海藻玉壶汤E.六磨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气郁痰阻,其病机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消瘿,方选四海舒郁丸。

(2)患者,女,32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呆,舌质暗,苔白腻,脉弦。其治法是

A.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B.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C.清肝泻火,消瘿散结D.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E.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痰结血瘀,其病机为痰气交阻,血脉凝滞,搏结成瘿,治当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3)患者,女,40岁。颈前正中肿大,发胀,质软不硬,常叹息,胸闷,两胁窜痛,苔薄白,脉弦。治疗应首选

A.柴胡疏肝散B.柴枳半夏汤C.逍遥散D.四海舒郁丸E.海藻玉壶汤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气郁痰阻,其病机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消瘿,方选四海舒郁丸。

(4)患者,男,70岁。甲状腺肿大,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无力,舌质红,舌体颤,苔少,脉弦细数。治疗应首选

A.天王补心丹B.柏子养心丸C.六味地黄丸D.知柏地黄丸

E.杞菊地黄丸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心肝阴虚,其病机为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治当滋阴降火,宁心柔肝,方选天王补心丹。

(5)患者,女,50岁。1年前发现颈部肿大,质软不痛,但觉胀感,胸闷,喜叹息,情绪激动则颈部胀满加重,苔薄白,脉弦。其证机概要为

A.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

B.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

C.气火内结日久,心肝之阴耗伤

D.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E.肝肾阴虚,心肝火旺

解析: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初期多以气机郁滞,津停痰聚,痰气搏结,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痰、瘀三者合而为患。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气郁爽阻证,其证机概要为气机郁滞,痰浊壅阻,凝结颈前。

(6)患者,女,39岁。症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肿块经久未消,胸闷,纳差,舌紫,苔薄白,脉涩。其证候类型为

A.频气热结 B.肝火旺盛C.心肝阴虚D.脾肾两虚 E.痰结血瘀

解析: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痰结血瘀。

 (7)患者,女,30岁。患有甲亢6年,症见瘿肿质软、心悸不宁、心烦少寐,目眩手颤,纳亢消瘦,口干咽燥,恶热多汗。舌红,苔少,脉细数。其证候类型为

A. 肝胃阴虚 B.肝肾阴虚C.肾肺阴虚D.心肾阴虚 E.心肝阴虚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心肝阴虚。火郁伤阴,故口干咽燥,恶热多汗;气火内结日久,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目眩;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颤。

(8)患者,女,38岁。1年前发现颈部肿大,颈前喉结两旁轻度肿大,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候类型为

A.痰气热结 B.肝火旺盛C.心肝阴虚D.脾肾两虚E.痰结血瘀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肝火旺盛。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邪炼津成痰,痰气壅结颈前,故颈前轻度肿大;肝火旺盛,火邪迫津外泄,则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火盛动风,风阳上扰,故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为肝火亢盛之象。

3.A3型题

组题1:患者,女,39岁。颈前结喉两旁有结块,质软,病起较缓,心悸不宁,心烦少容,易出汗,手指振动,眼干,目眩,倍息之力,古成红,苦少,否体糖动,转细数。

(1)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鼓胀 B.瘿病C.瘰疬D.疟疾E.水肿

解析:瘙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症的疾病,患者以须前结喉两旁有结为主症,故辨病为瘿病。

(2)其证候类型是

A.气郁痰阻 B.痰结血瘀C.肝火旺盛D.心肝阴虚E.气血两虚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为心肝阴虚证。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肝开窍于目,目失所养,则眼干,目眩;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则手指颤动,舌体颤动。

(3)治疗应首选

A.天王补心丹 B.四海舒郁丸 C.四妙勇安汤D.海藻玉壶汤E.逍遥丸

解析:瘿病心肝阴虚,治宜滋阴降火,宁心柔肝,方选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前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后方养阴疏肝。

(4)若患者手指及舌体颤动,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

A.钩藤、白蒺藜、白芍

B.黄芪、山药、薏苡仁、扁豆

C.厚朴、苍术

D.石菖蒲、远志

E.仙茅、淫羊藿

解析:患者肝阴亏虚,虚风内动,出现手指及舌体颤动,可加钩藤、白蒺藜、白芍平肝息风。

组题2:患者,女,38岁。半年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肿块经久未消,胸闷,无食欲,舌质紫,苔白腻,脉弦涩。

