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加印

 罗纳歌特 2024-05-22 发布于河北

▲ 关注 中国诗歌网 ,让诗歌点亮生活

施施然第五部诗集《隐身飞行》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全国发行,一经上市,即受到读者喜爱,冲上当当文学类新书热销榜第4名、现当代诗歌新书热卖榜第2名。2024年4月,第二次印刷版本现已上市。

诗集《隐身飞行》汇集了作者施施然近几年的优秀作品,其中有以个人化视角切入生活,在情绪控制和语言营造的张力中,最终发现和揭示出一种超越个人的普遍性命运的作品;有情感真切动人的感怀诗;有属于诗人擅长的爱情诗,因其具有的引领性表达和鲜明风格,受到读者喜爱。这部诗歌漫记印刻着诗人在世界各地旅行时的足迹和感悟的行吟诗,拓展了诗歌写作的疆域。诗人试图将真情实感、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描述、所思所想,以及语言、意象、发现的创新性表达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美术专业毕业,已出版《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走在民国的街道上》《杮子树》《青衣记》等诗集,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十大女诗人奖、《现代青年》当代十大青年诗人奖等荣誉,诗作被译介到英、日、法、阿拉伯、瑞典、罗马尼亚等多国报刊。

施施然诗八首

悖论 ▍

他说了一句想说的话因而

被无数双手抛至愤怒的峰顶

这背后有权力的纵容也有

随波逐流的口水

他们惯常用一种正确反对

另一种正确。用这个自由

反驳那个自由

当你试图注视

他们面目模糊如同你正看向深渊

我为我永远也无法理解一些事物

感受到活着的耻辱

而这正成为我们越来越庞大的日常

2020.3.6

宿命 ▍

我需要回归,所以

我不停地出走

我需要圆满,所以我

不停地打碎自己

我需要建立因此

我破坏,破坏!

