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统命脉:文以载道,文字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昵称45199333 2024-05-22 发布于北京

我“对道统血统文统”三大命脉之肤浅见解

广东茂名  杨雪峰
文统命脉章

万物人最灵,人得天地中和之气,有德有智而代天宣化。所以人类伦理道德确立之后,世界才成为世界,人类也才真正进入文明社会。而人类生命短暂,伦理道德的建立,必须有师有教,有义理有载体(辅助工具),通过世世代代相传授,人类文明才得以继承和发展。

第一节  文以载道源于易

中国自古称神州,道德文化以天人合一为最高标准。河出图,洛出书,先天后天八卦生克制化而成易。故易,是古圣通天的大学问,为阐道之始,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上古无文字,制作文物均极简陋。伏羲览河图而后制卦象。当时实无文章,只有图画,这是象形文字的起源。而会意之文字,创制多取义于结绳,传于历代。其后古圣人推其义,宏其用,以为制作之本。中华历代的文物,皆是祖述于易。

易之所作,既因图书,传之天然,决非人为主观意愿而妄作。易之推衍变化,皆天地自然之序,皆符合造化自然的法则,遵循天道,有定序,有极则,终始气数,运用本末,不得有所易制。所以易以人明,备见于人天相合,是为教之本。

盖闻:上古之时,人事简略。民习于道,上有所制,下则循之。既无所多需于变化,亦无所穷于多用。通俗地说,上古人心淳朴,以全生适性,原始要终为务。大人君子以行为作表率,树立模范,言传身教,所以人们观看简单的图象,自然就可以明白道理,而不必兢兢着于文字,日日施以教化。

自黄帝垂衣裳天下治,传至尧舜之后,人心不古,则重在立教。通过立人教,明人道,而不违于天道。为使人性不悖于天数,从此学问为人事所重,要务在于开民智,扬道德,要之以忠仁,行之以礼义,归之于诚信,最终达到至善而返天。此上天应运于大圣,依时立教本旨的由来。

道兴姬周,文王作《周易》,周公作爻辞。而夫子虑文周言辞末尽其意,忧后世学者难启圣人之志,乃作《十翼》而绍述之,其实无非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为大开民智,广开普渡,夫子又参合六经,重编《春秋》,删定诗书,后孟子、子思两位大贤遵循孔学,继之而著《大学》《中庸》,其教言无非阐释易道,广开方便之门,教化大众。由此可知,《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五经,是中国义理文运的纲目,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举例略陈,如易经是直接对应天道运行的体系理论;春秋是历史大事的多层互涉互动的现实例子。古老的《诗经》,看似质朴、其实很不一般,每一首都天然合乎易经的卦象。至于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清对联,每一种文体的流行,都与当时朝代和历史的发展大趋势相吻合,也必须符合易道的运转,起到调和气息、和合阴阳的作用和功效。唐诗圆润无方、浑然如丹,天然就是修炼人的境界。宋词的节奏、合乎人体韵律、合乎天地的气息。明代盛行修道,多不入门径。到得清末,已经阴阳分崩离析、文失其刚、武失其传,故而盛行对联,以调和世运阴阳。

现在的社会,世运太乖,人极其聪明却又心机太巧,仁义礼信严重缺乏。教旨虽传,理未明,行未显,有如无有。加上旁歧杂理日益纷张,淆惑人心,将正教正学尽行湮没。因世道趋下,道德伦理沦丧,极端追求物欲享受,人性复蹈如禽兽。故重立文统命脉于今世,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精神,为当务之急。