(5)其证候类型是

A.气郁痰阻B.痰结血瘀C.肝火旺盛D.心肝阴虚E.气血两虚

解析: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可以诊断为瘿病痰结血瘀。

(6)其治法是

A.理气舒郁,化痰消瘿B.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C.清肝泻火,消瘿散结D.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E.益气养血,健脾助运

解析:瘿病痰结血瘀的病机为痰气交阻,血脉凝滞,搏结成瘿,治当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7)治疗应首选

A.四海舒郁丸

B.海藻玉壶汤

C.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

D.四妙勇安汤

E.天王补心丹

解析:瘿病痰结血瘀的病机为痰气交阻,血脉凝滞,搏结成瘿,治当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理气化痰消瘿,又能养血活血,适用于痰结血瘀证。

(8)若患者伴见便溏,可加

A.猪苓、泽泻、车前子

B.五味子、诃子

C.白术、茯苓、山药

D.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

E.补骨脂、吴茱萸、巴戟天

解析:气郁痰阻,脾失健运,患者兼见便溏,可加白术、茯苓、山药以健脾益气。

4.B型题

A.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B.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C.理气活血,宁心柔肝D.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E.滋阴降火,宁心柔肝

(1)瘿病痰结血瘀证,其治法是B.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解析:瘿病痰结血瘀的病机为痰气交阻,血脉瘀滞,搏结成瘿,其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

 (2)瘿病肝火旺盛证,其治法是D.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解析:瘿病肝火旺盛的病机为痰气交阻,气郁化火,壅结颈前,其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A.丹皮、栀子、夏枯草 B.海藻、昆布、浙贝母C.赤芍、川芎、桃仁

D.生地黄、麦冬、沙参 E.党参、黄芪、白术

(3)瘿病根据不同病机用药,其火盛者,宜用A.丹皮、栀子、夏枯草

解析:瘿病要根据不同的病机能以相成的治法及用弱。火盛者,宜用丹皮、栀子、生石膏、黄连、黄芩、青黛、夏枯草、玄参等清热泻火。

(4)瘿病根据不同病机用药,其阴伤者,宜用D.生地黄、麦冬、沙参

解析:治疗瘦病要根据不同的病机施以相应的治法及用药。阴伤者,宜用生地黄、玄参、麦冬、天冬、沙参、白芍、五味子、石斛等养阴生津。

A.瘿病,海藻玉壶汤 B.瘿病,四海舒郁丸C.郁证,半夏厚朴汤

D.郁证,柴胡疏肝散 E.瘰疬,逍遥散合二陈汤

(5)患者,女,30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胸胁窜通,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和代表方是B.瘿病,四海舒郁丸

解析: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症的疾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瘿病,辨证为痰结血瘀,治当理气舒郁,化痰消瘿,方选海藻玉壶汤。

(6)患者,女,45岁。精神抑郁,胸部满闷,胁肋胀满,咽中如有异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该患者最适可能的诊断和代表方是C.郁证,半夏厚朴汤

解析: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为郁证,辨证为痰气郁结,方选半夏厚朴汤。

二、多项选择题

1.四海舒郁丸的组成药物有

A.海带 B.海藻C.海螵蛸D.海浮石E.海蛤壳

解析:四海舒郁丸由青木香、陈皮、海蛤粉、海带、海藻、昆布、海

2.瘿病的常见证候类型有

A.气郁痰阻B.痰结血瘀 C.肝火旺盛D.气郁化火E.心肝阴虚

两折:整病的基本病机是气滞、救凝、血瘀结项前。初期多为气机郁滞,津得装,我气搏结日久,则可引起血脉瘀阻,进而气、费、瘀三者合而为患。病理性质以实证居多,久病由实致虚,可见气虚、阴虚等虚候或虚实夹杂之候。其常见证候类型有气郁爽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心肝阴虚。

3.瘿病证候类型中肝火旺盛者,临床表现多有

A.面部烘热B.性情急躁易怒C.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D.烦热,易出汗E.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

解析: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火邪炼津成痰,痰气壅结颈前,故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肝火旺盛,火邪迫津外泄,则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火盛动风,风阳上扰,故面部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为肝火亢盛之象。

4.瘿病的病因主要有

A.情志内伤 B.饮食失宜 C.水土失宜D.体质因素 E.外感六淫

解析: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等引起,肝郁则气滞,脾伤则气结,气滞则津停,脾虚则酿生痰湿,痰气交阻,血行不畅,则气、血、痰塞结而成本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