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耄耋老人呕吐后,麦门冬汤案

 青龙中医 2024-05-20 发布于山东

这个老人90多了,比较瘦。所谓高寿之人多瘦大概指此类吧!

孙女找我经常调理,她奶奶新冠时候也找过我治疗,因此比较信任。这次她说奶奶昨天吃了一些东西(凤爪),然后就说胃疼。现在脸色比较黄 ,人觉得累,口干口渴想喝粥,舌红苔少。

我考虑胃不伤不呕,舌红苔少,纳食不振,胃阴不足,乏力气也亏,恰好符合麦门冬汤,因此给与本方。

太子参15克,麦冬30克,半夏10克,山药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5枚切开,三剂日一剂,

二诊:孙女说:我感觉她精神好些咯,但是呕吐了嘛,说肚子肌肉痛,还是要休息了。不过这几天流涕,打喷嚏,尤其怕冷怕风,汗少;口干口渴好转,纳食还是不旺,舌红苔薄白。

考虑气阴不足之人感受风邪,肺主皮毛,开窍于鼻子,故而喷嚏,流涕。因此益气养阴扶正,再与玉屏风合麦门冬汤加减:

黄芪15克,防风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麦冬15克,姜半夏10克,山药15克,辛夷花6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三剂日一剂,

麦门冬汤仲景之方,专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方子当中用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尤其麦冬用了用了7升,可见仲景之意用麦冬养阴。而我在方子当中也用了麦冬30克,养胃之阴,再加半夏健胃,反佐,避免麦冬甘寒,更加山药健脾胃之阴。

后世温病学家创造益胃汤,是本方变化而来,专治胃阴伤较重,不宜半夏生姜大枣辛燥之品故而去之。

因为温病易从热化伤津,热结腑实,应用泻下剂后,热结虽解,但胃阴损伤已甚,故食欲不振,口干咽燥。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皆禀气于胃,胃阴复则气降能食。治宜甘凉生津,养阴益胃为法。本方重用生地、麦冬为君,味甘性寒,功擅养阴清热,生津润燥,为甘凉益胃之上品。北沙参、玉竹为臣,养阴生津,加强生地、麦冬益胃养阴之力。冰糖为使,濡养肺胃,调和诸药。

沙参麦冬汤于温燥热邪袭人肺胃,以致津液受伤,损及阴分的病证,故治宜甘寒救其津液。方中沙参、麦冬清热润燥,滋养肺胃之阴液,以治肺胃有热,阴亏液枯的干咳、咽燥及心烦,口渴为主药;玉竹、天花粉以助沙参、麦冬增强润肺胃之阴为臣药;扁豆、甘草益气和胃,培土生金为佐药;桑叶疏达肺络,清肺止咳,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同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滋养肺胃,生津润燥之效。

二诊因为怕冷打喷嚏,再合玉屏风。玉屏风散的组成只有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方中黄芪补气固表,为君药;白术健脾(脾阳)益气以助黄芪之功,为臣药;防风走表而祛风邪,为佐药。黄芪得防风,补益而不留邪;防风因黄芪,祛邪而不伤正。全方益卫固表,止汗御风,犹如屏障,珍贵如玉,故命名为“玉屏风散”。

两张方子相合继续养阴健胃恢复食欲,如此脾阳脾阴双补,以扶正达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