做人必须学圣贤,龟山杨时曰:“学者学圣贤之所为也,欲为圣贤之所为,须是闻圣贤所得之道,若只要博通古今,为文章忠信原悫,不为非义之士而已,则古来如此等人不少,然以为闻道则不可学,而不闻道,犹不学也。志学之士,当知天下无不可为之理,无不可见之道,思之宜深,毋使心支而易昏,守之宜,笃毋使力浅而易夺,要当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则天地之心自呈露于目前,古人之大体已在我矣。不然未免口耳之学。古之学者以圣人为师,其学有不至,故其德有差焉。人见圣人之难为也,故凡学以圣人为可至,必以为狂,而窃笑之。夫圣人固未易,至若舍圣人而学,是将何所取,则乎以圣人为师,犹学射而立的,然的立于此,然后射者可视之而求中,若其中不中则在人而已,不立之的,以何为准。

臣按射者必志于的,不立的则无以为准,而何以射哉,儒者之学亦然。故曰:学以圣人为的。”

第二节 文字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

文字是文明之基,研究中国文化,必须以文字作钥匙、为载体。

文字的起源也在易。文生于爻,《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星躔日轨,水道陆形,皆有定度,圣人则之,以着为教。天道不言,气凝成象,在天有其景;地道不言,在地有其形,纹理见于物,统之名为“文”。字出于象,始于一二而生,生至于无穷,如母之孕子。故字之声抑扬开塞,合散出入;其形衡从曲直,邪正上下,内外左右,皆有义,皆本于自然,非人私智所能为。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从没间断。

(一)上古太昊伏羲氏始造书契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太昊伏羲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按《路史》:太昊伏戏氏以龙纪官百师服,皆以龙名,作为龙书,以立制号,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按《通鉴前编》:太昊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注一】伏羲时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之瑞,因而名官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道书称之为“演八会为龙凤之文,谓之龙书”。由此可推想,上古太昊天皇时,可能已创有文字,但没有流传下来,故后世认为黄帝时期苍颉首创文字。

(二)炎帝神农氏始作八穗书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

按《路史》:炎帝神农氏命屏封作《穗书》,以同文攽令。

(三)黄帝有熊氏命苍颉作字始有鸟篆云书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外纪帝》:命苍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苍颉见鸟兽之迹体,类象形而制字,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文字必归六书。书制有六:一曰象形,二曰假借,三曰指事,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谐声,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文字必归六书。

【注二】六书一曰象形,谓日月之类,象日月形体而为之也。二曰会意,谓武信之类,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会合人意也。三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建类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故名转注也。四曰处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有其处事得其宜,故曰处事也。五曰假借,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六曰谐声,谓形声一也,如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

按《孝经援神契》: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丹青,垂萌画字。宋均注曰: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苍颉视龟而作书,则河洛之应,与人意所惟通矣。

按《韦续书法·黄帝史》:苍颉写鸟迹为文,作篆书。因卿云作云书,亦黄帝时也。仓颉傍龙凤之势,采鸟迹为古文。苍帝所制,乃古文虫篆。孔壁古文《蝌蚪书》,即其体也。

按《云笈七签》:帝服斋中宫,有大鸟衔图体,备五色三文成字,又至翠妫之泉,有黄龙负图而出于河。其图五色毕,具白图兰叶,而朱文帝令侍臣写之,以示天下,曰《河图书》。帝既得龙凤之图书,苍颉之文,即制文章,始代结绳之政,以作书契。

(四)少昊金天氏始作鸾凤之书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少昊金天氏作鸾凤书,以鸟纪官文章衣服取象古文。

按《路史》:少昊青阳氏即位,诸福之物毕至爰书鸾凤。

(五)颛顼高阳氏作科斗书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科斗书》者,因科斗之名,故饰之以形,不知年代,或云颛顼高阳氏所作。

按《路史》:帝颛顼高阳氏文龙负图,于是书科斗。按《玉海书序》:孔壁得科斗文字,书始云高阳氏作。

按《释之金壶记》:高阳氏状科斗之形,作《科斗书》,亦曰篆文。

(六)帝喾高辛氏始作人形书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帝喾高辛氏以人纪事,作仙人形,书车器衣服,皆为之。

