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叔

 天下文学文摘报 2024-05-22 发布于内蒙古

我们老白家是一门大户人家,通辽市科左后旗常胜镇平安村整个村多数都是姓白一家子,股份多,所以,我的老叔就多:大爷家的老叔叫白宝富,多年当村干部;我亲老叔叫白宝贵,人生多彩;我三爷家的老叔叫白宝忠,是一所高中的数学老师,擅长文艺;老爷家的老叔叫白宝库,晚年生活在在北京……

     我家的老叔数不清,就说说我家亲老叔吧:我家亲老叔,他是一个颜值很高的美男子。论长相、论个头、论胖瘦、论气质,不是我夸海口,和当下男明星差不多少。最突出的特征是,浓眉毛,大眼睛,尤其那眼睛,啥时候看,啥时候都像秋天老农刚摘下来的葡萄那样透亮有神。现在都80多岁的人了,精神不减当年,照样矍铄呢。

     我家亲老叔,他有一肚子墨水。旧社会,他上过村里王大巴拉开办的私塾”,《百家姓》《名贤集》《弟子规》《四书五经》他都背的滚瓜烂熟。他当年背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的话,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没忘记呢!真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家亲老叔,他是一个军人出身。他是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兵。服装都是仿照前苏联那一套:船形帽、包子裤、黑皮靴,相当洋气。在部队,老叔是个文艺兵,吹打弹拉,无所不能,样样都会,尤其是手风琴、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得更是略高一筹。老叔不愧是当兵出身,到现在还是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记得小时候“官伙”的时候,在北炕早晨我和哥哥“吵被窝子”,老叔一点都不客气,“啪”的一下,军用黑皮靴“甩”过来了,我和大哥吓得立马“没电”了,赶忙缩回被窝里不敢作声了。

     我家亲老叔,他当过人民教师。老叔转业到农村以后,由于肚子里有文化,加之有点特长,很快就被当地选上当教师了。由于他教课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学生们都愿意听他的课,我还是他的得意门生呢!到现在他还清楚的记得我在课堂回答问题时的样子:首先是皱起眉头来,稍稍思索一下,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我家亲老叔,他当过“乌兰牧骑”演员。有一年假期,也不知道是寒假呀还是暑假,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后旗全旗教师到旗里培训,当时的旗委宣传部长德力根仓问,我们教师队伍中谁会拉手风琴呀?老叔说,我会。当时老叔就留在旗“乌兰牧骑”当演员了。后来因为政策原因,旗县级不允许设“乌兰牧骑”,老叔就被“下放”了,回到了农村当农民。别的演员有的转行到了商业,有的转行到了民政,老叔一直没有找,只是享受着军人那点微不足道的待遇,头些年,把证交到民政局还丢了,一直没找到。

     我家亲老叔,他主要的职业就是农民。生产队“大帮轰”那阵子,他和社员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有特长,在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里主要是担当指导兼伴奏。分田到户了,他和别的农民一样,侍弄自己的庄稼,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现在老了,干不动了,五个儿子,两个姑娘,也都早已成家立业了,没啥操心的事了。老叔,有时,他在村子里牵着蜗牛散散步,遛遛弯儿;有时,他和老年人聚在一起娱乐娱乐,尬尬小麻将,安度晚年,其乐融融。

     我家亲老叔,他还学开过拖拉机呢,秋翻的时候,他还被拖拉机碾压过呢,锁骨都被碾碎了,老叔真是命大,躲过了此一劫。

     如果说社会是一部大书,那么,每个人的一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段落或一个章节了。娘亲舅大,爹亲叔大。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生活七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我家亲老叔的多彩人生。

作者:白守双

摘自《通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