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拾叁亿人 2024-05-22 发布于云南

黄芪可强心利尿,防己直泄小便,张仲景将二药相伍,创防己黄芪汤,为治风水要方,重在祛头面四肢水肿,开二药同用之先河。

周岩评黄芪曰:“内经以三焦为水道,膀胱为水府,黄芪从下焦直升至肺,鼓其阳气,疏其壅滞,肺得以通调水道,阴气大利(意指小便畅行),此实黄芪之长技”。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金匮要略》金匮防己黄芪汤,白术甘草加枣姜,益气祛风行水良,表虚风水风湿康。【歌诀总括】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湿、风水病,对因体虚感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引起的小便不利、汗出恶风有治疗作用。全方药物由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歌诀详解】防己黄芪汤治疗风水、风湿病,病证中应抓住本虚标实(气虚湿盛)的特点。水为湿之积,湿为水之渐,水与湿异名而同类,二者只是程度上的差别。病证中患者平素肺脾不足,肺虚表弱,腠理疏松,卫阳不固,感受风邪,邪正相争则见汗出恶风;脾虚不运,水湿内停,则见小便不利;水湿郁于肌腠经络、筋骨则见身重、肢节疼痛等症状。针对上述病证,本方从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两个角度立法。方中配伍黄芪、防己为主药,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利水消肿以祛邪,防己祛风行水、除湿止痛,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应用点睛】慢性肾小球肾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见汗出恶风、小便不利等症状,中医辨证属气虚湿盛者可以使用。

【方解】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因表虚卫气不固,风湿之邪伤于肌表,水湿郁于肌腠所致。风性开泄,表虚不固,营阴外泄则汗出,卫外不密故恶风;湿性重浊,水湿郁于肌腠,则身体重着,或微有浮肿;内湿郁于肌肉、筋骨,则肢节疼痛。舌淡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湿在表,当从汗解,表气不足,则又不可单行解表除湿,只宜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施。方中以防己、黄芪共为君药,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兼可利水,两者相合,祛风除湿而不伤正,益气固表而不恋邪,使风湿俱去,表虚得固。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既助防己祛湿行水之功,又增黄芪益气固表之力。佐入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兼可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受其启迪,并结合黄芪可消尿蛋白之新论,不仅对因触外邪由头面始肿的阳水将二药配用,即因内伤而腰以下先肿之阴水,亦将二药合投。在临证中还观察到,如略参入理气药,诸如腹皮、槟榔等,使气行则湿行,效尤佳。对气虚湿盛所致下肢痿痹亦可将二药合活血祛湿,通络定痛之品共用。它如心脏性水肿,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者,重用二药,同时参入活血利湿药物,如地龙、葶苈子、泽兰等,效果尚称满意。

【例】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男17岁,近半月来四肢、头面尽浮,按之没指,下肢尤甚,面色㿠白,心悸短气,汗出恶风,身重腰痛,小溲不利,腹满便干,舌淡胖苔白腻,脉沉。

尿检:蛋白(+++),白血球(++),红血球(+),透明管型(+),颗粒管型(++)。西医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此因外触之风邪与内里之湿滞,乘脾虚气弱搏击于肌表,成风水重证。

急予薏苡仁米30克,生黄芪、茯苓皮各18克,防己、白术、泽泻、大腹皮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生姜3片。5剂肿消过半,续服10剂,肿尽退。方略损益,连服月余,诸证皆平,体力亦复。

尿检:蛋白(+),白血球(0~2),红血球(0~1),管型消失。

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肾小球微小病变、全身水肿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又如一女35岁,患者主因“水肿一年余,加重1个月”近一月服用黄葵胶囊,正清风痛宁.病情无明显好转。刻下症:全身水肿,双下肢较重,手部肿胀,手足冰凉,怕冷腰痛,纳眠可,24小时尿量约1000ml,色黄,大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查血生化:TP 55.30g/L,ALB 27.3g/L,Ca 1.96g/L,TCH 9.84mmol/L,TG 2.13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5.814g/24h。入院后肾穿病理诊断:肾小球微小病变。

中医诊断:水肿,辨证属脾肾阳虚兼水停。治则:健脾温阳利水。处方: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合真武汤加减。

生黄芪40g 汉防己10g 茯苓30g 白术15g

泽泻15g 桂枝10g 猪苓15g 陈皮10g

苏 叶15g 荷叶15g 菟丝子30g 巴戟天12g

制附子10g先煎 白芍20g 生姜20g 丹参20g

经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患者尿蛋白转阴,24小时尿蛋白定量:0.21g,浮肿消失,血浆白蛋白和血脂均恢复正常。但患者仍有手冰凉,方用四逆散和补中益气汤加减善后。