(七)陶唐氏帝尧始作龟书

按《史纪·五帝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帝尧陶唐氏因灵龟负图作龟书。

按《续文献通考》:陶唐之世,南裔有越裳氏,重译来朝,献神龟,盖千岁,方三尺馀。背有蝌蚪文,记开辟以来,尧命录之,谓之龟历。

(八)夏后氏始作钟鼎书

按《史记·夏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夏后氏作《钟鼎书》,以钟鼎形为象也。

【注二】夏朝文字,从考古发掘看,尚未确证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但这个论点还须今后探索和证实。因中国历史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模糊不清。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6年,把研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断层历史,作为“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称为夏商周断代工程。

(九)殷商时期出现甲骨文

殷商时期,出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那就是甲骨文。到殷商后期,开始大量在青铜器上刻字,后世称之为金文。

【注三】甲骨文: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注四】金文:是商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钟鼎文。 

(十)文王始作鸟书武王又作鱼书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韦续书法》:周文王时,赤雀衔书集户,武王丹乌入室,以二祥瑞,故作《鸟书》。周法《鱼书》者,因素鳞跃舟所作。

至西周时期,周宣王命太史籀统一文字。太史籀整理出了差不多将近一万字,始作大篆十五篇,号曰《篆籀》,用作官方正版文字,史称史籀文,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石鼓文。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官方对文字做出的正式标准。

(十一)秦始皇帝命李斯作大篆,又删古文为小篆书

秦丞相李斯在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当世的文字风格,创出了简单易写易懂的小篆,后程邈又创出更为简单易辨的隶书。这两种书写方式,成为官方统一的法定书写范式。

按《续文献通考》:李斯增损大篆异同,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世谓之玉著篆。又谓之八分小篆,盖比籀文,十存其八云圻。按小篆之体,又复有八,曰鼎小篆,曰薤叶,曰垂露,曰悬针,曰缨络,曰柳叶,曰剪刀,曰外国,胡书古文可谓上古,大篆谓中古,小篆谓下古。

按《续通考》:程邈增减大篆,去其繁复,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

(十二)东汉钟繇作楷书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以钟繇为代表,在隶书的基础上,创出了一种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相比于隶书更简单易写的书体——楷书。楷书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流行,唐朝达到巅峰,定为官方使用的书写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东汉时期,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作《说文解字》十五篇,凡万六百字。《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新中国建立后,在以前的字体基础上,创出了笔画更为简单的简化字,但是书写方式不变。

第三节  结语

纵观历史,一个文明的诞生和延续,语言和文字都是最重要的基础架构。只要文字和语言还在,这个文明就不会灭亡。而文字,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所以说,文字是中国历史之根,是华夏文明之源,是充满智慧的语言符号。有诗为证:

其一

大道衍文来,稽源溯字魁。

河图天瑞应,太昊画天开。

皇命飞龙氏,朱襄造契才。

书符天地法,结构六书赅。

其二

中央圭土气含英,黄帝文明集大成。

芲颉造书天雨粟,天机尽泄鬼神惊。

洛龟鸟迹丹青曜,折屈相钩字画萌。

效象奎星圆曲势,卿云宪景道昌明。

其三

上古无文字,天公没语与。

阴阳严密码,信息研几锄。

河洛演三易,皇皇造契书。

人间文运出,瑞应紫宸居。

绳结龙文现,象成于卦初。

黄云融鸟迹,垂露景光舒。

圣圣成纲纪,人人乘法舆。

六书开大道,一字向明渠。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很简短一句话,其实就点出了根源。盘古开天一,三皇演三才、五帝化五行,他们有先有后,一层一层的接力赛,揭开宇宙的开端与大道的运行。

德由善立,学以师兴。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怎么来的呢?一方面,通过祖辈相传的故事而来;另方面,则通过文字记载,以历史和文学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文化教育,无非通过语言与文字这两大载体,一代代的承传下来。所以,今天我们能够接受教育,读书明理,应报六重恩:

