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死不屈刘庆吉 英雄豪气贯长虹『党中伟』

 乡土唐河 2024-05-20 发布于河南

1967年前,在唐河县城有一位与实际年龄不符的老人,他虽然只有57岁,但高大的身躯已经佝偻,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蕴含着不平凡的经历,那双深䆳的眼眸里写满了故事,端庄的坐姿,流露出一名军人的气质,不管是机关干部还是居民见了他总是毕恭毕敬地向他打着招呼,他也热情地回应着人们。烈日炎炎的夏日,老人们大多都穿着短裤、短袖在树荫下乘凉,奇怪的是只有这位老人穿着长衫和长裤,不熟悉的人们还以为他是注重外表形象。令人没想到是居然他满身都是让人可怕的伤疤,尤其前胸看后让人惊骇!令人毛骨悚然!他就是笔者文中今天要讲的主人公,被人们誉为“钢铁英雄”的刘庆吉刘政委。(本文约7600字,请耐心浏览.......)

01

刘庆吉, 1936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武工队政治委员、游击队指导员、突击队队长。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随刘邓大军南下转战河南渡过黄河挺进桐柏山区,同70余名南下干部派往唐河。他以卖剪刀为掩护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工作,1948年4月4日,在保护粮食转移时,不幸被捕,对其动用酷刑后,押往南阳途中被我军成功解救,先后担任中共唐河县第二区(源潭)中队政委(1948年1—7月),书记(1948年—1949年3月);中共唐河县源潭镇副书记(1949年3月—9月);中共唐河县城关(第一区)区(镇)委员会副书记(1951年2月—1953年9月);1954年任唐河县委招待所所长,1967年9月8日8点,刘政委医治无效,不幸病故,享年57岁。

1910年,刘庆吉出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南周章村一个贫苦家庭。他从小尝尽了人间的酸苦,受尽了苦难折磨,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他渴望有朝一日有吃有喝,不受地主恶霸欺凌,推翻这个吃人的社会,过上好日子。后来他接触到共产党和进步人士,他清醒地认识到当时国家的现状,认清了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统治,他决心参加革命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36年2月,他义无反顾的寻找光明和革命的道路,投入到了革命斗争中,他历任武工队政委委员,游击队指导员,带领队员们打击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

由于他对敌斗争坚决勇敢,为此敌人对刘庆吉恨之入骨,多次悬赏通缉,并扬言若不投降,就要把刘家杀个鸡犬不留。刘庆吉毫不畏惧,继续同对敌人战斗,有一天夜里,刘庆吉刚刚回到家看望多日没见的父亲,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包围了村庄,其弟得知消息后,立即让哥哥刘庆吉脱身,其弟长相酷似哥哥,他就扮作刘庆吉引开敌人,敌人把刘庆吉的父亲和弟弟逮捕后被捆绑在一起,带到村外二里地装进麻袋活埋。刘庆吉听到年迈的父亲和弟弟为自己被惨遭杀害,悲痛万分。带着这样的仇恨,刘庆吉愈发英勇对敌作战。组织考虑到他在当地工作有危险,决定让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南下前党组织动员邻村进步女青年李景存同他结为夫妻。结婚不几天,刘庆吉就同徐振英(1920—1981年)、蔡青海和贺秀英(同李景存是一个村)夫妇、李建华等老乡一同随军南下,。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率领进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队13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刘庆吉随部队转辗来到黄河岸边,看到滔滔不绝的黄河奔腾而下,而国民党为阻止我军南下,早已把船只强行收走。当时的民兵和老百姓把木料五个捆在一起当作船只渡黄河,刘庆吉同战友坐在这简易的木料上,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一上一下随时有被吞没的危险,让人心惊肉跳,最终他们安然渡过了黄河。

