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字立骨|《扬州慢》,我们可以这么讲

 昵称503199 2024-05-21 发布于湖北

“一字立骨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方法:

解读《蜀道难》,我们狠抓一个“难”字,串起高而难,险而难,乱而难;

解读《蜀相》,我们狠抓一个“寻”字,寻祠堂(景),寻蜀相(典),寻自我(情);

解读《望海潮》,我们狠抓一个“夸”字,夸地理优越,夸历史悠久,夸市井繁华,夸自然风光,夸安居乐业,最终是为了夸地方长官。

那么,解读《扬州慢》,我们狠抓一个什么字呢?


解读《扬州慢》,我们可以尝试照旧三步走:

1.添枝加叶巧疏通,翻译诗歌,找点翻译文言文的感觉;

2.一字立骨控全局,狠抓一个关键字,牵一发动身。

3.阐释手法强积累,亮明手法,引导分析,注重积累和记忆。

一、添枝加叶巧疏通

对于小序部分,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将其当做文言文来疏通翻译,老师重在检测和指导。最后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如下字词:

①霁,②弥望,③予怀怆然,④度,⑤以为,⑥黍离之悲。

对于正文的疏通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综合运用语法分析、情景联想等,巧妙调整语序,添枝加叶,争取做到语句流畅,符合逻辑。

驱动任务:结合小序,我们知道本篇是作者就所见所感而作,文中始终有一个“我”存在,所以,翻译的时需要融入第一人称“我”。

上阙

第一句:我来到这淮左名城,竹西亭所在的好地方,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第二句:经过这杜牧曾赞叹“春风十里”繁华热闹的扬州长街望到的却全都是青翠的野生麦子。

第三句:我想,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劫掠扬州城以来,恐怕连荒废的城池和乔木都厌恶说起战争。

第四句:黄昏将近,我听到一阵阵清越的号角在寒风中吹起,令人心底升起阵阵寒意。

这“青青荠麦”“废池乔木”“悲吟清角”,还有我都在这一座被洗劫一空的扬州城。

下阕

第一句:我想那曾经快意游扬州的杜郎,今天到达此地,也一定会大为惊讶。

第二句:我想那曾经极善描摹妙龄少女、青楼好梦的杜郎,也再难表达对扬州的深情。

第三句:看看那杜郎笔下的二十四桥仍在,但是桥下的水波荡漾,月冷无声。(那曾经吹箫的人呢?那曾经的热闹景象呢?)

第四句:,那桥边的芍药花仍然开得热烈,但我不知道它一年年为谁而绽放。

在疏通过程中引导学生初读、再读、自由读、齐读,反复读,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这首词的基本含义,且初步感受作者深情。

二、一字立骨控全局

驱动任务:你认为词中哪个词或字最能概括扬州城的特点?

很显然

“废”写护城河,

“寒”写号角,

“冷”写月,

只有“空”字集中表现扬州城的特点。

那么我们围绕“空”字可以预设以下三个问题:

1.“空”体现在那些方面?哪些景物能体现出“空”的特点?

2.扬州城原来是什么样子?

3.扬州城为什么会变为“空”城?

4.一个“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一:“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冷月无声”,“桥边红药”都能体现出城“空”。这些景物表现了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

问题二:(结合注释)“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等。“淮左名都”,说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会;“竹西佳处”,使人联想到唐杜牧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这是写词人想象中扬州城昔日繁华的图景;“春风十里”也是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的景点,这里在唐代曾是游人荟萃之地,杜牧曾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形容这里的欢乐图景。

总结为:繁华、热闹

问题三:“自胡马窥江过后……”很显然,是战争的洗劫将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

问题四:①怀念扬州昔日繁华;②今昔对比,感叹扬州今日之萧条;③(结合写作背景和小序)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人民不幸的哀思;④厌恶战争。

三、总结手法强记忆

1.在环节二的基础上,引导总结本词的表现手法或者直接亮明以下说法:古今对比、虚实结合、拟人手法、借景抒情、用典。学生优秀,可以引导学生直接独立分析;学生语文能力尚待提升,可以亮明让学生去阐释。

2.给学生留一定时间强化记忆。既要记忆词,也要记忆相关知识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