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看名人故事

 管理体系之家 2024-05-21 发布于黑龙江
前言
今天微信给笔者推送了一段《雷军自述人生低谷,竟靠泡论坛结识了两位大佬》的视频。看完视频,笔者脑海中闪过一句话:成功了,就是故事;失败了,就是事故不过,这段视频中这段话很有价值: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问自己,我们赢在哪,我们输在哪,我们哪里做得好,我们哪里做的不好

《资治通鉴》中一段非常有画面感的记录:刘邦在与项羽的一次战役后开始逃亡。逃亡过程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即后来的孝惠皇帝)和女儿(即后来的鲁元公主),于是就带着他们一起逃命。但是当楚军快要追赶上的时候,他为了加快车子逃跑的速度把两个孩子推下车去。而他的司机夏侯婴见状后就下车又将两个孩子抱上车来,“如是者三”(就这样反复好多次),导致逃命的车子慢慢前行。刘邦大怒,有十多次想要斩杀夏侯婴。而夏侯婴终究还是保护着两个孩子脱离了险境。尽管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出,最后成为汉高祖,但是逃命过程丢下父亲、老婆以及多次将儿女推下车。不知道各位看完这些故事,做如何感想?

正文

笔者曾经分享过《轮扁斫轮》典故。据说,轮扁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木工,齐桓公召其入宫打造物件。有一天,齐桓公在堂上看书,轮扁在堂下用椎、凿等工具做车轮。

齐桓公看书看到得意处,不由得读出声来。轮扁听到读书声,想了想,放下手里的工具,走上堂来,在齐桓公面前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恭恭敬敬地说:“请恕臣斗胆问一下,君王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没想到这个老木匠会走上堂来,倒有点意外。不过看在他年纪大的份上,倒也不去斥责他,就回答说:“寡人读的是圣人写的书。”轮扁问:“圣人还在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看起来,君王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勃然大怒,说:“寡人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怎么敢议论?你说,这书上怎么会是古人的糟粕?说出道理便罢,说不出道理便难逃一死!” 

轮扁不慌不忙地说:“臣是根据臣所从事的活计而明白这个道理的。砍削轮子,榫头做得宽了则松滑而不牢固,做得太紧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臣制作的榫头松紧适宜,是因为心里怎样想的手便怎样去做。然而尽管所需要的分寸度数心里都明白,要把它用言辞表达出来却实在不可能,全靠自己手与心的配合。所以,臣无法将其中的奥秘传授给儿子,臣的儿子也无法从臣这里学到其中的奥秘。因此,臣如今七十多岁了,还只好亲手去干制作轮子的活。这样看来,古人之道的精华都已随着古人死去而无法传世,那么君王所读的,不就是古人的糟粕了吗?”很多道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何况有些人本不想将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传给别人。

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我们听到的,都是别人想让我们听到的;我们选择的,也是别人让我们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