02

作者采访王传杰

12月15日,刘邓大军十纵奉命挺进桐柏山区,开辟了桐柏山革命根据地。1947年12月31日,根据中原局的指示,组成了中共桐柏区委、党委、行政公署、桐柏军区等领导机构。
1947年11月20日,陈(赓)谢(富治)兵团四纵第十一旅解放了唐河县城。12月20日桐柏军区再度解放唐河,并先后建立了唐北、唐南和唐西县。12月28日,唐北县爱国人民政府在源潭成立,当时当地缺乏有经验的干部,为开辟巩固桐柏解放区,部队抽调了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干部,留在地方同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发动群众,走向广大农村,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立贫协会。民兵队、抗粮抗丁,减租减息,剿匪灭霸,打击封建地主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为此刘庆吉同老乡李建华等南下70多名干部留在唐河配合地方武装,打击反动势力。1948年1月刘庆吉同李建华被派往唐北第二区(源潭)工作,刘瑞华任书记、刘庆吉任区中队政委(8月刘瑞华调离任区书记)、李建华任区长、王泽举任副区长以及地方工作人员配合工作。当时唐河刚刚解放,国民党反动势力非常猖狂,大肆屠杀我党干部和工作人员,唐河、唐南、唐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机关被敌人袭击达40余次,区(镇)干部被杀害50余人,李建华与通讯员小贺于1948年元月30日下午被敌人杀害。匪团队多次窜犯县城,先后抓捕人民政府街长、贫农组织共11人,枪杀于唐河城四门。1个月时间,县城内就发生匪徒抢劫47起。唐北蒋岗等11个村被匪抢走粮食5.6万余公斤,棉花、油料、衣物更不计其数。唐河县仅源潭等4个区,被匪抢走大牲畜206头,猪653头,另有50余人被杀害。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唐北县政府迁往城关。
刘庆吉刚来此地,人生地不熟,为了尽快开展工作,除随身带来的小高当他的通讯员外,地方党组织又委派王传杰协助他工作。王传杰是当地人,在源潭街做生意,当时他只有15岁,不会引起敌人怀疑。1947年11月,陈谢民团路过源潭时,他参军入伍,被留在当地。刘庆吉身处这样的环境,危机四伏,自己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遭遇逮捕入狱,甚至被杀头的危险,他小心谨慎地工作着,白天以卖剪刀为掩护,走街串巷,四处活动。到夜晚他带领队员们打民团,除恶霸,威名远扬。他双手能打枪,弹无虚发,百发百中,民团、保安队听到他的名字吓得魂飞魄散,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敌人曾多次对他进行抓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03