一报天地盖载恩,二报日月照临恩,

三报皇王水土恩,四报爹娘养育恩,

五报祖师亲传法,六报十方众生恩。

图片

【附录1】◎墨薮五十六种书

龙书(太昊因景龙作)穗书(神农因嘉禾作)鸟迹篆(黄帝因苍颉鸟迹作),古文(苍颉作)云书(黄帝因庆云作)鸾凤书(少昊作)。科斗书(高阳氏作)暨仙人形(书。高辛氏作),龟书(尧因龟负图作)锺鼎(书。夏后氏刻锺鼎作)薤叶(篆。汤时务光作)俱。虎书回鸾(篆。并史佚作)鸟书(文王因赤鸟衔书作)是,鱼书(武王因白鱼入舟作)填书(周媒氏以判合男女作)大篆(宣王史籕变古文作)继。复书(史籀重复篆文作)玉箸(篆。周时有之,篆相似也)更殳书(文记笏,武记殳),麒麟(鲁西狩获麟,孔门弟子作)转宿(宋司星子韦作)二书纪。雕虫(书。秋胡妻观蚕作)蛇书(鲁人唐终妻蛇绕身作)暨细篆(秦丞相李斯作),小篆(李斯增大篆,复作小篆)摹印(篆。鸟头云脚,李斯赵高善之)古隶(秦军正程邈作,又有秦隶。)见。刻符(书。秦始皇作)尚方、缪篆出,署书稿书气候书。芝英(书。汉陈遵作)鹄头(书)偃波存,蚊脚(书。上章用)垂露(篆)更悬针。章草飞白(书。蔡邕作)缨络篆(刘德升作),一笔书兮共八分。剪刀金错行书(锺繇作)明,柳叶散隶龙爪(书)从。行隶八体并虎爪,鬼书花书书数终。

【附录2】◎八体六书六文

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二曰奇字,古文异书;三曰篆书;四曰佐书,即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印;六曰鸟篆。

六文:一曰象形,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声,河海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考老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附录3】◎八显

八显者,一曰天书,八会是也;二曰神书,云篆是也;三曰地书,龙凤之象也;四曰内书,龟龙鱼鸟所吐者也;五曰外书,鳞甲毛羽所载也;六曰鬼书,杂体微昧,非人所解者也;七曰中夏书,草艺云篆是也;八曰戎夷书,类于昆虫者也。此六文八体,或今字同古,或古字同今,符彩交加,共成一法,合为一用,故同异无定也。此依宋法师所说,未见正文。而三洞经中符有字者,如《古文尚书》中有古字,与今同者耳。

【附录4】◎玉字诀

太上道君于南丹洞阳上馆,为学士王龙赐说此灵文玉字之诀,但未知定是何世所注,学者寻之。又说诸修行符醮五方思存禳灾等法,然正是解诀八会之文,而就本文理中复明理,如解真文中更明感通之理。《定志经》又云:出思微之义,事中复有事,如玉诀中复明传经及盟授威仪之事。然诸经中凡有解诀,皆通谓之玉诀也。

【附录5】◎皇文帝书

《三皇经》云:皇文帝书,皆出自然虚无空中,结气成字。无祖无先,无穷无极,随运隐见,绵绵常存。

【附录6】◎天书

《诸天内音经》云:忽有天书,字方一丈,自然见空。其上文彩焕烂,八角垂芒,精光乱眼,不可得看。天真皇人曰:斯文尊妙,不譬于常,是故开《大有》之始,而闭天光明,以宝其道而尊其文。其字宛奥,非凡书之体,盖贵其妙象而隐其至真也。

