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的意义

 一线教师丁爸 2024-05-21 发布于浙江

这两天在杭州培训。

来的路上好几个小时,故在车上又把之前看过的一本书看了一遍。

这本就是蒂姆.哈福德的《混乱》。讲多样性、随机性思维对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

不过这一次看了之后,突然发现了外出培训的另外意义。

主要是下面两点:

1、弱连接

1973年,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了“弱连接理论”:

紧密的社会关系反倒没有相对薄弱的社会关系更能发挥作用。

格兰诺维特做了一个研究,想发现到底人们是怎么找到好工作的。结果发现,人们在通过各种渠道找工作的时候,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其实不是由最亲近的人直接提供的,而是由一些关系相对疏远的人提供,比如大学的同学、之前公司的前同事。

其实我们还是比较关注强连接,就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但是往往弱连接,可能对自己的影响更大。

说起来有点违背常理。

但是仔细想想好像也有一定道理。在一个相对固定、亲密的圈子里面,你们相对熟悉,相互所能够提供的信息也大致是一直的。但是打开另外一个圈子,或者进入另外一个圈子,你可能得到之前不知道的信息。

在学校里面,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不管你的同事有多厉害,不管你的同事做再深入的分享,你可能都觉得也不过如此。不过有一次,学校突然请了一位与你同事水平相当的老师来分享,你就觉得还有收获的。这还是因为,你的同事即使再优秀也毕竟和你在一个圈子,你会天然觉得你们的信息水平是差不多的。

其实走出去培训的意义也是如此,是通过不断看别人怎么做、怎么想,来创造各种弱连接。

更加关键的是,在弱连接的环境中,容易产生顿悟感。有些事情,你每天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之中,你想不明白,你卡住了。但是换一个环境,换一种语境,甚至换一个人来表达,你可能就突然明白过来了。

是的,你需要不断去抽离。

面对压力,做一个“会抽离”的教师

其实,丁爸和关注丁爸的朋友们,也是一种弱连接。我与大部分关注我的朋友是不熟悉的。不过一旦有朋友在后台提问,我就会回答。其实我是知道的,我的很多回答,也很水,甚至还讲各种大道理。但是看了的朋友跟我说,丁爸说得有道理。这中间也是不同圈子起了作用。我与更多朋友是在不用圈子的,朋友们感觉我能够提供不一样的信息。

2、团队迷思

“团体迷思”一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Irving Janis)发扬光大的,是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为了维持团体的和谐,团体成员会倾向于和团体观点保持一致,于是不愿意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观点,因此很可能导致团体做出不合理甚至很糟糕的决定。

一方面团队中的大部分会觉得,反正团队中有更加聪明的人,我不要出头,出事了反正还有个子高人顶着。

另外很多时候,团队中的大多数人是知道集体决策是错误,但是他们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在接下来行动中贯彻错误决策。

那怎么破除团队迷思。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允许团队中的不同声音。在一个团队中,多样性可能比个人能力还要重要。

说回培训这件事情。

道理也是一样的。

团队需要的是多样性,需要的是不同的声音。其实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如此,需要多样化。无论是写论文、课题,上公开课,参加工作室,外出培训,都是在打开个人成长的多样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