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蒙《春之声(节选)·叮铃叮铃的铃声响了》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春之声(节选)王蒙

叮铃叮铃的铃声响了,铁门又的一声关上了,车外的暮色也正在浓重起来。女列车员点起了一支白蜡,把蜡烛放到了一个方形的玻璃罩子里。偌大车厢,就靠这一支蜡烛照亮。些微的亮光,照得乘客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影子。

岳之峰轮流把体重从左腿转移到右腿,再从右腿转移到左腿。幸好人有两条腿,要不然,无依无靠地站立在人和物的密集之中,可真不好受。立锥之地,岳之峰现在对这句成语才有了形象的理解。

“给这种车坐,可真缺德!”

“你凑合着吧,过去,还没有铁路哩!”

“有什么办法呢?每逢春节,有一亿多人要坐火车……”

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淡薄了。

那,那……那究竟是什么呢?

他定了定神,揉了揉眼睛。分明是法兰克福的儿童在歌唱,当然,是德语。在欢快的童声合唱旁边,有一个顽强的、低哑的女声伴随着。一支歌以后又是一支歌,然后是一个成人的歌。三支歌放完了,是啪啦啪啦的揿动键钮的声音,然后三支歌重新开始。顽强的,低哑的,不熟练的女声也重新开始。这声音盖过了一切喧嚣。

车身一个大晃,又一个大晃,大概是通过了岔道。又到站了。——哧,铁门打开了,站台的聚光灯的强光照进了车厢。岳之峰看清楚了,录音机就放在那个抱小孩子的妇女的膝头。开始下人和上人,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啪”的一声,不唱了。

“这是……什么牌子的?”岳之峰走过去问道。

“三洋牌,这里人们开玩笑地叫它'小山羊’。”妇女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回答。岳之峰看到了她的经历过风霜,却仍然是年轻而又清秀的脸。

“你在学外国歌吗?”岳之峰又问。

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不,我在学外国语。”她的笑容既谦逊,又高贵。

“德语吗?”

“噢,是的。我还没学好。”

“这都是些什么歌儿呀?”一个青年问。岳之峰的连续提问吸引了更多的人。

“《小鸟,你回来了》《五月的轮转舞》和《第一株烟草花》。”女同志说,“欣梅尔——天空,福格尔——鸟儿,布鲁米——花朵……”她低声自语。

他们的话没有再继续下去。车厢里充满了的照旧是“别挤!”“这个箱子不能坐!”“别踩着孩子!”“这边没有地方了!”之类的喊叫。

车开了。经过了短暂的混乱之后,人们又已经各得其所,各就其位。各人说着各人的闲话,各人打着各人的瞌睡,各人嗑着各人的瓜子,各人抽着各人的烟。“小山羊”又响起来了,仍然是《小鸟,你回来了》《五月的轮转舞》和《第一株烟草花》。她仍然在学着德语,仍然低声地歌唱着欣梅尔——天空,福格尔——鸟儿,布鲁米——花朵。

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她有机会见到德国朋友或者到德国去或者已经到德国去过了吗?有许多个问题想问啊。

“您听音乐吧。”她说,好像是在对他说。是的,三支歌曲以后,她没有揿键钮。在《第一株烟草花》后面,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

车到了岳之峰的家乡。小站,停车一分钟。响过了到站的铃,又立刻响起了发车的铃。岳之峰提着两个旅行包下了车,小站没有站台,闷罐子车又没有阶梯。每节车厢门口放着一个普通木梯,临时支上。岳之峰从这个简陋的木梯上终于下得地来,他长出了一口气。他向那位女同志道了再见,那位女同志也回答了他的再见。他有点依依不舍。他刚下车,还没等着验票出站,列车就开动了。他看到了闷罐子车的破烂寒碜的外表:有的地方已经掉了漆,灯光下显得白一块、花一块的。但是,下车以后他才注意到,火车头是蛮好的,是崭新的、清洁的、轻便的内燃机车。内燃机车绿而显蓝,瓦特时代毕竟没有内燃机车。内燃机车拖着一长列闷罐子车向前奔驶。天上升起了月亮。车站四周是薄薄的一层白雪。天与雪都泛着连成一片的青光。可以看到远处墓地上的黑黑的,永远长不大的松树。有一点风。他走在了坑坑洼洼的故乡土地上。他转过头,想再多看一眼那一节装有小鸟、五月、烟草花和约翰·施特劳斯的神妙的春之声的临时代用的闷罐子车。他好像还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

1980年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之峰把体重在两腿之间反复转移,这一细节既暗示了旅途的漫长,也形象地表现了车厢的拥挤程度。

B.从“可真缺德”“有什么办法呢”等黑暗中的交谈内容,可以看出人们交织着埋怨与无奈的复杂心态。

C.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土地”指的是岳之峰的家乡,表达了岳之峰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富饶的渴望之情。

D.小说中作者有意没有交代那位听录音机的女同志的背景,产生了“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8.小说中多次写到《小鸟,你回来了》等三支歌曲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最后一段对闷罐列车和火车头的描写有什么深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7.(3分)【参考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品味语言,鉴赏形象和表达技巧等能力,能力层级为C和D级。

【命题解析】D项“产生了'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鉴赏错误。听录音机的女同志出现在这趟列车上,确有出人意料之处,但并无必然的合理性。

8.(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春之声圆舞曲》是主人公在列车上听到的春天的旋律,以此巧妙地呼应了小说的标题;②这些歌曲旋律优美,与眼前拥挤、简陋的列车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发读者思考;③这些歌曲意境优美,富有春天气息,在文中反复出现,寄寓了作者对时代的美好期盼。(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分析作品结构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命题解析】在文中,作者先听到了《小鸟,你回来了》等三支歌曲,后又听到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这些外国乐曲都富有春天的气息,意境优美,旋律动听,与车厢简陋、嘈杂的环境形成了强烈反差,其中寄寓着作者对时代美好的期待。另外,《春之声圆舞曲》也和小说的标题《春之声》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9.(6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①小说中有意突出了闷罐车的破烂与简陋,同时强调了火车头的崭新、清洁与轻便。②闷罐车象征着当时社会亟需建设的方面,火车头则象征着时代前进的方向和建设的力量。③崭新的火车头拖着闷罐列车向前奔驶,表明时代正在快速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命题解析】闷罐车厢和火车头在小说中的形象特点并不一致,前者简陋而破烂,后者崭新而干净。不同的形象特点在小说中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映射了小说的主题。车厢与车头都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直观感受。虽然时代有很多需要建设的方面,但在新的车头的带领下,时代正以充满力量的方式奔向远方,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