【附录7】◎龙章

《灵宝经》云:赤明开图,运度自然;元始安镇,敷落五篇;赤书玉字,八威龙文;保制劫运,使天长存。此之龙章也。

【附录8】◎凤文

《紫凤赤书经》云:此经旧文藏在太上六合紫房之内,有六头师子巨兽夹墙,玉童玉女侍卫凤文。

【附录9】◎玉牒金书

《三元布经》:皆刻金丹之书,盛以自然云锦之囊,封以三元宝神之章,藏于九天之上大有之宫。谓之玉牒金书。又云:以紫玉为简,生金为文;编以金缕,缠以青丝。《太上太真科》云:玉牒金书,七宝为简,又名紫简。

【附录10】◎石字

《本行经》云:道言昔禅黎世界,队王有女,字絓\音。生仍不言,年至十四。王怪之焉。乃弃女于南浮长桑之阿、空山之中。女行山週匝,忽与神人会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神执絓\音右手,题赤石之上。语絓\音曰:“汝虽不能言,可忆此也。”天为其感,愍其疾,遣硃宫灵童,下教絓\音治身之术,授其赤书八字。絓\音于是能言。《灵宝玉诀经》云:道告阿丘曾曰:“汝前生与南极尊神同在禅黎世界,于丹陵之舍、柏林之下,同发道意。尔时南极姓皇,字度明,执汝右手,俱题赤石,以记姓名南宫。即书汝笔迹题于南轩。今犹尚在,石字亦存。汝忆之不?”丘曾心悟,举目即见南极所主南壁刻书云:太甲岁七月一日,皇度明王、阿丘曾同于丹陵柏林下发愿。合二十三字,字甚分明。

【附录11】◎题素

《五符经》云:《五符》一通,书以南和之缯;南和,赤色缯也。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玄之君。《仙公请问经》云:《道德上下经》及《洞真玄经》《三皇天文》《上清众篇咏》等,皆是太上所撰而为文,书于南和之缯,故曰题素也。

 【附录12】◎玉字

《内音玉字经》云: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字方一丈,自然而见空玄之上,八角垂芒,精光乱眼。灵书八会,字无正形。其趣宛奥,难可寻详。皆诸天之中大梵隐语,结飞玄之气,合和五方之音,生于元始之上,出于空洞之中,随运开度,普成天地之功。

天尊命天真皇人注解其正音,使皇道清暢,泽被十方。皇人不敢违命,按笔注解之曰:形魂顿丧,率我所见,聊注其文。五合之义,其道足以开度天人也。和合五方无量之音,以成《诸天内音》,故曰五合之义也。

【附录13】◎文生东

《太平经》云:文者,生于东,明于南,故天文生东北,故书出东北,而天见其象。虎有文章家在寅,龙有文章家在辰。文者生于东,盛于南。是知真文初出在东北也。

【附录14】◎玉箓

《玉清隐书》:有帝简金书玄玉箓籍,可以传《玄羽玉经》也。又云自非帝图玉箓者,不得闻见上皇玉慧玉清之隐书,金玄隐玄之羽经也。

【附录15】◎玉篇 

《众篇序》云:元始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掌箓,秘于九灵仙都之宫,云蕴而授葛仙公之经也。

【附录16】◎玉札

《金根经》云:太上大道君以《大洞真经》付上相青童君,掌箓于东华青宫,使传后圣应为真人者。此金简玉札,出自太上灵都之宫,刻玉为之。

【附录17】◎丹书墨箓

《太真科》云:丹简者,乃硃漆之简,明火主阳也。墨箓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也。人学长生,遵之不死,故名丹简墨箓,秘不妄传。

【附录18】◎玉策

天皇手执飞仙玉策,人皇手执上皇保命玉策,地皇手执元皇定箓玉策。

【附录19】◎福连之书

《三十九章经》曰:太上有琼羽之门,合延为胎命之王,玄一为三气之尊,元老为上帝之宾,并扶兆身,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又曰:太上金简玉札为福连之书。

