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手”不只妈妈有: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疼痛康复研究 2023-07-13 发布于河南

妈妈手的由来

1. 初为人母时,常因为宝宝的头不好控制,用手来支撑婴儿的头,长期使用导致手腕肌腱发炎,出现手腕附近疼痛肿胀,因此称为“妈妈手”。

2.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以前经常劳作的妈妈们易患有的一种疾病,因此称为“妈妈手”。

但是“妈妈手”不仅只发生在妈妈们身上;

还会出现在常进行强有力抓握并向尺侧偏斜或反复使用拇指的人群身上,如高尔夫、网球或钓鱼爱好者;

也会出现在反复使用拇指、保持一个姿势太久的人,比如经常用腕部操劳的的劳动者:瓦工木工、电脑工作者、长时间玩手机打游戏等。

一、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临床上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腕部最常见的腱鞘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疾病之一。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女多于男(约6:1)。

在桡骨茎突桡侧的纤维鞘管内有两根肌腱,分别是拇长展肌肌腱和拇短伸肌肌腱。

两根肌腱出鞘管后呈一定折角走行,当我们重复、过度使用手腕时,会造成两条肌腱与肌腱鞘摩擦,从而导致无菌性炎症。

炎症导致腱鞘(肌腱滑膜)增厚、狭窄,从而限制肌腱在腱鞘内滑动。

二、解剖

桡骨茎突处腱鞘的特点:

  • 骨沟表浅、狭窄,底面凹凸不平;

  • 沟面又被腕背侧韧带(伸肌支持带)紧紧覆盖。

因此,腱鞘比较狭窄。

正常时,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两个肌腱只能紧密相贴地通过这一腱鞘内,这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发病的首要原因。

1.桡骨茎突

桡骨茎突是指桡骨下端外侧面,朝向下方的锥形突起,可在体表触及,其根部及末端分别为肱桡肌及腕关节桡侧副韧带的附着处。

2.拇长展肌

拇长展肌是前臂后腔隙的一条深层肌肉,辅助手腕、手和大拇指的活动,紧邻旋后肌之下。

  • 起点:桡骨和尺骨背外侧面和骨间膜;

  • 止点:第1掌骨底部的桡侧。

  • 作用:大拇指的伸展;腕关节处手的外展。

3.拇短伸肌

拇短伸肌是前臂后腔隙的深层肌肉,辅助手腕、手和大拇指的活动,紧邻拇长展肌内侧并与其密切连接。

  • 起点:桡骨体背面和拇长收肌起点处骨间膜;

  • 止点:大拇指远节指骨的底部;

  • 作用:大拇指的伸展;腕关节处手的外展。

4.腱鞘

腱鞘是包绕肌腱的一层滑膜,其允许肌腱伸展,防止粘连到周围结构。

  • 外层为纤维层

  • 内层衬有滑膜,并在鞘内产生滑液

拇短伸肌肌腱和拇长展肌肌腱被这些保护性的滑膜腱鞘包绕,该腱鞘位于桡骨茎突的外侧,止于在掌骨基部的近端。

三、症状

1.桡骨茎突处明显疼痛和压痛

  • 急性期有局部肿胀,外展、背伸拇指时,疼痛加重、关节内酸胀或有发不出力的感觉,并有摩擦感或弹响。

  • 慢性期可微肿,腕部活动无力。

  • 疼痛可放射至手指或前臂

2.功能障碍

拇指伸展活动受限,病程长者,因拇指废用可引起大鱼际肌肉萎缩。

四、检查

1.Finkelstein试验(尺偏试验)

将拇指屈曲置于掌心,握拳后腕关节尺偏时桡骨茎突处疼痛加剧,试验阳性。

在握拳尺偏时对腱鞘产生较大的牵拉应力,可能是疼痛机制。

正常人也会有轻度不适,主要是桡神经牵扯所致,无疼痛。

2.Brunelli’s 测试

保持手腕的桡侧偏移,用力外展拇指,肌腱相对腱鞘滑动,引起疼痛为试验阳性。

五、诊断要点

1.发病缓慢,腕部桡侧疼痛。

2.桡骨茎突处有结节,主要疼痛部位在第一掌骨基底部与桡骨茎突之间压痛明显,也会有向前臂及拇指的放射痛。

3.握拇尺偏试验阳性。伸拇指抗阻疼痛。

鉴别诊断

①拇指腕掌关节炎:关节处肿胀,关节挤压诱发疼痛;
②腕关节背侧囊肿:体表可扪及肿块;

③桡侧腕屈肌肌腱炎:该肌腱处疼痛,肿胀;

④舟状骨骨折:解剖位置鼻烟壶区压痛;

⑤交叉综合征: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与桡侧伸腕长、短肌腱交叉处发生肌腱炎;

⑥腕关节炎:活动时腕关节疼痛,X 线可鉴别。

六、治疗

1. 2 周的非甾体消炎药物;

2. 前臂拇指人字支具固定(限制腕关节和拇指活动);

3. 以上治疗无效,可以在腱鞘内注射糖皮质激素;

4. 激素注射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行腱鞘松解;

5. 辅助治疗:肌内效贴

七、预防

1.尽量避免频繁使用手腕,比如长时间玩手机、打字、玩游戏等活动

2.避免寒冷刺激

3.手腕运动或工作后,及时休息,多热水热敷,可有效防止妈妈手的发生

4.需要手部活动时也可配带护腕等保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