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语文课 《琵琶行》重读

 昵称503199 2024-05-2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胡丹  成都七中

教学思路:
一、回忆课文,温故知新
二、聚焦相逢,感受人物
三、探究相逢,走进人物
四、反思相逢,观照自我

 

《琵琶行(并序)》重读

好,同学们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我是你们的超级老师胡丹。我首先想调查一下,在自己的学校学过《琵琶行》的同学,请举手,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学过的。

图片        卡尔维诺说:    

图片       经典作品,它是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作品。像《琵琶行》一样的文学经典,它可以让我们常读常新,既然很多同学学过,那我就来考考大家。

图片 

一、回忆课文,温故知新

请大家来看一下这三个关键词,    

图片      哪一个最适合概括《琵琶行》的情节?送别、演奏和相逢,谁来说说看?

生:我觉得更多是相逢,因为这首诗里面有一句话“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有自己的想法?看来大家都认为,相逢是这首长诗所描写的主要事件。我们今天就来聚焦“相逢”。(板书:相逢白居易琵琶女

二、聚焦相逢,感受人物

图片     

让我们首先来思考这两个人,他的身份,这两个人的遭际,请大家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大家觉得在这首诗当中,相逢二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图片      这个女生举手了,你说说看。

生:沦落,他们的特点是沦落。

师:你可以告诉大家沦落是什么意思吗?

生:原来很得意、一帆风顺的状态,然后渐渐地就走了下坡路。

师:走了下坡路,走到了一个不好的境地叫沦落(板书:沦落    

图片 

现在我想问一下,比方说陶渊明,是不是也是传统意义上走的下坡路?陶渊明他算不算沦落呢?

生:也不算。

师:为什么呢?

生:我觉得陶渊明他是自在自得的,他是享受于他作为平民的一个过程的。白居易跟琵琶女都是想回到少年时得意的时候。

师:说得太好了,请坐。所以沦落,不光指的是他走向了不好的境地,更多是要强调这种境地的导致,不是自己的一种主观的愿望,和自己主观的选择,所以沦落,他是被迫的。

下面请结合文本,大家觉得在这篇文本当中,琵琶女和白居易的沦落究竟如何?谁来说说看,白居易的沦落,他是从什么走到了不好的地方呢?好这位同学。

生: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图片 

他本来是一个在首都当的一个大官,但是到了现在被左迁,被贬谪到这样一个偏远小城。听的音乐,也从首都的那些高大上的音乐,到偏远小城的这些春歌和竹笛。

师:岂无山歌与村笛?是不是?说得非常好,因为他不是自己主动辞官,是吗?非常好,还有哪位同学说一下?琵琶女的沦落又在文中怎么体现的呢?

生:就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图片 

相当于京城那些富家豪族子弟,都来打赏她。

师:那现在呢?

生:现在是她年老色衰,就冷落她了。

师:冷落她了,冷落一个词叫“门前冷落车马稀”。还有没有同学,还看到了琵琶女的其他方面的沦落?

生: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图片 

就是说她之前嫁给一个商人,然后这个商人重利,聚少离多。之前是她门庭若市,形成一个强烈反差。

师: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别人关注她的多少之外,曾经的她,她的容貌是如何呀?

生:妆成每被秋娘妒。

师:倾国倾城,被别人嫉妒的容貌,此时此刻呢?

生:暮去朝来颜色故。    

图片 

师:找得太好了,曾经的倾国倾城,到现在的年华逝去,这当然也是沦落。

大家觉得在文中哪一句直接表达了,白居易,对这个沦落女子的一种情感和态度?我们一起来回答好不好?

图片 

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师:那言外之意是什么?我们就算不相识,此时此刻我们也可以怎么样?除了相识,非常好,我们还可以干嘛?    

生:知己

师:当作知己,你了解我,我了解你,这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探究相逢,走进人物

但是这句话,是否它的意义和情感只是这些呢?

这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的,我们要探究相逢,首先我们要找到他们相逢的起点。请大家找一下,是什么机缘让这两人相逢的?可以用文中的诗句来回答。

生: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图片 

师:非常好,读得很细。这是他们相逢的起点,麻烦你再来说一下,什么叫“主人忘归客不发”呢?主人是谁?    

图片      生:白居易。

师:对,这个主人他送别人,照理说他要下船的,他没有,他忘记了,停留在那,叫“主人忘归”,客人忘记什么呀?

生:出发。

师:对了,非常好,请坐。就忘记出发了,说明白居易对这个音乐还是非常欣赏的,如痴如醉。

但是大家发现了吗?他这里好像又跟文本中的一个地方,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他在写在浔阳城的生活的时候,他是这么说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同学们“难为听”好理解,不想听,大家能不能帮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喜欢山歌、村笛的白居易,却对琵琶声情有独钟?    