有一天,刘庆吉来到唐河县城一边吆喝着,一边打听敌人的动向。这天他遇见了买剪刀的贫民吕志法,他同吕套近乎,并将剪刀赊帐3年后再来收钱。通过几天的接触,刘庆吉发现吕是位进步人士,二人很谈得来,而且成了好朋友,通过吕了解到县城内敌人活动等情况,收集敌人的行动,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刘庆吉开导吕志法:全国很快解放,认清当前形势,别走弯路,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地解放劳苦大众,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在他耐心劝导下,吕的思想大有转变,很快发展他为党员。不久,吕的妻子宋书云也入了党,后在吕的介绍和帮助下,在城关又发展了几名党员,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天前,刘政委在分区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一散会,带上机密文件和通讯员小高立即上路,准备在天亮前赶回区委传达上级指示,布置下一步战斗任务。打算顺路到源潭镇龚岗乡检查公粮转移情况。1948年4月3日,半夜时分,二人来到此地,见乡亲们正在装车运粮,这时张乡长走了过来:“什么情况?”刘政委问道。“我们发现村里的李地主突然失踪了,我已派人搜查去了。”二人正在说话间,只见两个民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报告张乡长,四处搜查没有找到李的影子。”刘政委听罢紧皱双眉,自言自语地说:“难道他跑去镇里向民团报告去了。”刘政委沉思片刻,说道:“张乡长,为了预防万一,你立即带民兵掩护粮车迅速向东南方向转移,给我派十个精干民兵,另外,叫牛把式牵来两头牛,切要记着牛身上挂上铃当……”刘政委把一切安排妥当。果然不出所料,李地主知道本村正转移粮食,就偷偷地离开村庄跑到镇上把转移粮食的情况报告了民团大队长。民团大队长闻听,命令队长带领几十个民团由李地主带路,直奔龚岗乡而去。民团来到村西就听见村东北方向人声吆喝,牛铃铛哗哗乱响,黄牛“哞哞”地叫着,民团听到这些声音向村东方向跑了过去。刘政委为保证粮食的安全,把敌人吸引过来,他带领民兵占领了泌阳河北岸的制高点向气势汹汹的民团开火,打得民团屁滚尿流,怆惶逃回河南岸等待援兵。这时候,天快要亮了,刘政委见民兵有人受伤,命令他们立即撤离与张乡长会合。他与小高留下拖着敌人。民兵刚撤走,敌人的援兵就到了,二人边打边撤,行走之间,刘政委一个踉跄差点摔倒,顿时豆粒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流了下来。只见他左手紧压胸口,原来这是他抗日战争时期落下的胃疼病又犯了。这时候,民团已向他们包抄过来,二人闪进一块麦地里一个小干沟里。一阵剧痛,刘政委昏了过去,小高子一旁急促地呼唤着:“刘政委、刘政委!”刘政委慢慢睁开双眼,一咬牙坐了起来,吃力地说道:“小高天已经亮了,这里没有隐蔽的地方,趁敌人包围之前你必须马上突围出去!我身上带着党的机密文件和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万万不能落入敌人手里,快拿着,我掩护,快走!”“你必须当面交给李区长,快走!否则咱俩谁都走不了!”小高眼泪刷刷流了下来。说道:“我不能丢下你不管。”刘政委再次命令他快走,小高含泪带上文件向东北方向飞奔而去,遍野的团丁搜了过来,刘政委对准前面的两个团丁扣动板机,只听“叭叭”两枪,两人应声倒地。这时敌人如狼似虎把刘政委围了起来,民团队长看到只有他一人气急败坏地说道:“我们折腾了大半夜,又伤了几个弟兄弄了半天,就你一个人。弟兄们快把他抓起来,回去领赏!”不知道谁说了声:“莫非他就是双枪刘政委?”团丁们一听吓得往后倒退了几步,谁也不敢上前,当他们看到刘政委枪里没子弹时,才气势汹汹地朝他扑了过来。刘政委轻蔑地说道:“来吧,我就是你们要抓的刘政委。”

