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还是越界?40余万法律咨询公司“兵临城下” 这场顶层调研开启“尺子”标准

 律新社 2024-05-20 发布于上海

作者丨李德胜

出品丨律新社品牌服务中心

4万律所和40万家法律咨询公司的关系,迟早要掰扯清楚了。这个信号正在释放出来。

2024年5月16日,朋友圈一则消息刷屏:《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题调研》。“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些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问题,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有关方面反映较多。”“为了摸清问题、找准原因、提出对策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地方开展实地调研,听取司法行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和部分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意见建议,并实地走访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和律师事务所。”

据了解,下一步,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有关法律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之间的关系摆上桌面。律新社注意到,全国各地律协多次发声,强烈抵制以不实之名揽业务的法律咨询公司。与此同时,法律咨询公司的强势推广也正在行业内外不断“冒头”,是创新还是越界?需要一把与时俱进的尺子。

01

40万家法律咨询公司

多元“进击”市场

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的恩怨情仇,种种。

场景一:今年4月,一则视频走红律师圈——围观:法律咨询公司开在司法所旁,还喊口号:劳动仲裁,找我就来(赢);民事诉讼,保你胜诉。

场景二:今年4月,武汉发布一条消息:突发!武汉一法律咨询公司涉嫌诈骗罪,被公安一锅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派出所破获一起诈骗案,该诈骗团伙声称可以帮助客户追赃挽损,诱使此前被骗的受害人交“咨询费”“建档费”,2个月拉到业务250笔。目前,武汉警方已对涉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场景三:“汉坤法律”诉“汉坤律所”案,剧终。2023年11月27日,汉坤律师事务所官网发布声明,称有“不法分子”冒充“汉坤”的名义,开设了名为“汉坤法律”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HanKunLaw1978),导致许多不明真相的公众“误以为该微信公众号与本所有关”等。2023年11月30日,“汉坤法律”公众号发文“致某坤律师事务所”,称针对“某坤所”正式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4年4月3日,“汉坤法律”发布道歉声明:本公司未经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汉坤律师事务所”)允许将其注册商标“汉坤”登记为字号并使用,并注册了微信公众号“HanKunLaw”(后更名为“汉坤法律”)。随后,本公司在前述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致某坤律师事务所》等一系列文章,对汉坤律师事务所进行贬损。

本公司认识到,以上行为已经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并给汉坤律师事务所及其良好商誉造成了损害。本公司特此向汉坤律师事务所诚挚道歉,承诺采取以下整改措施,并保证今后不再从事任何侵犯或可能侵犯汉坤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或权益的行为:

这是法律咨询公司和律所的日常…………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代表团于宁杰代表表示:“近期通过'企查查’搜索经营范围中包含'法律咨询’字样的企业,可以查到状态为'存续、在业’的企业多达42.9万家,其中近三年成立了28.8万家,占总数的67%。”相比之下,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律所数量仅为4.21万家。这意味着,在法律服务市场竞争中,律所正面临“以一敌十”的局面,同时,法律咨询公司仍处于“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

在法律服务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法律咨询公司的快速发展与低价竞争、强势营销策略并行不悖,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但法律咨询公司存在着业务水准不高、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很多法律咨询公司存在虚假承诺、诈骗的现象。长期而言,这种趋势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它不仅导致律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还可能降低服务质量,损害行业声誉。看似“繁华”的背后,究竟映射出的是法律服务市场的创新式发展,还是无序竞争的乱象丛生,仍然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

02

法律咨询公司市场性分析

法律咨询公司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

需求量巨大,属于未被满足的下沉市场

特点二

部分需求由非律师完成,降低成本,收费低

特点三

法律服务产品化,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标准化操作

特点四

通过互联网获客成本低,线上也可完成交付

与此同时,法律咨询公司最让律所难过的一点是,律所不能打广告,而法律咨询公司很自由,其中鱼龙混杂,对律师行业声誉和口碑产生不良影响。此外,法律咨询公司手握“流量密码”,打出“平替服务”,有的“拍胸脯乱承诺”,抢占用户心智,直接对律师和律所产生强大竞争压力,大多数当事人选择直接委托律师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低价竞争”和“强势营销”一直是商业竞争的常规手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法律咨询公司所采取的低价策略和强势营销愈发盛行。这些公司通过较低的价格和强有力的市场推广,进而谋求快速发展和高额利润。这种商业手段本是商战中的常见策略,但在法律服务领域,它们不断冲击着律师业的传统防线,这不仅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更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内卷”风暴。

