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万没想到,坐式八段锦真方便,调养、工作两不误

 一只辛勤的蜜蜂 2024-05-21 发布于云南
坐式八段锦由十二节动作组成,原见于明代朱权《活人心法》中,名为'八段锦导引法'。清代徐文弼《寿世传真》中将此法易名为“十二段锦”,并对每节动作予以说明。一些重要的养生文献如《类修要诀》、《遵生八笺》、《保生心鉴》等均收录了这套功法,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歌诀及详细练习方法
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这是练习坐式八段锦的预备式,盘坐于床上,头正颈松,含胸拔背,松肩虚腋,腰脊正直;轻闭双目,两手轻握,置于小腹之前或拇指抵住无名指的根部,余四指握固,安放在大腿上;口齿轻闭,舌抵上颚;调匀呼吸,意守丹田。如此摒除杂念,精神内守。静坐3~5分钟。
该法能安定神志,排除杂念,益气养神。
图片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两手上举抱住耳朵,即两手掌捂住耳朵,然后连续缓慢有节奏上下叩牙齿连续36次。也有认为,握固姿势下,叩齿36次,然后两手抱头。这个看个人倾向吧!
叩齿能改善牙周的血液循环,能坚固牙齿,健脾益精,促进消化腺体的分泌,增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两手抱昆仑能锻炼颈部肌肉,保护颈椎,改善头部血液循环,防治颈椎病、头痛、头晕等病症。
图片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两手劳宫穴捂住耳道,手指放于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并用力滑下轻弹后脑部24次,可以听到“咚咚”的响声,似远闻鼓声,即“二十四度闻”。
可镇静养脑、益肾固本,协调脏腑经络,增强听力,解除头晕头痛,防治耳鸣耳聋。    
图片
第四段锦:微摆撼天柱
“天柱”指后颈。两手十指交叉于小腹之前,掌心向上,然后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先向右扭转,可配合呼气;再保持低头姿势将头转向正中,配合吸气,再呼气时将头向左扭转,双肩也随之左右摆动。如此左右交替,各转24次。“微摆”是动作不大,而且是不能太用力。
练习此势能增强颈肌及颈部关节的灵活性,有防治高血压、耳病、咽喉病等作用。
              
图片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赤龙”即舌,以舌顶上颚,然后舌在口腔内上下左右运转,待津液满口后进行鼓漱36次。“神水”即津液,分作三次,要汩汩有声吞下。吞咽时用意暗示,目光内视送津液至丹田。“龙”即津,“虎”为气。津下去,气自随之。故称“龙行虎奔”。
古人将叩齿、赤龙搅海、漱津、吞津称为炼津,能反射性刺激消化腺体的分泌,增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    
图片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以鼻深吸气,吸满憋住。同时两掌相搓致极热,迅速分开两手自上而下摩揉腰部两侧,拇指在前,余四指在后,虎口向下,用掌指搓摩,边摩边用鼻徐徐呼气。“精门”为腰两侧软陷处,左右各摩36次,仍收手成“握固式”端坐。
闭气时不要强行,顺其自然,此势久久行之有强腰固肾,增强性功能功效,并有防治腰背酸痛的作用。
图片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脐轮”即脐丹田。盘坐如前,以鼻吸气,闭气片刻,用意暗示心火下烧丹田,似觉丹田微热时再用鼻缓缓将气呼出。如此反复做9次。初练者闭气时间不宜过长,不可强行控制。                              
  该势若能久而行之,能使丹田之气充盈,身强体壮。
第八段锦:左右辘轳
盘坐,屈肘轻握拳,先以左手臂带动肘、肩沿上、后、下、前方向旋转36次;再换右手臂带动肘、肩沿上、后、下、前方向旋转36次,如摇转辘轳一般。
练习此势对脊髓及内脏牵拉颇佳,能疏通任督二脉,强筋健骨,对肩、肘等部位的疾患有防治作用。    
图片
第九段锦: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
两腿向前平伸并拢,足尖向上微外分;两手十指相叉,掌心向上托至头顶,手臂自然松直。然后再用力将双掌上托,手背直对顶门,如托重石一般,同时伸腰拔肩。随后反转掌心向下,轻放于头顶,全身放松。可配合呼吸,上托时吸气,转手放于头顶时呼气,如此上托共9次。
练习此势能调理三焦,促进颈、肩部的血液循环,防治颈、肩、腰部的疾患。    
图片
第十段锦:低头攀足频。
两腿仍向前平伸,两臂前伸,身体向前俯低头,两手攀足后板,配合呼气;然后再徐徐展直上身,身体后仰,配合吸气,如此反复进行12次。
此势能促进全身经脉的运行,增强内脏血液循环,能防治血管硬化、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手足麻木、胃肠消化不良等病症。    
图片
第十一段锦: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
盘膝端坐,轻闭双目,气沉丹田,以舌在口腔内上下左右搅动,使津液满口,再鼓漱36次。分3口咽下,如此行3度,每度均鼓漱36次,吞津3次,共吞津9次。
  该势可使津液增多,能滋阴降火,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干症。并有增强消化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有抗衰老的作用。
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盘膝端坐,闭幕,两手叠放于丹田处,提肛收腹,存想丹田热气,沿尾闾、背脊、玉枕至头顶。经前额、两太阳穴、两面颊,降至喉,再沿心窝至脐下丹田。如此循行,全身通热。
  练习此势具有交通心肾,培补元气之功。保持阴阳平衡,维护精气神三宝,延年益寿。
个人建议,初学“坐式八段锦”可以忽略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和第十二段锦“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只练习外部动作和闭目静心。外部动作即叩齿、鸣天鼓、摇天柱、搓肾腰轱辘、托天、攀足。
另外所谓子后午前行,是指最好在子时以后午时之前修炼。古人养生理念的根本之一是阴阳学说,认为人体的运行应该符合天地中阴阳二气的变化。子时到午时正是由阴转阳的过程,正是有柔弱到强健的过程,符合“生”;而由午时到子时,则是由阳转阴,由强健转为柔弱,却是不符合锻炼养生的目的了。从中国传统气功中的养气来说也是上午最好,一般下午只适合静坐冥思。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