04

作者采访刘宪印
刘庆吉被捕后,敌人得知他是源潭区领导人后,为了让他供出区党组织人员名单和粮食隐藏地以及民兵去向,敌人对他进行诱降,金钱利诱、封官许愿。面对敌人的诱惑刘庆吉鄙视地说道:“你们不要枉费心机,我绝不会投降!”敌大队长亲自审问刘庆吉:“源潭共产党有多少人?都是谁?你同上同下都和谁联系?”刘庆吉回答道:“共产党无计其数,我同上联系的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同下联系的是普天下千千万万的穷苦老百姓!”敌队长说:“只要你说出你的组织人员和粮食藏在哪里,我不但保证你不死,还能让你升官发财,享尽荣华富贵,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刘庆吉斩钉截铁地说道:“废话少说,要想让我说出党的秘密,白日做梦,痴心妄想!”敌队长无论如何劝降他都不为所动,守口如瓶,不向敌人吐露半句我党的秘密,敌队长对刘庆吉软硬兼施,却一无所获,在多次劝降和利诱无果后,恼羞成怒,凶相毕露,恶狠狠地说道:“好哇,既然你敬不洒不吃吃罚酒,那就让你尝尝我酷刑的滋味!让你生不如死!”刘庆吉看着各种刑具不屑地说:“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何必啰嗦!刑具只能摧残我的身体,却动摇不了我的革命意志!”劝降不行,敌队长立刻命令刽子手对刘庆吉动大刑。残忍的敌人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要在肉体上全面推垮他,先后对其双手双脚钉上竹签,双脚站鏊子,腋下烧火香、用烧红的烙铁烙他前胸后背等多种酷刑,受到极刑的他几度昏死过去,敌人的酷刑刘庆吉咬紧牙关,决不向敌人屈服,反而用高傲的姿态怒视着敌人,他无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始终坚贞不屈并大声痛斥:“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反动家伙,绝没好下场!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敌人见他如此坚定,顿时怒不可遏,丧心痛狂的敌人用铁锤把他满口牙齿全部敲掉,刘庆吉昏死过去,他一次次昏死过去,敌人又一次次用盐水泼醒,可每次醒来,纵然他疼痛难忍,然而却坚定地没有说出一句求饶和贪生怕死的话,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他宁死不屈,醒来后仍痛斥敌人。敌人又把他吊起来,用皮鞭抽打他已伤痕累累的身上,打得他皮开肉绽,鲜血流淌。严刑拷打持续了一天一夜,刘庆吉已奄奄一息不醒人事,敌人把他关进乡公所一间小黑屋里,一位老大爷看守,直到第二天夜里老大爷看到躺在地上一角的刘庆吉抽搐了一下,然后发出痛苦地呻吟,这位看守的好心大爷看到此境,心里非常难受很同情他的遭遇,趁敌人不注意,他把一个馒头扎在高粱杆头上,从窗户缝中送到刘庆吉嘴边,两天两夜茶饭没进的刘庆吉,艰难地把这个馒头吃了下去。就这样敌人对其百般折磨,精神和肉体都饱受摧残的刘庆吉,始终没有向敌人低头,敌人没有从他口中得到一丝一毫有价值的东西,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把他押送到南阳国民党王凌云部领功请赏,因为那时,唐河国民县政府已不复存在,魏香亭成立了流亡政府。

05

刘庆吉被捕受尽酷刑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在新野、龙潭交界处执行任务的桐柏军区90团那里,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摩拳擦掌,纷纷要求前去营救。团领导听后立即组织队员火速赶往源潭,后获得可靠消息,敌人将于4月6日下午,在源潭西码头从水路押往唐河西码头,敌人接应,然后再从旱路乘车转往南阳,90团领导立即制定了具体营救计划,并派出一支精干队员距离唐河西码头只有四里之遥的五里河渡口北岸芦苇丛里设伏营救。此次行动必须速战速决,90团的战士们乔装打扮,暗藏武器渡过五里河,早早埋伏在预定位置,选择最佳伏击地点,等候押送刘庆吉船只的到来施实营救。为确保万无一失,又有几个战士打扮成渔民模样,在敌人经过的下游,驾驶船只假装在河中捕鱼,观察着上游过往船只。下午3点左右,只见东北方向一只木船顺水急速驶来。有几名荷枪实弹的团丁站在船周围,警惕地四处张望着。这时,我军发出出击信号,队员们如猛虎下山,冲出芦苇丛地飞快地跑到河岸边,同河中船上的队员一齐向敌人开火,顿时枪声大作,仇恨的子弹雨点般的射向敌人,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船上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打成筛子,一个个掉进河里见了阎王。船上队员箭一般驾驶小船驶向刘庆吉所在的船只,从船仓中救出不省人事的刘庆吉,当西河码头的敌人听到枪声赶来时,90团队员已顺利撤离,马上把刘庆吉转移到唐河西一个安全乡村进行治疗。就这样,刘庆吉被成功营救。
由于敌人多次侵犯县城抢劫,杀人放火,杀害共产党干部,为不让刘庆吉受到二次伤害,组织暂把他安置到乡村进行医治。那时刘庆吉满身是血,烫伤处已感染化脓。他双目紧闭,昏迷不醒,只有发出轻微的呼吸,生命垂危。战士们看到此景无比悲伤,就连为其医治的王医生也无不触目惊心。经过几天的治疗,刘庆吉缓缓睁开双眼,虽组织上请来了最好的医生,但农村条件有限,必须转院治疗,有一天夜里,组织秘密把他送往县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抢救和精心照料,躺在床上5个月之久的刘庆吉终于在人们的搀扶下能下床走路了。
刘庆吉身体虽然没有得到完全康复,但为其治疗的医生感慨地说道:“刘政委能活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只有像他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遗憾的是敌人用烧红的烙铁烫熟他胸前的肉,皮肉大面积脱落,流出黄油,不能愈合,刘政委出院后,拖着虚弱的身体继续工作,由于刘庆吉身体致残,需要长期治疗,不能干具体工作。经组织上考虑,1954年任命他为唐河县县委招待所挂名所长,直至逝世。