1. 低价竞争 攻占市场

随着经济环境愈发严峻,不仅使得律师行业的整体收入受到冲击,也催生了法律咨询公司的低价竞争策略。这种策略给青年律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在资历和经验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发现价格成了吸引客户的唯一筹码。进一步看,低价竞争对法律服务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觑,它打破了原有的价格体系,迫使那些案源稳定、人脉丰富的资深律师也不得不重新考虑定价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然而,尽管法律咨询公司的低价策略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但长远来看,它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低价竞争可能迫使律师降低服务质量以维持成本,进而影响客户体验。此外,这种竞争方式还可能破坏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导致市场陷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低价竞争可能诱发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2. 强势营销 劲揽案源

在法律服务领域,法律咨询公司凭借独树一帜的市场化运营模式迅速崛起。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多为非律师背景,如商人、销售人员等,他们凭借出色的市场营销能力迅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此相反的是,律所则更侧重于依赖执业律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品质来赢得市场。

但无论是法律咨询公司还是律所,都深知稳定案源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性。法律咨询公司的日常运营以市场营销为核心,以“成交为王”为导向。为扩大市场份额,他们常采用高强度的市场开拓策略,如大规模招聘销售人员、设定高标准的客户拜访目标等。这种高效的营销手段使法律咨询公司能够迅速开拓大量案源,从而在法律服务市场中占据先机。在宣传方面,他们更是运用自如,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商业化手段,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优势。

03

“燎原”背后,

律所无法触及的“痛”

法律咨询公司之所以能够迅猛壮大,并非仅凭法律专业性,而是凭借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和灵活适应。它们针对社会大众对低端法律服务的广泛需求,巧妙利用律师从业的局限,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和数字化工具,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1. 平替产品 下沉市场

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特别是基层和小微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这为法律咨询公司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常法服务费用通常在几千到一万元之间,而普通小微诉讼案件的代理费也在几百到两千元不等,这样的价格范围使得传统的律师和律所难以在维持成本的同时满足其需求。

法律咨询公司凭借其独特的运营模式,能够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它们利用前端的网络引流策略,能够吸引大量业务,实现批量引流、批量成交和批量办理。虽然单个案件的金额较小,但凭借其庞大的业务数量,法律咨询公司能够实现规模经济,降低获客和办案成本,进而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

这一服务模式使得法律咨询公司成为小微企业和其他客户更为倾向的选择。在性价比方面,法律咨询公司的优势尤为明显。因此,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长,法律咨询公司正逐渐成为律师行业中的高性价比平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户和业务流量。

2. 监管真空 天然优势

自2004年5月国务院取消“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审核”的行政审批后,法律咨询公司的崛起成为法律服务市场的一股新势力。这些公司只需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便可开展除代理诉讼案件、不享有律师、法律工作者特殊法律业务之外的其他法律业务。这一变化赋予了法律咨询公司天然的优势,使它们能够在市场上迅速扩张。

与之相对的是,律所和律师受司法局和律协的严格管理,他们必须遵守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法规,这些文件详细约束了他们的行为和宣传方式。因此,律师和律所在商业推广方面受限较多,一旦稍有不当,就可能面临被投诉甚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风险。

相比之下,法律咨询公司则没有类似的行业约束。仿佛只受《广告法》的监管,而不受律师行业商业推广规定的限制。而律师和律所,尽管具备代理诉讼案件的资格,却常常因宣传受限而陷入案源不足的困境。

