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在小我与内在自我冲突加剧,就会造成心理的障碍,从3个方面达到合一状态

 抑郁那些事 2024-05-21 发布于重庆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性地用外在的小我,来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看到的自己和世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缺,所以我们总是对自己出身、长相、工作和能力心生不满,对他人和社会存在很深的怨恨,一方面我们通过改造自己,去迎合别人的期待,另一方面我们总是试图去改造别人,来迎合自己头脑的偏见。

于是头脑不断催生出各种目标,并固执地认为我们只有实现这些目标,才会幸福。所以,我们总是追求事物的发展来符合头脑的预期,我们总是抗拒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所以在人生的行进中就会造成各种冲突和障碍。

心理问题的本质就是冲突。是小我与自我的冲突,是头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是无法实现自我,从而疏离自我, 逃避现实,是无力承受现实的困苦,无法接纳自身的不足导致。

弗洛伊德认为:任何心理问题都是自我发展受阻的产物。

我们每个人都在头脑世界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这就在不同程度照见现实的瑕疵,我们总是对现实心生不满,这给我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心理的成长就是能够不断随着外界的变化去随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和目标,从而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

小我受制于头脑的情绪思维欲望,所以小我总是在分别在执着,总是患得患失,换句话说小我以抗拒痛苦为己任,以二元对立为存在根基。

而内在的自我与精神心理相连通,就是潜意识层面的自我。

当外在的小我与自我无法同频,我们只能通过取悦头脑的方式,来维护小我的完整。

所以,我们会固执地认为,我们只有达到某种目标,实现某种愿望,我们才会幸福,当我们头脑不断向外抓取和控制,那么我们就会疏于照料内在的自我,我们的精神就会变得贫瘠。

当头脑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缝隙加剧,我们缺乏稳定的精神能量,那么我们就会处在头脑的幻相和分裂的痛苦之中。

所以在抑郁状态下,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的念头无限的蔓延,但行为越来越懒散,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头脑却越来越执着。我们总是不放过一件事一个回忆,我们把意识投射进那些本来无法改变的事实上,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能量在改善当下的生活。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就会越来越憎恨自己,不断攻击自己,改造自己。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性地通过取悦头脑,来达成愉悦的体验,所以我们不断把意识向外投射,所以我们很容易被绑进思维欲望的战车,内在的自我的空间就会被无限压制,导致我们无法自由地表达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生活在头脑的虚妄之中,世界的真实不断地离我们渐行渐远。

所以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更加地需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来锚定我们内心的感受。而外在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所以我们的内心会变得特别敏感。

所以我们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别人来肯定自己。我们总是企图通过控制和占有来满足头脑的匮乏。

所以,我们的念头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生活给我们创造很多的障碍,于是我们头脑执着于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当头脑不断消耗耗我们的意识能量,那么就会变得更加地懒散和抑郁。但内在的分裂并没有停止,所以我们会更加地痛苦绝望。

意行疗法认为:疗愈就是从分裂走向合一,从身心分裂走向身心合一,再到知行合一的转变。

首先当我们要把向外的意识,重新投放在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我们真正的需求的什么,否则我们就会错把欲望当需求,走在一起不归的路上。我们就能认清到底是谁住在自己的身体里,我到底是谁,否则就会不断邀请别人来充当自己人生的判官,活着就会放弃自己的人生,奔赴别人的生活。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放下头脑二元的对立,否则我们就容易钻进头脑的牛角尖,我们就会执着于修复摔碎的镜子,执着于收回泼出去的水,所以我们就会一直在是非对错的低维度世界里,走不出思维的迷宫。

首先,我们是时候放下头脑的努力,放下用头脑解决所有问题的习惯。当你放下的头脑的努力,那么事物就开始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没有扭曲,没有压制,没有障碍,没有冲突。山呈现山的辽阔,水呈现水的碧波。

其次,我们必须带着有意识的行动,带着有意识地看待自己的念头,那么我们就不会去抗拒和改造自己的念头,把意识从头脑的投射拉回到当下的频谱中,当下就是是真正的合一。

当我们融入了当下意识,就融入了整个宇宙的意识频谱,生命就在宇宙当中展现无限的自由意识,人生的伤痛就不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整合成生命统一的一部分。

禅诗有言: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当我们内在跟外在达成统一,把意识投射在当下,那么我们就模糊了时间的概念,那么我们就不在头脑层面去追问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当你不再头脑层面执着于生命的意义,那么真正的意义就开始徐徐展开。

我们的行为并不是为了奔赴目的,因为行为的本身就是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