【附录20】◎琅虬琼文

《飞行羽经》云:金书玉箓,乃琅虬琼文也。

【附录21】 ◎白银之编

《金房度命经》云:太常灵神都宫中,有金房度命回年之诀。皆铸金为简,刻白银之编,紫笔书编也。

【附录22】◎赤书

《玉诀经》云:元始赤书五篇真文,置以五帝,导以阴阳,转轮九天之纽,运明五星之光也。

【附录23】◎火炼真文

《本相经》曰:吾昔赤明元年,与高上大圣玉帝于此土中炼其真文,以火莹发字形。尔时真文火漏余处,气生化为七宝林,是以枝叶成紫书,金地银镂玉文其中,及诸龙禽猛兽一切神虫,常食林露,真气入身,命皆得长寿,三千万劫。当终之后,皆转化为飞仙,从道不辍,亦得正真无为之道。

【附录24】◎金壶墨汁字

《圣纪》云:浮提国献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黑汁若淳漆,洒木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老君撰《道经》垂十万言,皆写以玉牒,编以金绳,贮以玉函。及金壶汁尽,浮提二人乃欲刳心沥血,以代墨焉。

【附录25】◎琼札

《玉清隐书金虎符》云:《郁仪赤文》,招日同舆;《结璘黄章》,与月共居。《上清消魔经》:启洞门于希林,寻灵迹于丹穴。发元天之硃匮,望上清之琼札。玄书既刻于玉章,绛名始刊于灵阙。四遇三元于玄宫,六造五老于灵室。

【附录26】◎紫字

《八素经》云:《八素真经》玄文,生于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八素高玄羽章》,灵文郁乎洞标,紫字焕乎琼林,神光流辉于九元,金音虚朗于紫天。文威焕赫,气布紫庭。众真晏礼,称庆上清。

【附录27】◎自然之字

《玉帝七圣玄记》云:尔乃回天九霄,白简青箓,上圣帝君受于九空,结飞玄紫气自然之字,玄记后学得道之名。灵音韵合,玉朗禀真。或以字体,或以隐音,上下四会,皆表玄名。空生刻书广灵之堂,旧文有十万玉言。字无正类,韵无正音。自非上圣,莫能意通。积七千年,而后昆仑之室,北洞之源,字方一丈,文蔚焕烂。四合垂芒,虚生晻暧,若存若亡。流光紫气拂其秽,黄金冶炼莹其文。遂经累劫,字体鲜明。至上皇元年九月十七日,七圣齐灵清斋长宫,金青盟天,《贝危》誓告灵,奉受灵文。高上解其曲滞,七圣通其妙音。记为回天九霄得道之篇。刻以白银之简,结以飞青之文,藏于云锦之囊,封以启命之章。付于五老仙都左仙公,掌录琼宫也。

【附录28】◎四会成字

《玉帝七圣玄记》云:《七圣玄记回天上文》,或以韵合,或以支类相参,或上下四会以成字。音或标其正,讳或单复相兼。皆出玄古空洞之中,高真撰集以明灵文。后学之人,若有玄名者得见此文。青空捒初角切名,四司所保,五帝记名也。

【附录29】◎琅简蕊书

《八素经》云:西华宫有琅简蕊书,当为真人者乃得此文。

【附录30】◎石碽

《三洞珠囊》云:西王母以上皇元年七月,于南浮洞室下教,以授清虚真人王君,传于夏禹。禹封文于南浮洞室石匮之中。硛有作此碽者。故《五符》云九天灵书犹封于石碽是也。今检诸字,类无此碽字也。《玉诀》下云:五老真文封题玉匮,亦其例也。孔灵符《会稽记》云:会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为石篑。壁立干云,累梯然后至焉。昔禹治洪水,厥功未就,斋于此山,发石篑得金简字,以知山河体势。于是疏导百川,各尽其宜也。

裁灵万品,模拟一形;义有四宗,会明七字;指事象谕,内外两言。绌聪隳体之余,任嘘从呬之暇,舐笔磨墨,辄贻原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