3. 数字红利 助推扩张

法律咨询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的运用,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创新渠道,实现了对潜在客户的迅速触达,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取了丰富的案源;并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法律服务,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法律文书的撰写与分析。

与此同时,一些领先的法律咨询公司已经迈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步伐。它们设计并开发了法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能够初步回答客户的问题,并且随着不断的学习和优化,其回答质量也在逐步提升。然而,与这些法律咨询公司的积极创新相比,传统律所在此方面的尝试还较为罕见。

总而言之,随着抖音等新兴平台的崛起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服务模式无疑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尽管法律服务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主要服务方式仍以线下为主;但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带来上层关系的深刻变革,而法律咨询公司正是这一环境变化下的产物。

04

“繁华”背后,各方联合整治

尽管有种种贡献,但是法律咨询公司这种快速发展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如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1. 律协亮剑 严正声明

在2024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律协会长张斌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深圳存续在册的含有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经营范围的公司将近20万家,这些法律服务公司游离在法律服务市场的监管之外,其工作人员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却以律师名义非法招揽法律业务,有的以低价承揽业务、有的以包赢官司为噱头承揽业务、有的在互联网上做不实宣传招揽业务。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受骗,律师与律所也深受其害,法律服务市场被严重扰乱,也给法治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法律服务公司进行治理,净化市场环境,保障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

· 深圳两会律师说②丨低价招揽官司包赢?代表委员呼吁严管法律服务公司

近日,江西省、湖北省等多地律协亦相继发出声明,要求各律所及律师不得与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开展任何形式的法律业务合作。此外,还特别强调,律师应避免在上述机构办公,拒绝有偿承接来自这些机构转介的案件,并不得向这些机构支付任何形式的中介费用。

相关阅读:

· 江西省律师协会发布严正声明

· 湖北省律师协会声明

· 重庆市律师协会声明

· 合肥市律师协会公告

这些举措共同致力于一个明确的目标: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以维护市场的秩序,并保障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些努力也确保了公众能够获取到高质量、合法且专业的法律服务,从而为社会法治建设筑牢坚实的基础。

2. 平台出手 阵地危机

在互联网平台上,法律咨询公司的被投诉率居高不下,显著高于其他行业。鉴于这一现状,加上各地律协和律师人大代表们多次强烈呼吁加强行业监管,一些平台开始重新评估与法律咨询公司的合作关系。为防范潜在风险,这些平台已经开始考虑停止接受法律咨询公司的信息流投放。

以百度和抖音为例,百度曾一度不再允许法律咨询公司开设推广账户,但近期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公司(如缴纳保证金、经营超过一年、注册资金超过100万)进行推广。然而,抖音平台对法律咨询公司的直播要求则更为严格,需要提交详尽的资质证明,且报白通道几乎关闭。

这一系列决定对法律咨询公司的推广策略构成了重大打击,也预示着它们在线上平台上进行营销和推广的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目前,法律咨询公司在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的推广已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在某些平台上遭遇了流量限制。

法律咨询公司的营销推广之路正面临严峻冲击,可选择的平台数量显著减少,推广受限的困境愈发凸显。雪上加霜的是,众多城市工商部门对法律咨询公司的注册设置了重重关卡,旨在过滤掉那些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良企业。再加上司法部门的监管加强和律师群体的强烈抵制,也表明了对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期望。

05

结语

法律咨询公司的兴起为法律服务行业带来了创新与危机并存的局面。它们凭借市场化策略、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成功地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席之地,尤其是为小微企业和基层市场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然而,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低价竞争、服务质量不一和监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面对这些挑战,司法部、行业监管机构、律师协会以及推广平台已经开始采取行动,通过加强监管、提高行业标准和限制不规范的营销活动,以优化市场环境、保护客户权益,并促进整个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然而,律所需要认识到,法律咨询公司的崛起不仅是竞争,也是行业服务模式转变的信号。律所和律师作为法律服务行业的核心力量,在此过程中也不妨加强自身的创新发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专业培训和利用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规范化、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法律服务行业的未来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加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利用技术创新,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法律服务市场,为社会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