我出走又回归。我打碎我

又粘合起来。我是一个匠人

我们都是匠人。测量,砍伐,重铸

爱,恨,长出新生

我们立在我们的废墟中

我们是我们自己的造物

2018.10.29

施施然画作:仲夏

暮色中接听手机的男人 ▍


他松开衬衫第二粒纽扣

的时候,手机在裤袋里响起

他被烫着似的伸出右手

想去接,旋即,又无力地垂下

他掏出红塔山,点着一支

使劲吸了两口。省肿瘤医院的

化验单像一颗闷雷

此时就在他口袋里静静蛰伏

他几乎听到,身体的大厦正在

一点一点地坍塌,沙石四溅

他想起家乡那条长长的

开满了油菜花的田埂

想起了从乡村赤脚迈进城市的

那些日子。天那么亮

每一束光都指引着他去获取

一生中最早的奖赏。他意气风发

笃信着,从未想过

有一天,仅仅一份病历报告

就轻易摧毁了

他苦心经营的这一切

他想骂人。想砸碎一些什么

想就地蹲在马路边发疯似地嚎哭

几个下班路过的男女匆匆走过

没有人注意到他。他站起身

在喉头哽咽了一声。一边掐灭烟蒂

一边接起妻子

再次打进来的电话。很快

他消失在建筑物庞大的阴影中

暮色正一口一口吃掉这座城的孤独

2020.7.16


想和你在爱琴海看落日 ▍


是的,就是这样

把你的左手搂在我的腰上

你知道我愿意将最满意的给你

手指对骨骼的挤压,和海浪的拍击

多么一致。在爱琴海

你是现实。也是虚拟

海面上空翻滚的云,生命中曾压抑的激情

像土耳其葡萄累积的酒精度

需要在某个时刻炸裂

相爱,相恨

再灰飞烟灭。原谅我,一边爱你

一边放弃你

鲸鱼在落日的玫瑰金中跃起

又沉进深海漩涡的黑洞

那失重的快乐啊,是我与生俱来的

孤独

2017.12.23


惯性 ▍


已经道过晚安了

词语还在头脑生长

你想揪出那些说谎的

脸红的,装模作样的

男人和女人

他们奇形怪状

又充满了引诱

不必再去勾勒吻别的深度

那些极尽缠绵

最后都将成为谋杀的利器

你已经告诫过自己

很多次了

你在心里也已经

杀死她很多次了

今夜,你又来到星空下

风在摇晃的树影中栖息

你已经道过晚安了

词语还在头脑生长

2018.7.4

施施然画作:手捧百合的女子

印度洋 ▍


这地球另一端苍茫辽阔的奇迹

这灰色的液态的身体


不知疲倦地奔涌

在同一个地理位置


仿佛饱含着痛苦的热泪

或僧伽罗语满足的叹息


鲸鱼从它的心脏中跃起

又在游客惊呼声中瞬间消失

于霞光切割成

无数亮片的海面


一切太激烈的事物

终逃不过戛然而止的命运


它也曾无辜地吞噬船只

将它们永远吸纳进海底

像那些年我们错手失去的人

被深埋在心底

2018.11.19


过达达尼尔海峡 ▍


迎着冬日冷风伫立船头的

除了我,还有成群的海鸥


浪头和邮轮一起轰鸣。那巨大的

海洋的胸腔,容纳人类懦弱,狂妄

战争和贪欲的迷途


前方是伊斯坦布尔,是欧洲。身后

地理上的亚洲,我出生的国度


而向上奔涌的,是海面下的亡魂

他们沉重的呼啸,鸥鸟可以听懂

2018.1.3

施施然画作:过客

新年问候 ▍


室内,我养的兰花

叶片又在摇动

我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给栖息在那里的精灵


窗外有人在放鞭炮

硫磺混合着雪的味道

在空中炸响

犹如新年传来第一声钟声


如此心急的快乐

多像1976年的你和我


你抓起我拉开门冲进雪中

我笑,我蹲下

你拖着小小的我

在一大片白茫茫里滑行


我们分开雪直到

大地的白纸上出现一条直线


你教我如何在薄冰上

放稳陀螺

自制的鞭子抽打在

旋转的陀底和冰面之间

有时会响。有时不响


你教我写字,可我

还从来没有给你写过一封信


我已经四十年没有见过你了爸爸

你在墓地

你停留在四十年前的时间里


现在我爱我的孩子

如同你当年爱我


窗外爆竹还在响钟声般地

我们来到2020年了爸爸

雪落下来覆盖着降下来的红色碎纸屑

雪落在雪上


一片,两片

无数片

是你的问候。也是我的。

2020.1.1

推荐语 ▍

在《隐身飞行》里,施施然的艺术自觉愈加明显,个人风格愈加强化,她融抒情、叙事、感叹于一体,将回忆、现实与思想混合转化,辨识度鲜明,真正实现了诗意的隐秘飞翔。

——邱华栋

一个如此丰富而辽阔的诗人一一施施然从《隐身飞行》中揭示出了世界的问题和人生的质疑,用其女性深入局部深处的体验,探索着她的诗歌漫记。这部诗集是施施然近些年来最为优秀的作品。当她打开了自己的诗歌语境,通往语言的是来自时间万物的触抚感,这些可以悬浮的语言,用于思想的形而上学光芒,而那些拋物线般轻柔落下的,有着女性坚韧的力量。这是一部令人迷醉的充满女性话语,又超越了性别写作的诗歌集,它典雅、浓郁、节制的语言,荡漾着施施然在人类时间中行走的旋律,其《隐身飞行》于我们的宇宙,诗人终将成为其中的花朵,用其语言而获得了不朽的绚丽多彩和绽放。”

——海男

物质的明灭、旋转的少年或爱、边缘的跋涉、内心的冰与火焰……一切都在隐秘中被语言赋形,某种原始的灵觉开始苏醒,人性不过是重茧,现在被创造力化为飞行的喟叹。通过她不懈的写作,施施然在更丰富的迷宫里找到了她自己。”

——杨庆祥

写诗,本是大寂寞;美人作诗,亏本买卖。若有美女犯傻,埋进诗里,一心成就一番世间美好,便只有空茫的大雪配与她对饮。打开施施然的新诗集,艳气竟都被包裹在戒律和警醒里,她就在个人和自然交织的历史中隐身飞行。她受过的苦,爱过的人,长过的刺,都落成了一行一行。很显然,此窈窕女子很懂“情”字,对爱的领悟起码是众人的三倍。看客倒也不必自卑,“我们这一生/爱过很多人/其实都是同一场爱情。”对于爱,对于诗歌,她有一份近乎禅修的态度。春风凝结成一段一段的沉默,美日夜灼烧,最终留下了楼阁里的歌声,碑帖上的兰草——这是我们距离玫瑰最近的一次。”