06

1967年9月8日8点刘政委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9月10日,天下着中雨,县委招待所大礼堂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仪式,礼堂挤满了人们,纷纷为英雄送行,祝他一路走好,葬礼仪式举行完毕,人们自觉冒雨随灵柩去往西大岸唐河县烈士陵园安葬刘政委,那天雨下个不停,人们身上被雨水浇透了衣服,但都心苦情愿。由于道路泥泞,汽车拉去的砖头只能卸在岗下,全身泥浆的人们搬起一块块砖头艰难地向岗上走去,场面十分感人!
刘庆吉去世后,城关镇各校师生在清明节集体前往祭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倾听了他的事迹后,感动落泪决心向英雄学习,爱祖国、爱人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不能忘却历史!不忘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
刘庆吉尽管去世多年,但他的英雄事迹仍然广为流传为人称颂。1977年唐河文艺宣传队创作员党万树,经过对刘庆吉的妻子李景存的采访,以他的原形编写了评书《虎胆英雄》,参加了南阳地区曲艺汇演,座无虚席,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阵阵掌声,获得一等奖。他的英雄事迹令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之后在南阳地区各县巡回演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07

1979年6月30日,唐河县人民政府为刘庆吉追认烈士并撰文立碑。碑文记述了刘庆吉同志参加革命和被捕后英勇不屈,智斗敌顽的壮烈事迹。
刘庆吉在关押中,敌人对其动用酷刑,手段极其残忍,令人发指。然而,他未曾有半点屈服,哪怕付出生命都在所不惜。为了国家和民族,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宁死不屈,他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不惧于敌人的拷打和威胁、劝降和利诱,为了保卫新政权、视死如归。而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像刘庆吉千千万万革命意志坚定、满腔热血的革命英雄和先烈们用牺牲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刘庆吉的壮烈事迹可歌可泣,他有一颗钢铁般坚贞不屈的心灵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本期主编:陈峰)

资料来源


1.中国共产党河南省唐河县组织史资料

2.中共唐河历史第一卷

3.刘宪印(刘庆吉长子)提供资料并口述

4.王传杰、涂兴连等人口述

5.党万树采访李景存笔录

6.张伟平(刘庆吉三女婿)、刘丽(刘庆吉三

女儿)口述



作者简介


党中伟,1961年生,河南省唐河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英语专业。“源潭天空”特邀作者。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唐河县第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唐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唐河县曲协理事、南阳红色文化促进会会员、“冯友兰网”主编、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会员、中华党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党氏家族报》特约通讯员、豫南《三翁堂党氏族谱》主编、《河南党姓志》副主编、《南阳二簧传统剧目选》副主编、《红色源潭》编辑。自2013年以来撰写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革命英烈、散文等50余篇。作者编撰了《马武传奇》、《吴寿青烈士传记》《张恒光传记》三部中篇人物传记。正在撰写著名地下党人《王晓舟传记》长篇的红色文化专著。





主   编 | 马营     副主编 | 陈峰     题   字 | 秋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