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流》40条金句治愈你的精神内耗

 响亮2013 2024-05-22 发布于河南

1、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2、心流是意识和谐有序的一种状态,当事人心甘情愿、纯粹无私地去做一件事,不掺杂任何其他企求。

3、伟大的音乐、建筑、艺术、诗歌、戏剧、舞蹈、哲学、宗教,都是以和谐克服混沌的好榜样,任何人都可以仿效。但很多人都忽视它们的存在,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命的意义。

4、个人首先得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必须能不受外界影响,自己找到快乐和目标。

5、寻求快乐是基因为物种延续而设的一种即时反射,其目的非关个人利益。进食的快乐是为确保身体得到充足营养,性爱的快乐则是鼓励生殖的手段,它们实用的价值凌驾于一切之上。

6、培养毅力应该从建立意识的秩序、控制感觉与思想着手,而且最好不要企图走捷径。

7、意识虽然像一面镜子,反映外界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变化,但它是选择性的反映,会主动塑造事件,并把主观的真实加诸事件之上。

8、无论如何,每个人能经历的事情就这么多,所以准许哪些资讯进入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这就决定了生活的内涵与品质。

9、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

10、最优体验出现时,一个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以求实现目标;没有失序现象需要整顿,自我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因此不需要分心防卫。

11、与其为如何赚100万或结交有权有势的朋友而烦恼,不如把心思放在使日常生活更和谐充实上,这才是一条比追求象征物更直接的道路。

12、竞争只有在它以使个人技巧臻于完美为目标时,才有乐趣;当它本身成为目的时,就不再有趣了。

13、“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

14、心流体验跟世间所有的事一样,不可能绝对的好。它的好在于它具有使人生更丰富、更紧凑、更有意义的潜力,在于它能加强自我的力量与复杂性。

15、只有在注意力集中活动本身时,竞争才能改善体验。如果一个人在意的是外在目标——诸如打败对手、给旁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赢得一份高薪的工作等,那么竞争就只是令人分心的因素,不构成诱因。

16、在困难和威胁几乎使我们陷于瘫痪时,我们必须找到投注精神能量的新方向,一个不会受到外来力量影响的方向,以便肯定自己的控制力。

17、一个人若是对外界失去了兴趣,不愿主动跟外界建立关系,就等于把自己孤立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在讲述他觅得个人幸福的过程时说:“我渐渐学会对自己和自己的缺点漠不关心,我渐渐把越来越多注意力放在外界事物上,例如,世界的状况,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我喜欢的人。”

18、感官不加训练,就只能提供混乱的资讯。生涩的动作漫无目的而又笨拙,迟钝的眼睛只能看见丑陋无趣的景象,没有音乐感的耳朵听见的多半是刺耳的噪音,粗糙的舌头也只能辨识平凡的味道。

19、心灵无所事事,如脱缰野马,往往停留在令人痛苦或困扰的思绪上。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件所吸引。

20、所谓创造力与记诵式学习不兼容,其实是一项错误的假设。多位最具创意的科学家,都以能记忆大量音乐,诗歌及历史资讯而著称。

21、当一个人学会一套象征体系,并且有能力加以运用时,他就在心灵之中建造了一个随时与他同在、自给自足的世界。

22、写作提供给心灵一种表达途径,让一个人用方便记忆的方式,记录时间与感受,以便在日后重温。它也是一种分析与了解体验的方法,一种建立体验秩序的自我沟通。

23、他们从工作中发现被别人忽略的契机,全神贯注于手边的活动,磨砺自己的技巧,让自己深深沉浸于互动之中,使自我变得更强大。

24、如果目标选得好,我们又有勇气无视阻碍,坚持到底,就能全神贯注在周遭的行动与事件上,无暇觉得不快乐。

25、艺术创作需要的是清醒的心灵。药物作用下完成的作品,经常缺少杰作应有的复杂性——它往往显得肤浅而自我陶醉。

26、一个人不能在独处时控制注意力,就不可避免地要求助于比较简单的外在手段:诸如药物、娱乐、刺激等任何能麻痹心灵或转移注意力的东西。

27、若一个人从独处中找到乐趣,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亦即不需要借助他人、工作、电视、剧场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

28、一味追求逸乐的生活方式,只能跟建立在努力工作与乐趣之上的复杂文化共生。如果文化不能或不愿意再支持这批没有生产力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就会变得无依无靠。

29、表达性的活动使我们觉得触及真正的自我。

30、学会面对残疾挑战的病人觉得,人生方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重新学习生活就是一种骄傲和乐趣。他们把意外事故从精神熵的来源,转变为内在秩序的开端。

31、自我的完整取决于把中立或破坏性事件,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状态的能力。

32、当年轻人在自行拣选的目标上建立了坚强的自我,任何外来的失望都不能撼动时,适应性技巧的发展就已臻至巅峰。

33、为什么有些人的力量被压力削弱,有些人却变得更坚强?答案很简单,懂得如何把无助的状况转变为新的心流活动,并加以控制的人,会为自己找到乐趣,在考验中锻炼得更坚强。

34、培养自得其乐的性格:确立目标;全神贯注;避免过于自我;从当前体验中寻找乐趣。

35、主要方向明确,行动规则清楚,并能提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任何目标都能使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36、一个人制定的目标完成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不让自己的精力消散或浪费掉。

37、一个知道该怎么做,却无法打起精神实践的人,实在很可悲,所以英国浪漫诗人布莱克说:“心中有欲望却不付诸行动的人是在毒害自己。”

38、不论英雄还是圣徒,都为一个远大的目标,奉献全部的精神能量,终身笃行,至死方休,使生命成为统一的新流体验。

39、如果一个人连自己要什么都懒得去研究,注意力都放在外在目标上,连自己的感觉都无暇顾及,那么他就不可能形成对行动有意义的企图。

40、凡是能无视痛苦和失败,坚持下去的人,他的人生就有可能成为一股涓涓不断的心流:一系列有焦点、全神贯注、表里一致、秩序井然的体验,从内在秩序中创造出无穷的意义和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