——戴潍娜

施施然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成就卓著的女诗人,她的诗意表达是从感悟出发,没有故作姿态的铺陈与缠绕,善于营造感性化的思辨境界,从容走向突破表象的深度。《隐身飞行》是施施然的一部重要诗集,充分体现出作为女性诗人健朗、韧性的风格特色,她所营造的诗歌语境清丽、自然,有一种清醒和凛然之气,通透、果决,不是温吞水的方式,时而发出金属的声音,常有警句凸显于字里行间。追求人生经历中的独特感受,诗的内蕴具有超拔的精神质地,明显地呈现出矫矫不群的个性和思想深邃的质地。

——邢海珍

施施然善于捕捉、显影直觉瞬间对经验的照耀,她的诗忠实于感觉,让阅读的信任充满审美的禅悦。她的新诗集《隐身飞行》有朝向经典的努力,也为我们奉献了当代中国女性的诗歌经典。她用诗证明,自己就是一个诗意的存在。《隐身飞行》中,诗人将自己“隐身”在文本之后,让浓厚的诗意在场,并对边界有所突破和拓展。“隐身”更是某种策略,保证着旁观的公正。施施然是一个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的诗人,她依托女性敏锐和深入细节的体验质疑人性,探索着女性诗歌的精神维度。她的《隐身飞行》关乎女性社会问题和个人尊严,有人性的厚重,有灵魂的朗照,常常给我们“诗人一直在场”,“诗人最后出场”,“诗人已经到达自己缺席的现场”等“丰富而辽阔”的复杂感觉。为中国女性诗歌研究提供了充盈个人血性的“永恒之女性”文本。

——王之峰

诗集《隐身飞行》以一种独特的“飞行”姿态展示了诗人施施然在诗艺匠心上所做出的努力。她以“思想的行走”,显示诗歌“向内转”之后的美学标准,从“我是谁”这样的经典哲学问题出发,继而审视“爱”这种私人性经验,最后在现实与自我中穿梭,试图追寻自我、确认自我,完成自我指认的哲学体验。探索自我之后,诗人更是游走世界,所积攒的丰富的异乡(国)地理经验与她原有的本土地理经验碰撞出火花,“地理诗”由此应运而生,无论是描写中国境内的域内陆理诗,还是表现域外风光的域外地理诗,都展现出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诗人跳出抒情的樊笼,从叙事学的角度,通过变换叙事者的隐显程度、设置单一的受述者出场方式、改变叙事时间、建构意象叙事等方法,将诗歌转变为一个个“故事”,扭转了诗歌“抒情至上”的局面。诗人在诗集中所展示的种种姿态,皆显示了施施然身为二十一世纪最受欢迎的女诗人的独有魅力。我们相信,施施然作为个中翘楚,其诗歌会走的更远。

——吴瑶

诗与时间同样置身于某一恒定的节律中。时间的节律体现在昼夜更替、四季轮回的规律变化中,诗歌的节律则呈现于抒情的步调与叙事的脉搏之上。然而,始终一贯的节律未免带来单调重复的风景,唯有闯入新的时区,历经时差的眩晕,方能获得异质的美感。施施然的诗歌便具备这样一种有类于时差的特质,她敏锐地发现并应用了这种独特的视角,她借助时差所提供的关于我们自身的批判性视点,从表层的字面意义与深层的比喻意义分别命名着瞬息万变的时空。如同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跳脱出日升月落的时间节律,凭借自我身体内部固有的时间感知重新理解世界,想象力地描述与恰到好处地抒情,诗意地探求我们与时间流逝、身体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

——张媛媛

施施然是一位善于在生活中修炼淡雅端然的姿态,并把这种姿态自然地由日常生活踱步进诗歌生活的诗人。她的诗歌有着某种智慧,传递出隐隐的馥郁气息。在阅读施施然的《隐身飞行》时,对语感尝试性的捕捉、归纳和借鉴是我一直在认真揣摩,并“以人为鉴”的。而我也确实学到了诸多异于我的可贵诗歌品质——比如短小平淡但又轻快利落的处理方式。施施然的短诗经常像一片片风景或故事的切面,而且是倏忽的、简洁的切面呈现。这种语言的“刀法”在当代诗中有大刀阔斧的——四方上下的,往古来今的,有无数开天辟地或文明之旅般的大命题有待诗人野心勃勃,但也有可能气喘吁吁地去处理。也有精雕细琢的——自从象征主义、现代派等诗人在汉语新诗史上大摇大摆登堂之后,汉语的“先锋性”技艺便从未落过下乘。自然,修炼至今也招致了许多过于佶屈聱牙、陌生卖弄的争议。而施施然写诗的“刀法”,我的感受是,它小巧、利落,并没有过多雕花或者屠龙的野心,只是精心而内敛地为主人删繁就简。

