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壳家族

 zjp67 2024-05-22 发布于福建

贝壳的种类非常丰富多样,常见的贝壳有这些:

1. 扇贝:扇贝是珍珠贝目海扇蛤科的软体动物。贝壳较大,近圆形;背缘直;壳顶近背缘中部;前后具耳,多数种前后两耳不等;一般右壳前耳下方具有足丝孔,其腹缘具数枚小栉齿;贝壳表面常有各种形状的放射肋,肋上具有鳞片或小棘;生长纹细密而规则。壳色多种多样;贝壳内面色浅而略具光泽,常有与壳表对应的内肋,肌痕较明显;内韧带褐色,位于三角形的韧带槽中。外套缘厚,有发达的外套眼和触手,无水管。

2. 蛤蜊:是双壳纲帘蛤目[12]蛤蜊科软体动物。又称吹潮、沙蛤、沙蜊等。其贝壳卵圆形、三角形或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壳顶稍向前方凸出;壳面光滑或具有同心环纹,有壳皮;铰合部有两个“八”字形的主齿;前后闭壳肌痕同大,都呈半圆形;外套膜后端形成两个水管;斧足发达,侧扁,无足丝。李时珍曰:“蛤类之利于人者,故名”。

3. 海螺:是狭舌目骨螺科软体动物皱红螺和栉棘骨螺的贝壳、肉和厣。其壳又大又厚;壳外面粗糙,是黄色或褐色的;壳内面光滑,是红色或灰黄色的;壳口宽大。长卵形,体柔软,头部前腹面口头上有触角1对,各有1黑色小眼;足部宽大,灰黑色。

4. 牡蛎:(学名:Ostreidae)是珍珠贝目、牡蛎科软体动物的统称,俗称海蛎子、蚝等。贝壳近长形、圆形、三角形,受外界环境影响,壳形极不规则。两壳不等,左壳较大、凸出,营附着生活,右壳稍小、较平。外被鳞片,易脱落,少数种类放射肋明显,有的小蛎属牡蛎壳上密布棘刺。不同种类壳顶腔由浅至深差异很大。绞合部无齿,韧带槽发达。闭壳肌1个,肌痕明显,褐色或无色,无足和足丝。

5. 贻贝:又名壳菜,我国北方称海虹,它的干制品称淡菜。贻贝科的种类很多,在我国约有30余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10余种。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近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部为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部较长,韧带深褐色,约与铰合部等长。铰合齿。不发达。后闭壳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细软。

6. 鲍鱼:(学名:Haliotis)是腹足纲、鲍科的一属海洋软体动物。中国古称“鳆”。形体大小不等,从10厘米到30厘米 。它们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头部很发达,垂有流苏,两个触角在伸展时很细很长,突起的末端生长着眼睛。头叶的腹面有向前伸出的吻口,口里面有强大的齿舌,齿舌是其特有器官。贝壳左侧边缘有一列圆形小孔,为呼吸排泄孔,开孔数目因种类而异。足的肌肉特别肥厚,分上下两部分,上足有许多触角,可从壳边缘小孔中伸出,专司感觉作用;下足扁椭圆形,适于附着和爬行。

7. 蛏子:

指甲贝,即缢蛏,俗称蛏子,别名青子、缢肠、美人蛏,北方又称蜻,因其神似人的指甲,故又叫做指甲贝,是瓣鳃纲竹蛏科的一种。

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缢蛏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海,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也是当今综合生态系养殖中的重要成员(鱼、虾、藻和贝)之一。缢蛏以穴居生活,通常滤食浮游性弱、易于下沉的硅藻或底栖硅藻,对食物没有严格的的选择性。

8. 鸟蛤:鸟蛤,双壳类鸟蛤科(Cardiidae)软体动物,亦称心蛤,两片壳大小和形状相同,颜色从褐色到红色或黄色,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动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