按:患者为肾病综合征,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一般主张用激素治疗有效,当时她的主管医生也建议患者使用强的松,但我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尚好,可以先用中医药治疗,“先中后西”,故坚持以中药治疗。患者当时主要症见全身水肿,双下肢较重。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治疗水气病之风水,“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主要抓住患者当时水肿较重,祛湿当以发汗利小便之法,患者阳气已虚,故不宜用发汗之法使水湿从皮毛而解,而予防己驱之肌肤里从下而解。再予芪,术,草健脾固表,并助防己使湿从小便而出。五苓散主要用于机体气化不利引起各种水液内停病症。患者水肿较重,故予五苓散加入以助水液排出。患者怕冷明显,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主治阳虚水停,原文说“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防己黄芪汤、五苓散、真武汤均为经方,三方合用健脾温阳利水。患者主要症状为手足冰凉,怕冷,浮肿,辨证属脾肾阳虚,方用防己黄芪汤、五苓散、真武汤三方加减治疗。一周后患者浮肿明显减退,一个半月后尿检完全转阴。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防己黄芪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治疗眼睑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

一女22岁,患者主因“发现眼睑及双下肢指凹性水肿4月余”由门诊以“肾病综合征”收入院。查生化:TP :31.7g/L,ALB:15.00g/L,Ca 1.88g/L,TCH 10.14mmol/L,TG 2.36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5.955g/24h。胸片提示:少量胸腔积液。腹部B超提示:腹水。入院后肾穿病理诊断(北大人民医院报告):轻度系膜增生性IgA肾病。患者因水肿严重,白蛋白较低,当时我们采用激素治疗,1年后后患者尿蛋白转阴。患者停用激素后于2012年2月复查24小时蛋白定量:2.87g/24h。主症见:全身乏力,下肢轻度水肿,腿沉,活动后汗出,怕冷较明显,舌质淡红苔白,脉沉。

中医诊断:水肿,辩证属脾肾阳虚水停。治则:健脾益肾,温阳利水。处方予防己黄芪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生黄芪15 苍白术各10 防风10 防己10

茯苓20 泽泻15 黄芩10 石苇30

蛇舌草30 苏叶15 荷叶15 蝉衣10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巴戟天10 芡实20 金樱子10

经上方治疗一月余,患者复查24小时蛋白定量:0.218g/24h,水肿消退。此后患者偶尔出现感冒症状,仍予以防己黄芪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治疗,服药期间未见患者复发,半年后复查24小时蛋白定量:0.008g/24h,现患者已停药,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IgA肾病以系膜增生及系膜区显著弥漫的IgA沉积为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感染是导致其反复发作的病因之一。西医治疗此病尚无特效药,近年来中医在治疗IgA肾病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激素治疗无效后病情复发的病人效果明显。本案例患者主证见全身乏力,双下肢水肿,汗出怕冷,腿沉,苔白。根据张张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我认为患者符合防己黄芪汤的表现,卫表不固,兼有水湿之邪,故选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以固表利水。本方最早出自《金匮要略》由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姜和大枣六味药物组成。防己在《药类法象》说“汉防己,气寒,味大苦。疗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又有《名医别录》记载“味苦,温,无毒。主治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黄芪《外台秘要》记载则主治风水,“其人或头汗出,……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总而言之,黄芪主治汗出而肿。白术苦甘,性温,入脾胃经,为补脾燥湿要药,生姜既能发散风寒助黄芪固表,又能宣散水气助防己利水。而大枣及甘草均有调和药性之功。本方药味虽少但药专效宏,共奏益气固表利水之功,祛邪而不伤正。患者平素易感冒虽此次未见咽痛等感冒症状,但仍予蝉衣,苏叶以解表利咽符合中医“未病先防”的治则。水陆二仙丹出自《洪氏集验方》由芡实,金樱子两味药物组成,方中芡实甘涩,固肾涩精:金樱子酸涩,固精缩尿。两药合用有益精滋阴,收数固摄之功,对蛋白尿及血尿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芪配防己除湿退肿疗风水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古代用来治疗风水及风湿病,是益气祛风利水的良方。防己黄芪汤组成《金匮要略》原文记载: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上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匕,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中医认为方中防己能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白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燥湿利水及安胎作用。姜、草能调和诸药,扶助胃气。此外以上两则病案中患者均可见脾肾阳虚症状,均加入苏叶、荷叶能舒展阳气,疏理气机的药物,李东垣称这些药为风药,这类方法运用了李东垣散火之法。是余仁欢教授在临床中对其“阴火学说”发展。《金匮要略》原文记载服用方法“温服”值得我们思考,借助药物的温度以助阳气的发散,使阳气得舒,而又不致于太过,湿邪得温助从汗而解。原文案例中防己黄芪汤加用“风药”并以“温服”之法,使药力得以发挥,病邪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