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一味中药是补气第一药(黄芪),气足了,出汗少了,免疫强了,很多问题都消失了

 als的图书 2024-05-22 发布于安徽
    • 这一味中药是补气第一药,气足了,出汗少了,免疫强了,很多问题都消失了
      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黄芪做为“补气圣药”,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
      在大家心里,黄芪是一味能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药材,有些人常去药店购买回来泡茶饮,也有不少喜欢炖汤的朋友把黄芪做药膳。
      今天,梁医生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应用黄芪的心得体会。这些思路我在临床使用时也经常会用到,学会就是你的。

      黄芪补气容易上火?
      有的人一用黄芪就上火,唯恐避之不及。但其实,中医用药不像饿了吃饭、渴了喝水那么简单,气虚也不是喝点黄芪泡水就能解决的。中医用药讲究辨证、讲究配伍,用不对可不是药的问题!
      黄芪的药性、功效:
      黄芪是一味临床使用率极高的中药,有“十药八芪”之说。可见其应用之广泛、功效之卓著。
      如果你去看《中药学》上黄芪的作用,你会吓一跳: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初学者看了,简直是一头雾水。看起来,这味药是万能药,作用太多,记也记不住。运用也难,若抓不到它独到之处,疗效也不佳。所以梁医生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黄芪的心得体会
      小剂量黄芪——主要用于补虚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本方最适用于虚寒胃痛,脉虚的情况。
      【药物组成】
      黄芪一两半、桂枝、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12枚(擘)、胶饴(饴糖)一升。
      方中,黄芪用量只有桂枝的一半,药量非常小。因为黄芪的“补虚”作用,是针对久病之虚而言。若是身体亏虚,十分瘦弱的人,一下子用大剂量黄芪,是不是容易出现虚不受补的问题啊?所以,补虚时常用小剂量黄芪。
      中等剂量黄芪——主治麻木
      黄芪中等剂量主要用于肢体麻木。最出名的莫过于“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物组成】
      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方中黄芪用3两,是古代治疗血痹病的一张专方。
      血痹其实就是因为血脉的闭塞而出现的身体麻木不仁、感觉迟钝,或皮肤增厚的症状,有的人还会有瘙痒、酸麻胀,甚至疼痛、蚁行感、烧灼感、热感等特殊感觉,都可以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大剂量黄芪——止汗、利水、降压
      No.1
      止汗
      张仲景有个经典的方子,用了大剂量的黄芪,名为“芪芍桂酒汤”。
      方中重用黄芪,用到5两,治疗出汗、黄汗。
      这个汗出到什么程度?
      衣服上有汗味,像黄柏那样的汗渍。汗越多,黄芪的用量越大。民间也有一止汗方,单用黄芪,加红枣煮汤,确实有止汗的效果。
      No.2
      利水
      大剂量黄芪还可用来利水,治疗下肢、全身浮肿。
      ● 清代陆定圃《冷庐医话》中记载,有一个病人全身浮肿,奄奄一息了,用大剂量的黄芪煮粥喂服后,很快小便非常多,肿退了,人也清醒了。
      ● 北京有一个医生叫陆仲安,治疗一个全身浮肿的患者,用了大剂量4两黄芪,浮肿就退了。
      ● 岳美中先生也常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肾病,消除蛋白尿。
      西医没有办法,但是中医就能解决,是大剂量黄芪解决的,但是只限于肾病的浮肿,肝病的浮肿就无效。
      No.3
      降压
      一些老年人舒张压(低压)高,难降的,可用大剂量黄芪。国医大师邓铁涛也曾讲到,“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
      但因黄芪是益气升阳之品,所以阴虚内热或肝阳上亢、舌质红绛的患者不宜应用。

      如何判断自己适不适合用黄芪?
      1. 摸肚子
      如果肚子松松软软的,手可以伸进去,甚至立位肚子是下垂的,晃臂膀时可以出现“蝴蝶袖”,这种人用黄芪最合适。
      2. 问食欲
      食欲差、大便溏稀的人适合用小剂量黄芪。单用熬膏效果就不错。
      如果食欲亢盛,吃得特别多,一少吃就乏力、心慌,此时可应用大剂量黄芪,能使食后饥饿感减轻,食量减少,人依然有力气。
      3. 看腿
      如果你的腿易浮肿,一按一个坑,尤其是肾病原因导致的,就很适合用黄芪。
      4. 问汗
      有些朋友特别容易出汗,夏天浑身都是湿的,如果是运动或吃饭后全身的大汗,这时也很适合用黄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