图片 

生:可以看前面的序言,说“铮铮然有京都声”。

图片 

师:也就是说“铮铮然”的这个音乐,他强调的是京都声,代表着他曾经光荣与梦想的官场生活,正是因为他如此向往庙堂之高,所以当他被贬到江湖之远的时候,他的内心当然是如此这般了    

我们找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他贬谪之后的生命状态。

图片 

有没有哪位同学?好的,我读前面两句,后面就交给你了,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这一段,他写出了白居易在浔阳城的,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

师: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生: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师:整体上读得还很流畅,注意一个读音,是杜鹃啼血(xuè)。来,你说说看,她读出了白居易在浔阳城被贬之后,怎样的一种状态呢?    

生:我觉得他是有点无所事事,就找不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后从那个“杜鹃啼血”这句话里面,我觉得这是借物喻人。虽然表达的是杜鹃的悲伤,但实际上说的是他自己,所以我们读出白居易在浔阳城的一种痛苦,无所事事的悲伤。

师:那现在问题又来了,同学们,又跟某一地方的文字,产生了矛盾。请大家找找看,提醒一下,不一定是在诗歌中,大家仔细读就能找到的。你在哪里找到了的?

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图片 

师:可不可以给大家解释一下,你觉得矛盾最大的地方在哪?

生:他说自己恬然自安,就是一开始他觉得在这边挺好。

师:挺好的,我在这里挺喜欢的,叫恬然自安,是不是?在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矛盾,    

图片 

诗歌中说自己在江州很痛苦、凄凉,小序中又说自己恬然自安。那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

这个矛盾,是很多同学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划过去了。而我们读文本,重读的意义就在于,把我们忽视掉的、划过去的细节再找到,请大家来讨论一下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我们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谁来?好,这位女生。

生:我觉得白居易他在刚开始遭到贬谪的时候,可能也是希望可以随遇而安,所以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相对来说恬然自安的,但是听到了一曲来自京城的琵琶曲,唤起了他的这种对于京城的这种思念。所以他突然一下,就感受到了这种凄凉和落寞。

生:前面有一段“自叙少小时欢乐事”,我觉得这一段就是白居易,他在跟琵琶女在互相地交流,自己小时候比较欢乐的一些事情,然后也算一种苦中作乐吧。

师:非常好,但是苦中作乐,它首先是苦。所以当他说自己恬然自安的时候,可能不代表着他一定是真正的自安,只是这种苦被暂时地给压抑住了,是不是这样子的?所以我特别想用一位诗人的话,来概括白居易的心境,他说:    

图片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我们现在改一下

图片 

对于白居易而言,我本可以忍受平凡,如果我不曾拥有什么?

生:光辉。

哇,这个词太漂亮了。还有吗?

生:辉煌。

师:我写的是    

图片 

荣光,所以他拥有过过去的辉煌,此时此刻他才特别痛苦和压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白居易在很多时候,他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把自己的那种痛苦给压抑了。比如这里,他和元微之,就是元稹,他的好友写了一封信

图片 

写自己到浔阳城的岁月,说自己很好啊,“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我不仅忘记回京城,我甚至可以在这里终老,这是白居易真实的心声吗?不是    

图片 

但这种矛盾实际上是一种内心的撕扯,一种自我的锻炼,各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在这里打架。而琵琶女唤醒了他最真实的那个自我。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由一个不愿意去诉说的一个人,他最终在这月白风清的晚上,面对琵琶女诉说了自己的心声,甚至号啕大哭,泪湿青衫。(板书:直面自我

图片     

 

图片 

 (上面两页PPT的具体解读,深刻又新颖,感兴趣的老师可观看40分钟未播完整版)

四、反思相逢,观照自我

同学们,白居易如果此时此刻,他不是沦落的白居易,他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白居易。当他再遇到了这个沦落了歌女,他会怎么看这个歌女呢?

生:他可能只会把这个歌女,当作可能只是一个贩夫走卒、歌女的故事,他不会就是有那么强的代入感,甚至如果罪恶一点的话,当成一个笑话    

师:虽然这样说可能对白居易不公平,但是很有可能性。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命运的感同身受,必须得我们跟他人一样的时候,我们才能感同身受。我特别想把这一句话删掉一个词,

图片 

大家觉得我可以删掉哪一个词呢?

图片 

同是天涯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为我们不仅是非得沦落,才能感受到对方,因为我们是人,人有同理心,同理心就是,你能够去真正地去走进对方的心灵,去感受。因为相逢就是一段美好的缘分,就像今天老师和大家,我们不必要都是沦落的,我可以感知你,你可以感知我。我们在这堂课,有了心灵的触动,这也就够了。    

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好下课。

板书: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