——赵汗青

施施然是当下中国诗坛极具特色和品位的一个诗人,具有一定的标本评析价值。她的诗歌中有一种自我趣味的映照和精神的擦拭,精神的漫游,使她不断探寻生命意识的饱满和写作的秘境,这从她最近版的诗集《隐身飞行》可见端倪。

《隐身飞行》分《戒律》《想和你在爱琴海看落日》两辑,收入诗人近5年创作的诗歌,展示出施施然探寻诗歌秘密之途的奇崛别趣,这一方面呈现出她诗歌品质的自觉构建意识,使她找到并沿着一条自我艺术之路不断探索前行。其中,她一直试图探寻到现代汉语如何跨过意义的容器,到审美深处开掘。另一方面,她以个性化的语词,以细节的探幽,丰盈的表达和语词陌生化的重新组合方式,使诗歌成为她传达生命经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完成了自我审美意识的构造和张扬,使写作成为与内心交流的一种有效工具。这给我们研究、评析施施然的诗歌提供了一种便捷之径。

——蒲素平

施施然诗写自由,走心随意,指涉现实与历史,有她的思想与情感认知,不轻薄,有节制。我特别喜欢诗集第二辑“想和你在爱琴海看落日”,她写了很多国内外生活旅行的诗歌,表达自我发现,处理题材的技巧娴熟,注重思想与情感糅合,笔锋流畅,收放有力。我读《过达达尼尔海峡》,读到历史的宽度与深度,“而向上奔涌的,是海面下的亡魂/他们沉重的呼啸,鸥鸟可以听懂”;读《印度洋》,读到哲理警句,“一切太激烈的事物/终逃不过戛然而止的命运”;读《走在莫斯科郊外》,读到忧郁的柔情温婉,“现在,她走着,向上用力/裹了裹宝蓝色流苏披肩/身后的小路刚落过雨/泥土松软,草叶聚集着最后的夕光”;读《谒梵高墓》,读到尊重与理解,“我停驻,捧出/心中敬意的向日葵”,还读到人世生死的咏叹,“谁又不是依赖稀薄的暖活着?”。我还注意到“隐秘飞行”的微妙处,譬如《访雨果故居》,读到诗人细腻的心理与动作,“而我的手指,在倒映出维克多.雨果的/橡木柜上,轻轻划过”;读《4月13日飞过西伯利亚上空》,读到她瞬间的怦然心动,“我想我将接受一次雪的洗礼,让生命中某些/坚硬的东西,重新焕发出冰雪之光。凡此种种,《隐秘飞行》穿越历史人文、地理版图、生活故事,分行之间隐藏奇思妙想,我惊讶施施然隐秘飞翔的操控能力,很多似曾熟悉的人事典故、地域风景,她写出崭新的抒情,令人感同身受。作为读者,我庆幸翻阅的一刹那又一刹那,悦读满足感非常充实饱满。

——吴常青

施施然,是中国当代颇有影响力的女诗人。我案头有一本她的新诗集《隐身飞行》。封面上,一只压花蝴蝶正在字行间翩翩飞舞,引得我翻开书,边读边叹服。她善用隐喻描述难以名状的事物,爱情与生死观不局限存在于单独的爱情诗或专门刻意的论述生与死。在诗人看来,外在的美再美也比不过内心的高贵,而内心的高贵有时需要牺牲外表的美丽,甚至付出疼痛和鲜血,以求换取一次彻底的涅槃重生。能把诗写到如此淋漓尽致的人,除了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外,一定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或许诗人本身就是一枚隐在文本之外的蝴蝶,可以左右巡查,可以悬在半空,以上帝的视角俯瞰并捕捉生活中最隐秘的部分,把握文本内在的诗意流向。

——董庆周

福利赠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